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黄丹麾:吴冠中“形式美与抽象美”拨乱反正的意义不可或缺

黄丹麾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发表时间:2019-05-21

meishubao/2019052113304827815.jpg


“文革”时期,美术作品在构图上强调领袖人物的高大和工农兵形象的主体位置,在造型上以“红、光、亮”为导向,强调“三突出原则”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在主要英雄人物中突出最主要的中心人物”,创作过程则遵循“领导出思想,群众出题材,画家出作品”这一准则。

meishubao/201905211332488806.jpg

1977年,刘纲纪在同年第4期《美术》上发表《努力塑造无产阶级的英雄形象——批判“四人帮”的“三突出”》一文,提出要一切从实际生活出发,真实反映英雄人物与其他人物的关系。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中华国锋关于“全国报刊宣传和文艺作品要多歌颂工农兵群众,多歌颂党和老一辈革命家,少宣传个人”的提议得到美术界的普遍赞同,“造中心”、神化领袖的美术运动终于宣告结束。

1978年8月11日,《文汇报》发表了卢新华的小说《伤痕》,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反响,由《伤痕》所引发的众多“伤痕美术”获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伤痕美术”对“文革美术”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它将歌颂领袖题材的“红、光、亮”美术转向歌颂具有正义感的“小人物”——人民群众,这对于在美术界解放思想,摒弃“题材决定论”、复归鲜活的人性具有积极的意义。

meishubao/2019052113463688262.png

吴冠中《蚱蜢舟》

以上的政治环境和艺术氛围为吴冠中提出有关“形式美与抽象美”的论述奠定了良好的背景。1979年,吴冠中在《美术》第5期发表了题为《绘画的形式美》一文,他写道:“在造型艺术的形象思维中,说得更具体一点是形式思维。形式美是美术中关键一环,是我们为人民服务的独特手法……美术教师主要讲授形式美的规律与法则。数十年来,在谈及形式便被批为形式主义的恶劣环境中谁还愿意当普罗米修士!……我认为形式美是美术教学的主要内容……如何认识、理解对象的美感,分析并掌握构成其美感的形式因素,应是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美术院校学生的主食!”

不久,吴冠中又在《美术》1980年第10期发表了题为《关于抽象美》的文章,他说:“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抽象美,抽象美应是造型艺术中科学研究的对象。因为掌握了美的形式抽象规律,对各类造型艺术……都会起重大作用……我们研究抽象美,当然同时应研究西方抽象派,它有糟粕,但并不全是糟粕。

吴冠中 《水乡行》

接着,吴冠中又在《美术》1981年第3期发表《内容决定形式?》一文,他指出:“有一条不成文的法律:‘内容决定形式’,数十年来我们美术工作者不敢越过这雷池一步。……造型艺术是形式的科学,是运用形式这唯一的手段来为人民服务的,要专门讲形式,要大讲特讲。……我们这些美术手艺人,我们工作的主要方面是形式,我们的苦难也在形式之中。不是说不要思想,不要内容,不要意境;我们的思想、内容、意境……是结合在自己形式的骨髓之中的,是随着形势的诞生而诞生的,也随着形式的被破坏而消失,……内容不宜决定形式,它利用形式,要求形式,向形式求爱,但不能实行夫唱妇随的夫权主义。……如果作者的情绪和感受、甚至形式本身也都就是造型艺术的内容,那么形式是不是内容决定的问题我是无意去探究的。但愿我们不再认为唯‘故事、情节’之类才算内容,并以此来决定形式,命令形式为之图解,这对美术工作者是致命的打击,它毁灭美术!

从吴冠中发表《绘画的形式美》一文开始,一场波及艺术界、批评界和理论界的关于形式、抽象以及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的论战逐步展开。艺术家、美学家、批评家各持己见,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了这场大辩论。刘纲纪、杨蔼琪、艾中信、何新、栗宪庭、邓福星等人从不同角度肯定了“抽象美”、“抽象的形式美”的存在,他们完善了吴冠中提出的“抽象美是形式美的核心”的命题;程至的、浙江美术学院文艺理论学习小组、洪毅然、梁江、杨成寅等人持反对意见,他们否定“抽象美”,认为抽象是反艺术、反审美。他们中的个别人干脆将抽象与西方现代派联系起来,认为它是反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贾方舟、杜键、皮道坚、彭德等人指出艺术内容是审美内容。他们或者对形式进行不同层次的解释,或者从“史”的角度阐述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实际上也支持和弥补了吴冠中文章中带有漏洞的论点;此外,栗宪庭、何新、程琦琳、毛士博、杨蔼琪等人则着重从“史”的角度,提出抽象古已有之以及抽象在中国艺术史发展中的地位。

吴冠中 《双燕》

这场由吴冠中发起的学术论争的实质是对单一的注重“故事、情节”的“写实主义”一统天下的现状的有力反拨,也是对庸俗社会学和艺术上的机械唯物反映论的猛烈批判,这场论争使美术从极左文艺思潮以及唯他律论逐步走向 “自律性”和“本体论”,这对构建、研究美术的“内部规律”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吴冠中不只是一个画家,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名理论家,他以敏锐的视点和具有前瞻性的眼光撰写的有关“形式美与抽象美”的文章,对当时忽视美术的形式美与抽象美的创作倾向具有拨乱反正的意义,对当时的美术理论界也具有极大的影响与贡献。今天看来,他的有关论述仍然具有可以借鉴之处,这就是吴冠中的独特之处——既醉心于艺术创作,亦热心于理论思考,这种素养对今天的艺术家来说同样不可或缺。■

meishubao/2019052113310068832.jp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