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当代艺术品造假现象——关于李禹焕画作真假问题的思考

芜生  来源:中国美术报 综合报道 发表时间:2016-11-25

摘要:据 《韩国先驱报》报道, 艺术品经营者玄某因在 2013 年向古董商李某发出抗议, 指责其“独吞数十亿韩元赝品销售所得”, 韩国警方通过扣押、 搜查 K 画廊和玄某工作室的艺术品,确认了疑似赝品的艺术品名单。 根据该报披露的韩国国立科学调查研究所的物理鉴定报告显示, 其中至少有 13 幅李禹焕作品疑似伪作。

图片 1.jpg

李禹焕很多作品的创作手段简单, 如图中艺术家仅用刷子蘸上颜料, 

进行一次单向涂抹,作品随即完成, 这种一蹴而就的绘画,为造假者提供了便利。

      与古代书画、 瓷器、 玉器作假不同, 当代艺术品造假是国人少有关注的现象。 近年来国际艺术品市场不断地发掘、打造新兴拍品板块,日韩当代艺术作品在国内拍卖市场上的地位日渐升高,它们在国内拍卖会、艺博会中被大量销售给中国收藏家。 因此, 在中国知名度急速攀升的韩国艺术家李禹焕作品造假事件, 便成为了艺术市场界关注的焦点。

事件反转 真赝谁来判断?

      据 《韩国先驱报》报道, 艺术品经营者玄某因在 2013 年向古董商李某发出抗议, 指责其“独吞数十亿韩元赝品销售所得”,韩国警方通过扣押、搜查 K 画廊和玄某工作室的艺术品,确认了疑似赝品的艺术品名单。根据该报披露的韩国国立科学调查研究所的物理鉴定报告显示, 其中至少有 13 幅李禹焕作品疑似伪作。

      据韩国方面的消息, 相关的调查工作从2016 年 1 月初开始。 事件曝光后, 韩国画廊协会寻求了警方的帮助, 要求调查李禹焕作品 《From Point No.780217》鉴定证书的真伪 (在 2015 年12 月的 K-Auction 拍卖会上, 该作拍得 4 亿韩元、 约合 211 万元人民币的高价 ), 而官方鉴定者也认为该作的 “画布是做旧的, 而为了让崭新的画框看起来不那么突兀, 造假者同样对其进行了上色处理” 。

图片 1.jpg

李禹焕的 《From Point No.780217》 

2015 年 12月韩国第二大拍卖行 K-Auction 的拍卖上拍得4 亿韩元 (约合 211 万元人民币)


      事实上, 在 2012 年后, 部分李禹焕作品就频频被指为赝品。 为此艺术家本人曾组织鉴定团队来到代理其作品的画廊进行了辨伪活动, 并向画廊和藏家发放了李亲笔确认的鉴定书。 如今, 这场 “此地无银三百两” 的事件, 却因造假者与其他合伙人的内讧而再次浮出了水面。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2016 年 6 月, 尽管几名涉案人承认了联手伪造李禹焕画作的行径, 但此前声称 “从来没有亲眼看到那些画” 的李禹焕却一口咬定这批画作并非赝品。 “画中的笔触、 画面节奏和颜色调配都体现了我的风格。 ” 李禹焕说, “每一幅画都没有任何问题。 作为艺术家, 我一眼就能认出自己的作品。 ”

      但据消息人士透露, 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在画廊和经纪人的催促下, 已在国内小有名气的李禹焕在两年时间内集中创作了数百余件画作, 而在如此高频率的创作、 出售作品之时, 艺术家和代理其作品的画廊之间并未没有形成正常的委托合作关系。 李禹焕本人也承认: “在1978—1979 年, 我每月可以画 30~40 幅作品。 ”但李禹焕本人的说辞却也令人生疑问, “参加过展览却没有登载在销售图录上的作品有很多;被出售给了画廊, 却没有为艺术家带来收入, 同时也不知去向的作品更是不少” 。 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 艺术家本人 “没有亲笔签名、 标注序列号, 反将自己作品交由画廊负责标名的事情频繁发生” 。 现在看来, 这种做法在有意无意间为造假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据韩国 《东亚日报》 报道, 玄某在接受警方调查时的供述表示, “一位往来于釜山和日本之间的古董商在 2011 年找到他, 并提议 ‘制作赝品抛售给爱好李禹焕画作的日本某集团会长’ 。 ” 玄某坦白称, 自己与另一名造假者在京畿南杨州市的工作室制作了 50 多件 “假李禹焕” 。赝品上的标注正是用艺术家在 1978—1979 年期间惯常使用的签名和序列号, 同时还伪造了鉴定报告, 并以位于首尔市钟路区的 K 画廊等地为据点, 把赝品售卖给其他人。

