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挺:美术实践类博士的设置需要重新检讨

丘挺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发表时间:2018-05-23

【本期话题】美术实践类博士

策划:颜培大 李振伟

编者按:美术实践类博士的话题经过两期的持续讨论,众多专家参与其中,有美术实践类博士学位设立之初便参与的专家,如刘巨德、曹意强等;有在美术院校担任博导的导师,如靳尚谊、薛永年、杨晓阳、张晓凌、孙津等;有目前在高校美术专业担当重任的学者,如王林、牛宏宝、李凇等,他们或从美术自身属性,或从学科构建等方面阐明观点。本期时评继续此话题,邀请艺术实践出身并有博士经历的相关专家,就目前美术实践类博士学位设置所遭遇的困境以及未来的出路等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他们的话语会提供不一样的视角和思考。


webwxgetmsgimg.jpg

丘挺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首届美术实践类博士


美术实践类博士的设置需要重新检讨

□ 丘挺


从现行的中国艺术教育的角度来讲,我认为设立美术实践类博士是可行的。当代的艺术教育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陈陈相因而造成的心灵的狭隘和对价值的漠视。借用梁启超先生《学与术》中的概念来解释我们的艺术教育,我们的学院教育往往注重“术”,即学术的“术”(动手致用之“术”),而缺乏与“学”(思考以明其理)全面发展的平衡。实践类博士培养目标实际上是理论和实践兼修的,追求知行合一,追求“学”与“术”的平衡。所以在当今的教育格局里,它有存在的必要。

webwxgetmsgimg.jpg


当代学院教育最核心的问题不是“实践类博士”的问题,而是经济热潮下文化与教育产业化的市场效应,讲产值、逐利润、重实效,纯学术研究与实用性市场应用严重不平衡,艺术创作和所谓的一些“活儿”“资本化”等相混淆,对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纯美术、纯人文学科的漠视、短视等。

4.jpg


作为在学院从事教育的画家,其身份首先是位教师,然后是艺术家,好教师必须通晓画理,对画法、画理、画史有一定的认知,即知行合一。这种结合,是中国文化生成最重要的特点。在美术实践类博导的甄选上,当今教育界风行用官本位的思想来衡量本、硕、博学位形态的高低,学历竞赛严重,高校之间博士点争相攀比。在博导资格的认定和甄选上,能折射出中国社会特有的一些不足,比如裙带门阀关系与行政权力垄断,博导认定的资格松散、人才评估扁平化,导致某些专业学术能力不强的“专家”或行政官员也能成为博导,这不仅仅是艺术类博导的问题,也是整个人文学科博导资格认定中多少存在的问题,是中国现在教育管理制度下导师资格审查系统里的生态问题。

webwxgetmsgimg3.jpg


关于实践与理论结合的博士的入学考核和培养,我觉得应该制定一个比较严格和规范的制度。虽然教育部关于这方面有比较明细的规定,但是,一些学分的分配以及与专业相配套的学科的规划因学校、导师的不同还是多少有些差异的。中国美院、清华美院、中央美院在美术实践类博士生的培养方案和管理上已有各自可取的多年培养经验与成绩,我认为可就此进行多层面的得失检讨,优化后再撮合形成一套有效的、相对科学,同时又具备开放性与自由宽容的课程管理制度。

webwxgetmsgimg2.jpg


我在2000年于清华美院读博期间,张仃、袁运甫、卢沉、杜大恺、刘巨德、王玉良、姜宝林、王鲁湘、陈丹青等先生对培养方案的制定都是非常重视的,我们除专业学习之外,清华大学强调博士研究生的博约与专精,专业的学习建立在一个宽博的学科平台之上,在跨学科的视野培育方面做得比较成功,读博期间收获非常大。尤其是清华大学的外语课程与政治课,都是邀请当今各领域最前沿的学科带头人,从政治学、科学前沿、文化、经济到航天、军事、国际形势、WTO、环境保护、水资源等方面开阔我们的眼界和视野,让我们站在中国各前沿学科的高度来审视自身的专业学习,这方面有其它学院难以比拟的优势。

webwxgetmsgimg5.jpg


对于是否拿掉美术实践类博士设置的思考,我认为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我个人意见是实践类博士有存在的必要,但需要重新检讨这么多年该学位设置从紧到松、增量不增质的现象,严格来讲是慢慢的退步——从导师学术能力到人才考核的标准越来越低,培养规模过量,从招生到教学都比较松散,学术上不够自由宽容与学科规范性不足等问题同时存在,反思并重新整合是必要的。■

webwxgetmsgimg7.jpg

丘挺 江山小景 纸本墨笔 11cm18cm 2018年.jpg

丘挺 江山胜景册 纸本墨笔 11cm×18cm 2018年


meishubao/2018052117333314791.jp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