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3.15|书画造假那些事

严小稚  来源:艺市纵横 发表时间:2018-03-15

摘要:尽管艺术品造假在古今中外都是行业痼疾,也是业内习以为常的“潜规则”。然而,2017年时常曝出的艺术品及拍卖诈骗案以及2018年1月让业内震惊的贵州遵义特大制贩假冒名家书画作品案,让这一话题备受媒体瞩目。

尽管艺术品造假在古今中外都是行业痼疾,也是业内习以为常的“潜规则”。然而,2017年时常曝出的艺术品及拍卖诈骗案以及2018年1月让业内震惊的贵州遵义特大制贩假冒名家书画作品案,让这一话题备受媒体瞩目。

在3·15到来之际,本刊聚焦艺术品造假、销假、打假等环节,通过深入调查后发现,近些年的艺术品造假泛滥成灾之严重远胜以往,瓷玉、书画、青铜、木器等门类赝品层出,且技术升级、产业运作、集团经营、规模制造成为艺术品造假新的特征。若长此以往,中国艺术品市场受其困扰,还将付出惨痛代价。

书画造假在艺术市场从来不是新鲜词,造假行为也是古而有之,如今与科技的结合使得造假手段不断升级,再加上造假行为愈发猖獗,严重影响了艺术市场的良性循环。

古往今来的“作伪”与“作假”

民国文化研究学者、《中国书法》杂志社社长助理兼编辑部主任朱中原告诉记者,书画造假早已形成一条清晰的产业链,造假者往往拥有雄厚的资本、分工明确以及制作精良的团队、隐蔽的市场运作系统。许多造假集团拥有很大的实业家或金融资本作为依托,有的造假团伙本身就是大书画商。

meishubao/2018031910182028661.png

朱中原

中国的书画造假从宋代开始便存在,古时的造假分两种情况:一种在主观上并非造假而是临摹、拟、仿前人的作品。因为当时资信并不发达,见到真迹的机会很少,画面也无法长时间留存,于是采用摹、拟、仿等方式达到学术的传承,很多自身有成就的大师通常会署名自己仿某某人。有的人造假是为了逞技,比如看到好的作品,为了显示自己的技术而仿作,在古代就已经十分盛行。还有些名家作品的需求量太大,不可能自己完成,因此让其弟子代笔。这类作品流入市场的也有很多,在我们看来是“赝品”,但不以此牟利便谈不上造假。

另一种是牟利性质的书画造假,到了明朝后期书画市场兴起以后,以牟利为目的的造假就越来越多了,主要集中在江南、苏州一带的吴中地区。尤其是“扬州八怪”兴起后,因为有商人与书画人士合作,造假多为了牟利。有据可考的大概很早,郑重先生所著《海上收藏世家》中提到的民国时期谭敬的造假团伙,那时侯的造假已经就雇佣了各路高手分工合作、各司所长、通力造假。还有大家所熟知的张大千也是造假石涛、八大的高手。

meishubao/2018031910184117447.png

张大千 仿石涛山水 册页 (八开) 设色纸本 北京保利拍卖

朱中原指出,今天的书画造假就艺术水准而言远远比不上过去,因为现在已经不是普遍使用毛笔的时代。虽然我们有了木板水印技术、高清拍照技术,在使用高科技作假后,识别难度更大,但是在笔墨纸砚的工具和材料上没法跟过去比。如今的绘画材料大多添加了化学成分,和过去的天然原料有很大区别。

就如今市场上书画造假的现状,除了分工明确的团伙造假与日益成熟的科技造假,苏州市画廊协会会长、资深中国近现代书画收藏家包铭山还向记者补充道,如今也不乏书画创作的精英人才,绘画、写字水平不差,但没名气无法卖钱,就用名人的母本通过现代工具如:幻灯、电脑、灯箱等,将大量的名人书画成批复制。当然,像潘天寿、傅抱石、吴昌硕的作品造假难度就比较大,其假画也比较容易辨认。这是因为中国传统绘画能够和西方比肩的就是水墨大写意,而大写意对绘画功底的要求很高,需要厚积薄发、一气呵成,较难以模仿。如今资信高度发达,造假画很容易就能找到一个范本,可以张冠李戴,假画真跋,真画假跋,同一上款加假等手段来以假乱真。如今的造假还涉及到伪造证据,因为很多收藏家其实不一定都能研究艺术品的真伪,他们却比较相信中介机构和作者家属、门人、学生、同事的证言证词,所以也就很容易买假。中国人比较注重出版著录、盖章题跋,殊不知这些东西照样可以造。当今伪造证据还体现在出书上,比如有一本早年已经出版的画册,造假团伙可能用假画图片换掉其中一页登录作品,去印刷厂重新印一本,所以考证时可以查到书名,并且书里面大多数作品是真的,稍不注意防范就很容易上当。