真假难辨 藏家利益受损

      李禹焕是韩国 “单色画” 领域的代表人物,其创作于 1970 年代的画作在近年的拍卖场中屡创价格纪录。 据 artnet 价格数据库显示, 创作于 1977 年的 《From Point ( 3 Works ) 》 是其目前为止拍价最高的作品, 在 2012 年佳士得香港秋拍上, 这件作品以超过 220 万美元、 约合 1452 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 而在 2005 年之后, 李禹焕成为了韩国 14 家拍卖行中作品总成交额第一名( 712 亿韩元, 约合 4.14 亿元人民币) 的艺术家。

图片 1.jpg

李禹焕创作于1977年的 《From Point ( 3 Works ) 》 

在2012年佳士得香港秋拍上以超过220万美元 (约合 1452 万元人民币) 的价格成交, 是艺术家目前为止价格最高的作品

      韩国艺术市场人士普遍认为, 李禹焕声称“作品非赝品” 是由于一个迫不得已的原因, “他被自己亲笔确认的作品真伪鉴定书束缚了手脚” 。 通常, 出售方会将被牵连进赝品风波的画作偷偷买回, 但受制于这些文书, 李禹焕不得不硬着头皮坚持立场。 当然, 韩国 《东亚日报》 也发出评论: “李禹焕将很难逃避其应当承担的后果, 其长期积累的名望及市场诚信度将遭受致命性的摧毁, 更会引起藏家接二连三的质疑。 ”现阶段, 案件调查方虽然表示尊重李禹焕的说辞, 但对于其作品真伪的调查仍将继续进行。

      令人感到悲哀的是, 很多评论者认为这种情况的发生不仅因为亚洲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没有受到严格的监督, 更因为很多不具备真伪鉴定能力的藏家的隐忍或另有所图。 他们购买艺术品的目的偏重于投资或自我炫耀, 出于私心和面子, 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藏品是赝品, 行情的火热也让 “李鬼” 们攫取了蒙混过关、 继续流通、 为出售者带来更多经济收益的机会。 而为适应市场需求, 一部分倒卖艺术品的行家也不拒绝在艺术品的流通过程中过滤赝品。

打击作假 我国尚有差距

      无独有偶, 此类伪作事件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中屡见不鲜。2012 年, 西班牙警方破获一个伪造艺术品团伙, 逮捕 9 人, 查获大量伪造画作。 嫌疑人涉嫌伪造名人画作, 经由马德里一家知名美术馆在黑市非法出售。 一名古玩收藏家和 3 名艺术品经纪人因涉嫌以 120 万欧元出售一幅伪造的毕加索油画遭逮捕。

      2013 年, 美国经销商格拉菲拉·洛赛斯涉嫌向两家著名美术馆出售价值 3300 万美元的假冒艺术品被控多项重罪。 这 63 幅 “名作” 分别被署上了罗斯科、 波洛克以及德·库宁等人的名字, 洛赛斯本人也被判 59 年徒刑。

      2016 年, 旅美中国画家钱培琛涉嫌卷入总金额高达 8000 万美元的画作造假案件, 惊动了美国联邦调查局。 但由于美国法律规定, 仿造名家画作, 甚至在画作上仿冒画家的名讳都是合法的, 只有冒他人之名销售赝品才触犯法律, 因此钱培琛在当时并没有被立即拘捕。

      针对这一现状, 市场评论人方翔曾撰文谈道: “艺术品造假是一种经济犯罪, 欧美国家对其的打压力度始终在一个高压状态。”方翔认为对制伪、售假惩罚的严厉性是国际艺术市场较为规范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目前我国对于艺术品造假的打击力度并不是很大, 甚至缺乏相对明确和细致的司法条例,“虽然河南商丘警方曾经成功告破 ‘石鲁遗作案’(造假者竟伪造画作上千幅, 非法获利 4000 多万元) , 但这毕竟属于个案”。在方翔看来, 目前国内拍场上拍的艺术品的真迹数量可能只有 50%~60%, 有些地方的假画制作和工艺品仿冒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科技化、程序化的生产线,“假货已成为国内艺术品市场的一大 ‘毒瘤’, 极大伤害了投资人的利益, 严重抑制了国内艺术品市场的良性健康发展, 对中国的艺术品投资形成致命打击”。而此次李禹焕作品造假事件更是提醒了国内的当代艺术藏家: 面对一位艺术家作品价格飞涨的同时, 更要警惕那些贪欲膨胀的造假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