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人物 | 王艺访谈:艺术是一种意外

刘晶  来源:中国美术报 发表时间:2018-09-29

□ 时间:2018年8月21日

□ 地点:北京·王艺工作室

□ 采访对象:王艺

□ 采访人:刘晶

——————————————————

meishubao/2018092913035640407.jpg

王艺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数字艺术研究所所长、国家一级美术师、美术学博士、经济学博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举办“非常自我”“王艺2016研究展”等个展,多次参加国内外艺术展览。2017年获凤凰艺术年展凤凰艺术奖“最佳雕塑艺术奖” 。出版有多部艺术类学术专著、文章,诗歌及杂文等。

——————————————————


中国美术报:您是经济学与艺术学的双博士,这样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跨越,对您的艺术创作有哪些影响?

王艺:我曾经研究的经济学中有大量的数据分析,需要的主要是逻辑思维。而现在所从事的艺术研究和创作则更多的是形象思维。其实,我的作品有很多是一种排列组合,像《游春图》《茄子》《规定》《红》等,包括即将展出的《找不同》,都是在某种社会现象里边找出规律性的东西,然后用艺术的表现手段把它体现出来。在必然之中有偶然,而偶然也是一种必然。《茄子》是一个塔状的结构,第一排又留出了四个空的位置,虚位以待,让观众来参与互动。在我们一生中会有特别多的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合影,在这之中,经常有领导或某个重要的人物缺席,所以就是基于这样的偶然,放了四个位置,当然你也可以说是一种必然。《找不同》也是如此,海、陆、空三个方阵,每队都有108个娃娃兵,而每一个方阵里边,总有一个面孔和别人不一样,就是让大家来找不同。这里所蕴含的逻辑体系就是说任何复杂的完美的形式里,总会有一些不同的声音、不同的状态。这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对待不同声音,惯性思维是努力去控制它、消除它或者改变它,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而且我们知道它的存在也不会影响整体。这些思考和观察都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结合,这可能反而形成了我自己的一个特点。

meishubao/2018092913044655802.jpg

王艺  规定  丝网版画  185cm×276cm  2017 年

meishubao/2018092913050765302.jpg

王艺 红 丝网版画 3000cm×6000mm 2017年

从逻辑体系里找出某种意外对我来说是有意思的。我常说,什么是艺术?艺术就是一种意外。因为经济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可能让我在选择上会不受纯艺术思维、形象思维的程式、固化限制。我的思考方式、方法以及空间都更大一些,不会拘泥于某一种小的形式、小的题材和表现技巧。我不敢说自己的思考和观察有高度,但应该可以说有些许宽度。

当然,现在经济学研究可能已经离我远去了,我也不关心了,我现在更多的是用艺术的一些技术方法来表现我所关心的社会问题。但这种关心不是像经济学所说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后,一定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现在我对政治、经济、社会等所看到的问题,都没有见解,只有态度。这对于我来讲是很好的,因为当你提出自己所谓的见解时,会把自己弄到一个很尴尬的境地,而避免尴尬也让自己能够保持一种中间状态。

对我来讲,通过我的作品让大家有所思考,“唉!这个挺有意思,他想说什么?”让人觉得这个人有话要说就可以了,而不是说“真漂亮”或者“真难看”。


meishubao/2018092913060598564.jpg

王艺  玩偶  白铜  高 700cm  2018 年


中国美术报:刚刚您提到“艺术是一种意外”,这怎么理解?


