何加林:别让实践类博士学位的设置成为鸡肋

何加林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发表时间:2018-05-21

【本期话题】美术实践类博士:为何屡遭非议?③

策划:颜培大 李振伟

编者按:美术实践类博士的话题经过两期的持续讨论,众多专家参与其中,有美术实践类博士学位设立之初便参与的专家,如刘巨德、曹意强等;有在美术院校担任博导的导师,如靳尚谊、薛永年、杨晓阳、张晓凌、孙津等;有目前在高校美术专业担当重任的学者,如王林、牛宏宝、李凇等,他们或从美术自身属性,或从学科构建等方面阐明观点。本期时评继续此话题,邀请艺术实践出身并有博士经历的相关专家,就目前美术实践类博士学位设置所遭遇的困境以及未来的出路等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他们的话语会提供不一样的视角和思考。


IMG_2640.JPG

何加林

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创研部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硕士生导师

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第三届全国青年德艺双馨艺术工作者,入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

中国美术学院首届美术实践类博士


别让实践类博士学位的设置成为鸡肋

□何加林


美术实践类的博士学位设置,最早源于书法,原因很简单,书法不仅是书写中国汉字,还与汉字的发展相关。但这里有一个概念问题,即汉字学是一门深奥的学科,是针对汉字的起源、发展等学理性的研究,而书法作为专门的艺术学科不到百年,主要是对书法的本体艺术进行美学系统的学习和研究。二者本来是分离的,但过去的一些文字学家擅写一手好字,常将考证来的古文字作为书法书写,便无形中拉近了汉文字学与书法的距离,加上中国书画历来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修养,即所谓三分书法、三分画画、四分读书。因此,文字学的研究便顺势加入到这“书外功”里来。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中国有着几千年的书法发展史,其中对书法作专门论述的文章有数百篇。因此,对中国书法的研究从广义上说也是十分必要的,为培养全面修养和高水平书法学者型通才,书法博士学位的设立也无可厚非。

何加林《辋川拾梦》2016年144X366.jpg

何加林 辋川拾梦 纸本墨笔 144cm×366cm 2016年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美术学院参照书法的博士学位设置,积极努力地推动中国画博士学位的设置,终于在2000年开启了首届实践类中国画博士学位的招生,其目的旨在培养中国画创作与理论并举的中国画“通才型”人才,依据仍然是中国几千年的古代画论和传统文化中诸如诗学、哲学、美学等作为研究背景,而这些也都是从事中国画创作必不可少的“画外功”。

我作为首届实践类博士研究生,在为时四年(当时我是在职副教授)的学习中,除完成正常课程以外,对哲史类、画论类经典的著作也做了深入研读,并撰写了许多读书笔记和文章。在教学与创作两不误的同时,毕业论文撰写了十多万字并获优,作品《山色空蒙雨亦奇》也在当年的第十届全国美展中获得银奖。当年毕业的几位博士同学现在都在中国美术学院担任着重要角色。据此,中国美术学院当年实践类博士学位的设置,可以说不仅是成功的案例,还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金山在望2017年34X45.jpg

何加林 金山在望 纸本设色 34cm×45cm 2017年

一晃18年过去,实践类博士学位在全国各大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我从当年的博士也变成了博导。近年来,有关美术实践类博士学位设置与否成为热门话题,我也对当下博士生的情况做了些了解,对此学位是否有必要设立也进行了深度思考,我认为需从多方面客观地分析和研究。

关于博导方面:第一,目前许多实践类博士生导师并没有博士经历,除了创作经验外(有些甚至创作水平一般),他们能给博士生带来多少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方法的指导呢?他们是否具备博导资格有待探讨。

第二,既然是理论与实践组成的博导组,理论导师与实践导师之间往往缺乏沟通、互动,导致学生在写论文时导师之间相互推诿,论文质量难以保证。

第三,有些博导招生时感情分大于学术分,导致一些水平较差的学生充斥到博士生队伍中来,这也是博士生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黄冈侗塔2017年38X58.jpg

何加林 黄冈侗塔 纸本设色 38cm×58cm 2017年

在招生体制方面:由于招生时对外语分数的要求,许多优秀的艺术人才被挡在门外。考上博士的学生,大部分是中规中矩的“乖孩子”,创造力不足,艺术气质乏善可陈。甚至一些学校为培养自己的教师队伍,给“自己人”开绿灯(不论这些教师是否具备读博的条件),使得一些不具备读博能力的教师进入到博士队列,结果可想而知。

而对于美术实践类博士的主体而言,许多学生读书的目的不纯,认为拿到文凭可以找工作,可以往脸上贴金。一些考生把考试当目的,一旦进入博士阶段,学习便失去了方向和动力,根本研究不出什么名堂。水平较差的考生为了如愿获得学位,甚至不惜行贿或不顾原则,结果也是可想而知。

甘南秋色2017年34X45.jpg

何加林 甘南秋色 纸本设色 34cm×45cm 2017年

在学科设置方面:第一,如前文所述,书画实践类博士学位设置是有其历史成因和依据的,作为一个书画家,国学培养十分必要,但是否所有学科都要如法炮制?许多设计学科和新兴学科为了搞平衡和做政绩,都在设置博士学位,但这些学科是否真的非以博士研究才能达到其理论与实践的高度?或真有这么多的东西值得到博士阶段去研究?值得商榷。

第二,有些学科在博士阶段课程的安排上是否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仅靠导师随机的授课是无法达到博士培养的目标的。

四面青山古寨多  57.5x37.5cm 2017 (1).jpg

何加林 四面青山古寨多 纸本墨笔 57.5cm×37.5cm 2017年

综上所述,实践类博士生的培养背景并非是一块纯净的天池,自然也不是简单教与学的事情。即使在同等条件下,由于每个人的差异,其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根据以往的经验,一个优秀的博士生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明确的研究方向和学习目的;独立的思想和思辨能力;过人的天赋和刻苦精神;系统的学习方法和较高的实践水平;良好的道德人格和专业操守;优秀的导师团队和系统的学科设置。

只有做到这些,博士生的培养才能具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诚然,实践类博土生的培养在我国尚处在初级阶段,出现一些问题也在所难免,但如果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或根本没有意识到其产生的后果,那么,实践类博士学位的设置就有可能成为鸡肋。■


meishubao/2018052015183333950.jp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