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剑武:从书法毕业展看书法教育的双重困境

黄剑武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发表时间:2018-06-13

【本题话题】毕业季:如此成果,怎能交卷?

策划:颜培大 李振伟

编者按:书法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日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并已有逾百所高校相继开设书法专业,其招生规模也在逐年扩张。近日,河南省某高校书法专业毕业展却广为大众所诟病。例如,网友调侃:“是出来搞笑的吗”“师生一起回炉重造吧”“这么多学校的毕业展,这是我看得最仔细的一次,特别想知道老师是谁……”“试问这些老师拿着每月的俸禄都做什么……”等。确实,该展展出的作品不仅笔法生涩稚嫩,稍可观的几件竟还是临摹作品。其实,近几年无论是专业美院还是综合类大学的美术学院,围绕毕业生作品展引发的话题争议不断。不管是展陈形式如何花样翻新,但和作品的实际水平比起来,还是显得雷声大、雨点小,过于浮躁了些。那么,我们不禁要追问,学生经过多年专业学习却为何屡交遭质疑的答卷?仅仅是学生本身疏于练习的原因吗?是学生水平问题,还是教育水平的问题?本期时评,特邀请相关专家展开讨论:毕业展上出现如此“作品”,责任究竟在谁?应如何寻求改变?


从书法毕业展看书法教育的双重困境

□ 黄剑武


近期,各校的书法毕业展纷纷亮相,以展示四年来的学习成果。不少院校的毕业展不但缺少掌声,还引起了广大书法爱好者的众多非议。原因是这些毕业展的水平引起了大家的质疑,为什么学习了四年,水平却让人感到十分沮丧,以至于某些学校的书法毕业展上,临帖习作也拉来凑了数,创作作品的水平自然不用多说了。

meishubao/2018061312424089599.jpg

书法在中国传统的教育中,在千余年的传习中逐渐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研习方式,学书者往往会经过描红、临帖、脱帖再到创作等几个过程,在这几个过程中,以自学为主,老师点拔为辅,学书者各自领悟,造化由人。而书法现代教育的兴起后,已不完全拘泥于此教规,那么,教师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必须提到的是,书法的实用性基本被其他书写工具所代替,尤其是电脑键盘的出现,书法首先在书写的实用功能上已经基本丧失。继而,在现代社会,书法学习者的职业选择显得十分逼仄。这对于在入学前便作为报考志愿去选择专业的学生来说,多少显得有些无奈,所以在就学前便有了些许学习障碍。学为了文凭,文凭为了就业,似乎成了通识。对某些网络跟踪调查的就业排名相对靠后的书法专业来说,这无疑又是一个更加残酷的现实,也是缺乏学习动力的原因之一。真正热爱书法而报考书法的学生,可以说是非常少。当然,毕业展水平比较低,学生本身学习动力不足、荒于练习钻研是主观原因,就业困难才是客观原因。

作为书法专业的学生,四年的专业集中训练,时间并不算短。如果刻苦学习,认真研习,应该是会有很大的提高的。传统教学通常是从研习碑帖,然后再出帖找到个人兴趣进行创作,这并非易事,进去难出来更难,因此怎么教怎么学尤为重要。从今天看,学院教学也不全需拘泥此法,从认识方法到书写方法(观念),可视为教学的重要原则。在这个艰苦磨砺直至蜕变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是教师,教师的引导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不思教法则误入歧途,难有成效。不少教师在教学之初认为书法传统必须继承,但是随着对经典碑帖或名家名作研习的深入,又发现越来越没有信心,教和学都没有信心,发展前景也没有信心。在传统书法基础上突破和创新感到太难,传统太深距离太远,难以超越古人,只有跟古人研习陈法求得小的融合或创新,这最后会成为一个对传统书法的认识问题和教学障碍。这个认识制约了教学的未来发展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个问题的瓶颈突破需要视野的扩展和方法论的重新建立,即在古人研习方法上的再认识和创造。此外,书法专业和教师在学院里的边缘现象也值得关注,以就业率评价书法专业,难以申报重点学科而被弱化等,都是书法教学发展艰难和书法教师缺乏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原因。

meishubao/2018061312454340159.jpg

书法毕业展上的作品折射出当下书法的两个困境:书法的发展困境和书法教学的困境,这双重困境,并非仅仅是学院教育的单方面问题所致,同时间接反映出目前国内对传统艺术的认识误区。这里除了有传统艺术本身发展制约的问题外,还掺杂了太多功和利的关系,正是用功利之心对待书法的发展和教育问题,才出现了诸多奇怪现象。

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普遍有一个特征,它从来都不在人多,而在于现象实质本身,当你不经意时,它已渐行渐远,当你回头寻找时,已面目全非,而这种案例在近三十年的文化发展中并不少见,这依然是值得进一步关注和反思的。■


meishubao/2018061210213589174.jp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