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渠宝笈》 著录书画为何受追捧?

冯葳  来源:《中国美术报》 发表时间:2016-11-08

自古以来,传统书画作品一直是受到各界人士喜爱和追捧的收藏热点之一。而在当下的艺术市场中,虽然由于时代的变迁,买家群体的审美趣味发生了改变,但中国古代书画作品市场行情的跌涨,仍旧是反映艺术市场盛衰的风向标。2016年,随着“石渠宝笈” 一词的流传甚广,经由《石渠宝笈》 著录的古代书画,成为了藏家投资的重点对象。而随着苏州博物馆在近年来接连举办了人气高涨的“明四家”(沈周、文徵明、 唐寅、 仇英)画展,各大拍卖会中的文人画作品成交成绩节节攀升。

明代文徵明书法《杂咏诗卷》手卷是经由《石渠宝笈》著录的清宫旧藏,先后 3 次在中国拍卖会上现身:2006 3月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该作成交价为 462万;2013 年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该作的成交价达 5117.5 万;2015 年北京保利秋拍夜场中,该作成交价达到8165万元,刷新个人拍卖的新纪录。 10 年时间里,身价翻了近 20 倍。2010 年至 2015 年期间,文徵明的书法作品成交价前 10 位的作品中,除了排名第二位的《行书》手卷以外,几乎都为 《石渠宝笈》所著录:

1. 《杂咏诗卷》 手卷, 2015 年北京保利, 成交价 8165 万元;

2. 《行书》 手卷, 2010 年未来四方, 成交价6300 万元;

3. 《行书西苑诗》 册, 2010 年中国嘉德, 成交价 5208 万元;

4. 《自书诗》 手卷, 2011 年北京保利, 成交价 2587.5 万元;

5. 《小楷南华经》 册页, 2012 年上海宝龙,成交价 2530 万元;

6. 《为项元汴书北山移文》 手卷, 2011 年北京匡时, 成交价 2530 万元;

7. 《行书自作诗》 手卷, 2011 年中国嘉德,成交价 2127.5 万元;

8. 《楷书楚辞精品》 册, 2015 年西泠拍卖,成交价 1495 万元;

9. 《楷书古诗十九首·陶诗四首》 册, 2013年中国嘉德, 成交价 1437.5 万元;

10. 《行书自书诗卷》手卷, 2011 年上海离原, 成交价 1380 万元。

通过这样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石渠宝笈》对中国古代书画作品拍卖价格的影响之大。2015 年中国古代书画拍卖成交价前十位的作品中,5 件作品经由《石渠宝笈》著录,分别占据下一排行榜的第 3 至第 6 位及第 8 位,其中就包含了两件文人书画:

1. 清乾隆 《纯惠皇贵妃朝服像》 香港苏富比, 成交价 1.37 亿元;

2 八大山人 《松石草堂图》 北京传是, 成交价 8165 万元;

3 文徵明 《杂咏诗卷》 手卷, 北京保利, 成交价 8165 万元;

4 佚名 《宋人摹郭忠恕四猎骑图》 北京匡时, 成交价 8050 万元;

5 乾隆 《御笔平定台湾二十功臣像赞》 北京保利, 成交价 7475 万元;

6 董其昌 《疏林茅屋图》 中国嘉德, 成交价6900 万元;

7 石涛 《奇峰怪石图》 北京保利, 成交价6440 万元;

8 冯宁 《金陵图》 香港保利, 成交价 5192万元;

9 郑重 《江山胜揽图》 中国嘉德, 成交价4600 万元;

10 沈周、 文徵明 《钓雪图书画合璧》 北京匡时, 成交价 4082.5 万元。

八大山人.png

八大山人 松石草堂图 立轴

纸本设色 166cm×60cm

文征明.png

文徵明 杂咏诗卷 纸本水墨 25.6cm×258cm

由此可见,买家在进行艺术品投资之时,所购作品是否出自名家之手,是否流传有序,均是评断艺术品价值和价格的重要标准。拍卖业内有一个心照不宣的标准,《石渠宝笈》著录”就是古代书画作品上市拍卖时的一块“金字招牌”哪怕是艺术品普遍贬值的冷市时期,也能具有非同一般的“抗跌”能力。 笔者认为,《石渠宝笈》 中著录的作品之所以被如此热捧,应当有以下四个原因:一、此类作品,大多在乾隆时期被收进清宫内府,书画作品上钤有 “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和殿座章,如果是被鉴定为“上等”的,则加钤“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印。这满足了一部分藏家(尤其是“新贵”的虚荣心。能够收藏一件乾隆御览之物,时时把玩,可谓莫大的荣耀。二、《石渠宝笈》 中著录的作品,经典之作尤多,远非其他私人收藏著录可比, 这是鉴定书画作品真伪时的重要依据。在很多藏家看来,选择《石渠宝笈》著录的作品,就意味着选择了“精品”“真迹”三、随着越来越多的藏家涌入书画拍卖市场,初入此道的藏家本人眼力不高,而当前社会中亦确实存在很多打着“顾问”“教授”“鉴定家”名号的“假行家”混淆视听,引藏家失手,购买伪作,从而牟利。选择《石渠宝笈》著录中的作品,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鉴定风险。四、相比更权威、更全面的 《中国古代书画图录》《石渠宝笈》中著录的作品常于市面上露面。基于上述的原因,《石渠宝笈》中著录的作品仍是目前各大拍卖会古代书画专场中的“中流砥柱”

反观明清时期文人书画家群体,由于他们主要集中于江浙地区,大部分名家作品流传于当时的苏州、上海藏家的手中,这些藏家对过眼的画作也有所记录,如庞元济的 《虚斋名画录》等,但比起清宫内府庞大的“智囊团”来,私人藏家的评语往往真伪难辨,令时下不少买家迟疑不定。且私人藏家的著录多无公开出版,无形中也为现代藏家的投资和收藏造成了障碍。笔者认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石渠宝笈》中著录的、受到清朝宫廷认可和重视的书画艺术品仍会继续受市场热捧。随着藏家对《石渠宝笈》的认识愈加深入和客观,“文人”“宫廷”艺术才能形成带动市场发展的“双引擎”明清时期的文人画在拍卖市场上才能迎来自己真正的复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