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师大美术学院系列讲座之《“祁连山”的迷雾——“霍去病墓”知识的生成与检讨》

贺西林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发表时间:2017-01-16

摘要:2016年10月27日下午,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博士生导师贺西林教授于首师大美院阶梯教室展开专题讲座,题为《“祁连山”的迷雾——“霍去病墓”知识的生成与检讨》。贺老师对早已形成定论的“霍去病墓”知识进行了大胆地质疑与探索,提出了三种假设。贺西林教授提出,知识需要经过不断修正甚至颠覆才会愈臻完美。他首先回溯了霍去病墓知识形成的学术史。20世纪以来,众多海内外学者对霍去病墓进行研究,但对霍去病墓的真假却无人产生疑问。对于古籍资料中关于此墓的寥寥几笔,贺老师指出:几则简短的记载会呈现出一种可能性,但不足以构成一个知识。他以《史记》中对于霍去病墓“为冢象祁连山”的记载以及几百年后才出现的石雕记载为契机,引发出九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首师大美术学院系列讲座之《“祁连山”的迷雾——“霍去病墓”知识的生成与检讨》


  2016年10月27日下午,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博士生导师贺西林教授于首师大美院阶梯教室展开专题讲座,题为《“祁连山”的迷雾——“霍去病墓”知识的生成与检讨》。贺老师对早已形成定论的“霍去病墓”知识进行了大胆地质疑与探索,提出了三种假设。

  贺西林教授提出,知识需要经过不断修正甚至颠覆才会愈臻完美。他首先回溯了霍去病墓知识形成的学术史。20世纪以来,众多海内外学者对霍去病墓进行研究,但对霍去病墓的真假却无人产生疑问。对于古籍资料中关于此墓的寥寥几笔,贺老师指出:几则简短的记载会呈现出一种可能性,但不足以构成一个知识。他以《史记》中对于霍去病墓“为冢象祁连山”的记载以及几百年后才出现的石雕记载为契机,引发出九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贺老师对每个问题的研究都极富逻辑性与发散性。如“祁连山”可能是指霍去病抗击匈奴的战场;也可理解为天山,因为“祁连”很可能是匈奴语中“天”的音译;又如他考证两块不同时期霍去病墓碑立碑的来龙去脉,对比清朝县志上两幅相悖的插图,引出对霍去病墓真假存疑的论断;贺老师以博山炉为引,探讨汉武帝时期的神仙信仰。并与建章宫进行对比,提出“霍去病墓”的又一种可能性。最后贺老师提出关于“霍去病墓”的三种可能,即:真的霍去病墓、茂陵陵区的一个陪葬墓,或为陵区的神仙景观。

  上世纪60年代,福柯对当时一系列“知识”进行考古探究,重在分析“知识”是如何形成的。贺老师与福柯有异曲同工之妙,对“霍去病墓”的知识进行了详尽的历史考古与重新阐释。此次讲座使学生了解到人文学科不同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帮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也为中国美术史学习开辟了新视野、新道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