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至2017, 香港艺术市场还有哪些优势?

芜生  来源:中国美术报 发表时间:2017-11-24

摘要: 61亿港元,这是2017年香港秋拍的成绩单(不包括香港佳士得),其中6件超1亿港元成交的作品,香港保利贡献了3件,香港苏富比占据3个席位;5000万港元以上成交的拍品达19件;2000万港元以上成交的作品是48件。这些数字本不出奇,但与往年海外拍卖行独领风骚的局面有所改观,保利、嘉德、匡时、翰海这四家内地拍卖行经过5年来在香港的深耕细作,合力占据半壁江山,其总成绩约为香港秋拍总成交额的50%。这是否表明,内地市场已经可以与香港市场平起平坐?这种竞争日益激烈的局面,又会如何改变香港乃至内地的拍卖市场格局呢?

 61亿港元,这是2017年香港秋拍的成绩单(不包括香港佳士得),其中6件超1亿港元成交的作品,香港保利贡献了3件,香港苏富比占据3个席位;5000万港元以上成交的拍品达19件;2000万港元以上成交的作品是48件。这些数字本不出奇,但与往年海外拍卖行独领风骚的局面有所改观,保利、嘉德、匡时、翰海这四家内地拍卖行经过5年来在香港的深耕细作,合力占据半壁江山,其总成绩约为香港秋拍总成交额的50%。这是否表明,内地市场已经可以与香港市场平起平坐?这种竞争日益激烈的局面,又会如何改变香港乃至内地的拍卖市场格局呢? 

meishubao/201711241441231411.png

北宋汝窑天青釉洗 成交价:2.943亿港元

古董交易香港独大 

受制于相关法律,内地拍卖行无法大规模,甚至难以正式迎接海外回流文物艺术品上拍。而在香港,这个问题并不存在。 

本季香港秋拍超过2000万港元成交的拍品中,中国书画占据了14个席位,古董拍品也占据了14个席位,包括6件瓷器、1件玉器、1件青铜器、5件佛造像以及1件古典家具。在香港苏富比出售、以2.943亿港元成交的北宋汝窑天青釉洗,与以7547万港元成交的清乾隆御制白玉瓜棱式羊首掐丝珐琅提梁茶壶,一举刷新了中国瓷器、玉器的亚洲拍卖价格纪录。虽然所占席位相同,但考虑到中国近现代书画作品的流通数量以及古董拍品在内地的稀缺性,两个“14”的分量显然不尽相同。 

meishubao/2017112414511943716.jpg

明永乐铜鎏金大威德金刚 成交价:1.3216亿港元

数据显示,有史以来的中国瓷器拍卖价格TOP10榜单中,除了2010年在伦敦班布里奇斯拍卖行的清乾隆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以人民币5.54亿元的成交价稳居榜首,以及2017年春拍中以人民币1.31亿元成交的粉彩花蝶纹如意耳葫芦尊,其他的8件拍品均来自于香港拍卖市场(出自佳士得和苏富比)。这10件拍品中,除了北宋汝窑天青釉洗为台湾藏家曹兴诚旧藏之外,其余9件全部征集于海外。不难发现,高价瓷器多数来于海外,“留洋”经历似乎为它们获得高价增添了筹码。 

meishubao/2017112414585954978.png

春秋 褐玉云穀纹组珮 长4.5 cm 成交价:775,000港元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早期中国古董大量外流,很多珍稀拍品基本握在西方藏家手中。但不可否认的是,西方人对于中国瓷器乃至全部古董品类的系统收藏和研究很早就开始的。

meishubao/2017112414522184254.jpg

汉 白玉卧羊 成交价:7,050,000港元

苏富比中国艺术品部专家沈恩文指出,虽然高价拍品多数出于海外市场,但中国买家的力量却是在逐年增加,因为这是具备“国际接盘能力”的成熟板块。从香港苏富比本季拍卖推出的“乐从堂藏宋瓷”专场的竞投情况来看,中国内地藏家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欧美、日本藏家也曾积极参与,但随着重器价格的飙升,渐渐淡出,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佛教艺术的拍卖专场中。内地佛造像艺术品部分是难得保持增幅的热门板块,但最高价格拍卖纪录一直是由香港地区所保持,本季秋拍中佛造像艺术品的拍卖虽然没有取得创纪录的成绩,但是亦有5件拍品成交价排名靠前。

meishubao/2017112414535620452.jpg

明宣德青花缠枝莲托八吉祥合盌 《大明宣德年制》款 

成交价:51,287,500港元

虽然成绩依旧稳定,但另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很多藏家在购买文物拍品之后,立刻就存放在香港或其他自由贸易区,原因是它们进入内地的法律、税务门槛越来越高,即便几年后再次入市,依然可能出现在香港甚至纽约拍卖市场。 

暗中角力的现当代艺术拍卖 

本季香港保利共推出124件拍品。苏富比相继举办了五场现当代艺术拍卖,总成交额约8.91亿港元,其中“现代亚洲艺术”专场总成交额约为3.95亿港元。作为力推现当代艺术板块的两家拍卖行,苏富比和保利均在香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近两年来该板块中一个明显现象——有历史无新意,始终困扰着这两家拍卖行的征集部门,也大大影响了其他拍卖行拓展这一板块的信心。 