meishubao/2018031910190165016.png

包铭山

人民美术出版社“人美美术馆”艺术推广部主任、北京朝花书画社副总经理吉祥告诉记者,我们现在关注的往往都是局部问题,对于造假的背景并未理清,单单的“假”并不是大问题。“曾经和故宫一位画伯聊天,他告诉我故宫里面也有很多‘假’作品,这里的‘假’是现代人所认为的‘假’。如果要说‘打假’,首先应当弄清楚中国真正的文化是如何看待‘假’作品的。在古代,包括现在故宫的沿袭,并不认为仿名家作品就是假作。真假的概念是现代人比较浅显的定义,古代更倾向于对于艺术价值的认同而非对真假的认同,比如清仿明的作品,只要作品好也是能够进博物馆的。”吉祥说。

要区分清楚作伪和作假的概念,恶意的仿,用来骗人是不对的。打假的目的是防止不好的作品流传、欺骗人的钱财。如今的造假都是系统化,有的拍卖行也会雇人,按照他们的要求进行作伪。因此,要看造假者的目的,如果目的是挣钱、牟利,那么就是造假;如果目的是文化传承,那么只能算是作伪。

“从积极的方面看,如果仿作在各方面都做得很好,仿造者自身有文学修养和艺术功底,那么从这些人中也有可能会出现好的画家。如果完善了这样的创作体系,是否也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呢?另一方面,艺术市场的活跃度需要作品的流通,要有更多新的买家和藏家介入才能提高价格。为什么我们总在谈造假的问题,而不去看系统需要假作、系统为了利益支持造假的问题。”吉祥说。

书画造假缘何泛滥猖獗?

朱中原告诉记者,现在市场上流通的名家书画作品70%至80%是假的,书画造假和地域、时代背景紧密相关。“以民国书法为例,民国早期的书画家身份主要是晚清遗老和北洋政府的高官,在当时他们的作品就有十分火爆的市场。但后来经历了改朝换代,他们的生活出现了问题,需要靠卖书画维生,因此在民国早期就形成了非常庞大的群体,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天津。其中,上海和天津皆为外埠通商口岸,也是当时的书画造假与买卖胜地。市场火热的地区,往往也会形成造假的风气。此外,上海和天津还是当时有名的租界,相对安全、自由,也是资本流通最为发达的地区。租界聚集了许多高官与晚清遗老,是当时官员书画家和文人书画家都比较集中的地方。第三,这些也是民国早期职业书画家较为集中的地区,书画名家本人所在地对其造假也较为严重。第四,这一时期的书画家与日本联系密切,在他们在世时作品就大量流入日本,日本人出于喜欢也会进行造假,之后假作再通过拍卖行等渠道回流到中国。”

包铭山说:“以前国家在这方面的法制不够健全,没有对这些不法分子的不法行为进行法律的制裁。并且在国家经济不发达的时期,为了创外汇,公家机构也确实请了许多画家帮助文物商店临摹、加工画作,然后卖给来中国旅游的境外爱好中国书画的人。这一时期艺术品并没有如今这么高的价格,他们也并未从中牟取暴利,但后来这些画经过一代人的交替又反过来回流到中国市场,让富起来的国人再买单。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温饱问题解决以后注重精神享受,对艺术品有了需求,有市场就会有假货。加上前几年官场的贪腐,艺术品市场的浮躁更助长了假画的泛滥。比如用一幅假画作为‘敲门砖’找贪官办事,办成了事,用真画去答谢贪官。然后贪官再将假画在拍卖场上卖出时却变成了名人收藏,那样假画就再次流入市场,周而复始,其害无穷。”

meishubao/2018031910193029629.png

吉祥

为什么如今大家那么关心造假问题?吉祥表示,这是因为当今的系统流转需要假作来对接金融,所以造成了假作的泛滥。首先的问题并不在于打击造假的人,而是应当探讨哪个系统需要假作。如今的法律会制裁造假者,但背后让他造假、给他平台的人却没有得到制裁。一切层出不穷的造假方式,原因在于书画市场的投机性太强,并且大多是圈里人让圈外人买,而非像过去那样出于文化传承的目的进行购买。

名人信札成造假者“新宠

谈起书画造假的重灾区,吉祥坦言,哪些人的作品值钱重灾区就在哪里。

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造假重灾区往往是一些并未受到市场高度关注的地方名头,因为当时经济不够发达,人们不会轻易去花钱买艺术品,没有互联网及微信这些通讯工具,也只知道一些本地的名头,那样就北方造的南方去卖,南方造的北方去卖,均享受信息不对称的地区差别的造假利润。如今造假的重灾区就开始泛滥到市场热追的、价格高企的名家大作了。加上现在有了一些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无良拍卖公司“助纣为虐”,先是在真迹中掺入假货进行拍卖,发展到几乎没有真东西拍卖的骗图录费、鉴定费。