看看现当代艺术板块的主力军:吴冠中,作品上拍数量达30幅,估价百万元以上的达16幅;赵无极,作品上拍数量为19幅,估价百万元以上的有6幅;朱德群,作品上拍数量16幅,8幅估价百万元以上。藤田嗣治、徐悲鸿、常玉、草间弥生、朱铭等人的名声依旧响亮。而成长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朱沅芷,其于1932年为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创作的《工业之轮在纽约》以1.052875亿港元的成交价,当之无愧地坐上该板块的“头把交椅”,该价格亦刷新了艺术家作品拍卖价格纪录;台湾艺术家萧勤创作于1964年的《光之运动17》以598万港元成交;旅法画家常玉1931年创作的《花豹》,成交价为7941.25万港元。

meishubao/2017112414461979276.png

常玉 花豹 布面油画 1931年 成交价7941.25万港元

但人们期待的“新面孔”却依旧没有出现。本季现当代艺术板块成交价在2000万元以上的拍品仅有以2170万港元成交的刘炜作品《1989年生于北京》,刘野、王光乐等艺术家的作品遭遇流拍,“70后”艺术家中仅有梁远苇表现突出,《无题》以200万港元的成交价创造了个人新纪录。

meishubao/2017112414550174648.jpg

16.04.62 (三联作) 成交价:11,650,000港元

meishubao/2017112414575095559.jpg

朱沅芷 工业之轮在纽约 105,287,500港元 

香港苏富比拍卖的林家如谈道:“苏富比拍卖行从许多欧美藏家处得到的反馈说明,他们面临的最大困境是不了解中国当下最新的艺术家、作品。”如今,大部分现当代艺术的藏家手上已经有了不少张晓刚、王广义等人的作品,如果他们想要延续收藏,就需要发现新人新作,但事实却是在国内现当代艺术拍场中,哪一位艺术家能够扛得起拍价高昂且稳定的招牌呢?目前看来,拍卖行无法担当起画廊的责任,无法培育新人,按如今的行情看来,它更担不起推出一群青年艺术家试水的风险。虽然香港市场的受众更广,拍卖行在这里也可以将“触手”伸得更远,更容易征集到如朱沅芷、常玉这类艺术家的作品,但关于未来更多资源、话语权的争夺,各家拍卖行仍处在暗中角力的状态。 

走出去与走进来同样艰难 

面对市场的困境和不确定性,各大拍卖行亦使出浑身解数予以应对,在不同地域的业务拓展很大程度上搅动了原生区域市场生态。在区域拓展方面,苏富比与佳士得依然走在前列,二者早已在香港市场落地生根,同时率先进入中国市场。佳士得2005年便以商标授权的方式与永乐拍卖公司合作。2013年,佳士得在上海成立独资拍卖公司,拉开了直接开拓内地市场的序幕。与苏富比、佳士得“走进来”相呼应的是,一些具有实力的内地拍卖公司开始“走出去”,香港便是其“国际化”的首站。 

meishubao/2017112415001035637.jpg

李可染 千岩竞秀万壑争 设色纸本立轴 1987年作 

成交价122,162,500港元

不过,虽然香港市场的地域性优势显著,但对于内地拍卖行来说,其经营风险却大大增加。在嘉德和保利入驻香港以前,内地数家拍卖企业都悉数在香港尝试拍卖,但因种种原因都没有坚持下来。匡时董事长董国强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匡时当年暂停香港的拍卖业务,首先是因为没有适应香港市场的思维模式,与其文化背景不融合。其次,匡时侧重于中国书画,且征集主要来自内地,由于内地对艺术品出境的管制,不得不停止香港的拍卖。第三,香港各方面的成本都很高,几乎是内地的3到4倍,拍卖达不到一定的规模就没有利润。”可见,作为典型的轻资产公司,一家拍卖行如果没有能够适应香港市场的人才团队,想要在香港立足简直是痴人说梦。 

meishubao/2017112415012110999.jpg

傅抱石 西山夜渡图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成交价:92,912,500港元

与内地拍卖行昂扬开拓的势头相比,苏富比和佳士得进入内地的进程显得道阻且长。“不能拍卖文物”的规定就像是一个紧箍咒牢牢压制着这两家公司,加之内地艺术品拍卖较高的税务等原因,欧美拍卖公司进驻中国内地的难度不小。北京拍卖行业协会会长甘学军认为,佳士得在内地的举步维艰对于中国艺术品市场不是一个好的信号,证明中国走向国际化、成为国际艺术品一流交易中心的道路还很漫长,市场条件不成熟,拍卖巨头也难施拳脚。 

五年是一个节点,在西方市场中早已常态化的珠宝、红酒等板块的主动权依旧掌握在苏富比、佳士得手中,但我们也看到内地拍卖行在中国书画板块依然保持着强劲的竞争力,毕竟内地拍卖行在货源和客户群方面的优势都是西方拍卖行所不能比拟的。即使是在拍卖市场趋于全球化、大藏家群体早开始追着心仪拍品飞往世界各地的当下,而对竞争势头“凶猛”的拍卖行来说,仍然是谁拥有更多中国客户资源,谁就掌握了核心竞争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