最近几年近现代书画成为造假重灾区,现如今又泛滥到书法、信札、对联、条幅的造假也非常惊人。包铭山强调,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出现了大量“文革”以前的名人信札,拍卖市场上更是出现了“名人信札热”。其实经历过文革运动的过来人都知道“文革”时期绝大部分的艺术品都被销毁,“破四旧”是灵魂深处闹革命的自觉行动,除去抄家后经文博机构选留,剩余退还的少量普品外,破坏是非常彻底的。不难看出,如今书法、信札等文献类的东西俨然成为造假者的“新宠”。

meishubao/201803191019538019.png

贵州遵义警方在展示案件中查扣的仿冒名家印章(2017年12月18日摄)

meishubao/2018031910200913531.png

贵州遵义警方在展示查扣的仿冒启功书法作品(2017年12月18日摄)

然而,名人信札的造假和名人书法的造假比起来难度要大得多,朱中原解释道:“因为名人信札涉及的文化和学养较多,字形或许可以做到惟妙惟肖,但精神内涵难以复制。一般人不具备造假名人信札的能力。”

“辨别名人信札的真伪需要很高的眼力和深厚的学养。对于这部分造假,目前我们给予的重视还不够,市场将所谓的名人信札捧得过高,导致了对其造假的风行。有些艺术价值并不高的名人手迹受到了盲目追捧,价格甚至远高于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市场价格的高低往往和书画买卖人、书画收藏者的心理有很大关系;可以说,心理因素决定了市场价格和造假程度的高低。”朱中原说。

不要有贪念,不要听故事

作伪、作假自古有之,想要从政策上杜绝造假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要提高眼力。朱中原坦言,玩收藏的人一开始都会交很多“学费”,这件事没有捷径,只能多看原作,体会笔墨的内涵。多跑文物商店、拍卖市场,甚至多看假的东西,将其与真作对比,体会两者的区别。

吉祥认为,想要解决目前的问题,需要做到两大点:一是要理清如何规范高仿、梳理真假的概念。二是不要给造假者提供土壤,拍卖和画廊这两个环节需要重新洗牌,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源上打假。比如从国家层面上确认什么样的作品可以拍卖,对于假拍品如何进行倒追。“下一阶段的艺术高峰还是金融,因此,国家需要重新梳理艺术金融秩序,以真正的艺术品建立起买卖的规则。此外,近现代和古代书画的市场热点已经较为集中,因而有了造假的需要。所以,另一个解决办法是要有一套机制引导大家买卖当代艺术,国家建立机构与画家直接签约,形成一套全国的机器化、现代化鉴定系统;在这个系统下,金融对接当代书画真品。让仿作的画家能有环境进行真正以传承为目的的仿作,让造假者成为艺术创作者。需要引导那些为了文化传承目的的人,让他们合法高仿,合法卖高仿品,而非造假售假。”

meishubao/2018031910203259288.png

苏轼 《功甫帖》 立轴 水墨纸本 纽约苏富比拍卖

对于书画作品的辨伪,吉祥表示:“有书画功底的人可以从作品的气息、用笔的力度等方面进行判断,虽然造假手段层出不穷,但总有马脚,大部分假作专家可以分辨。但也存在鉴定顾问和拍卖行联手欺骗买家的情况,这就很难防了。普通大众很难分辨作品的真伪,对此系统首先要负责。如果不采取措施,长此以往会伤了文化传承。”

包铭山则从买家角度给出建议:“买艺术品首先不要有贪念,不要听东西来路的故事,以喜欢为原则,多去博物馆、美术馆看真迹,做比对和甄别。对有疑问的东西不购买,有所谓专家证书的作品不建议购买,因为好的东西不一定需要证书。如想买一件高价位作品,应该去信誉好的大拍卖公司去买,如若有问题了可以冤有头、债有主。如私下买卖交易不妨双方可以找好一位律师,让买卖双方签下合同,规定好如果作品存在问题需要追责与赔偿,这样会相对保险。”

meishubao/2018031910205825641.png

文徵明《仿云林山水》立轴 水墨纸本 南京经典拍卖

此外,从国家的层面来说,需要加强立法,完善对造假售假份子的惩戒机制;对于中介机构来讲也应该负起责任,对消费者尽量不误导;对艺术品市场而言,应该尽快培育起一个如会计师、律师相同的经纪人机构;对于收藏者而言,尽量选择造假难度较大的名家作品,对投资者而言可以选择资料档案相对精准,作品流通数据可靠的画家。对爱好者来说,应该谨记多学、多看、多问、多比的原则。对艺术家来说则应当提高自身水平,杜绝粗制滥造,不要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刊于《艺术市场》2018年3月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