王艺:意外不一定都是艺术,但艺术一定是意外。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当下,我们每个人面临的问题都是一样的,无论是政治、经济、社会,还是法律、道德、宗教的诸多问题,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共性的。而当一个共性的问题分摊到每一个人面前时,很多人可能就不那么敏感了,也不那么紧张了。这也导致了很多人活在一种浑浑噩噩的状态里,对周围的事物没有那么多的关心,也没有那么多的紧张感。但是这对艺术创作来讲并不是一件好事。艺术创作必须是艺术家对这个社会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保持高度的敏感和自觉,保持怀疑、批判、质疑的精神。

农村人常讲“大营子娃娃,小营子狗”。就是说养孩子要在大的环境里养,他见过世面,就会善于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也能更好地适应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小营子狗”是在小村庄里的狗,从来没见过世面,但作为一只狗,它能始终保持狗的本性——就是怀疑一切,对一切来侵占自己地盘的事物都保有高度敏感和紧张。艺术家是什么?艺术家就必须是小营子里长大的狗,对周围要有高度的敏感。

读经济学给我带来的一大好处就是,让我成为大营子娃娃的同时没有失掉小营子狗的能力,在宏观经济研究框架下,还可以回过头来再去考虑微观的小的问题。


meishubao/201809291306536816.jpg

王艺  让我们一起快乐地玩耍 2(局部)玻璃钢烤漆  高 175cm  2018 年


中国美术报:您让自己保持在一种“中间状态”,那这又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呢?


王艺:中间状态永远不是全力赞美某件事情,也不是坚决地批判某件事情。我的中间状态是保持一种冷静的思考。

我们这一代,社会价值观经历了太多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翻了很多跟头,甚至直接毁三观。跟头翻一次可以,翻个十次八次,方向在哪儿?彻底晕了。所以慢慢地冷静下来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老处于战斗的状态。年轻的时候老打架,后来不打架了,不打架是因为后来掂量掂量再打也打不过人家了,也跑不动了,所以就不打了。但是后来又想想,难道打架就能让那些问题都解决了吗?当然,有的问题是需要打架来解决的,但是更多的问题是需要妥协的。在社会现实里,我们每个人每天可能都在妥协,这种妥协其实也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进步,也就是“中间状态”。没有过度地用溢美之词去赞美,也没有用非常激进的方式去批评;对美好有所妥协,对丑陋也有所妥协。这个中间状态就是让你能避免激烈的情绪,保持清醒的状态。在我这个年龄,不像年轻艺术家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挥霍自己的青春,表述自己的情绪,保持长久的亢奋。时间、精力、体力让我们所能研究的范围都变得越来越窄、越来越小、越来越有限。在有限的时间你还去愤怒,再回到书房时,也就没有办法冷静地思考了。所以对我来讲,中间状态是一个很好的状态,去除了烟火气,可以让我们更踏实、更冷静地去读点书,发现、分析一些问题。

meishubao/2018092913074754097.jpg

王艺  合影  不锈钢  300cm×1000cm×35cm  2017 年   


中国美术报:从您近几年的作品来看,多是雕塑或版画作品,您是觉得这能够更方便传达您的诉求吗?


王艺:绘画和雕塑都是视觉艺术。在这个时代,视觉冲击力不够时,你的表达实际上已经减分了。所以这就使得我在选择表现方式时,希望它尽可能有视觉冲击力,让大家关注到我的作品,并让大家看了以后也想来思考这个问题。其他的形式我也一直在琢磨,并不是固定在雕塑、绘画等。即便是雕塑也有不同的材料选择来表现不同的问题,如树脂、玻璃钢、不锈钢、锻铜等。媒介有很多,哪个媒介更方便,我可能就选择哪个媒介或材料。

如何把自己的玩意儿玩好,作品做好?就是找到适合的技术、适合的材料、适合的状态、适合的表达形式,这就是我的事情。在表现方法上,我不是太讲究。我可能是一个去技术化的人,我认为技术的东西,只要你能够操作和运用,不影响表达就可以了。所以我的作品是在探索和实验的大前提下,根据自己的心情去选择的结果,没有一定的程式,是随机的。

当然,我也在努力探索表达自己的意外。自己和自己比,新的东西和以前不一样,这就是一种意外。我写书法,突然觉得自己写得太难看了,我就会觉得要进步了,在那个状态下我反而没有很悲观。有的时候做作品,做着做着就完全找不着感觉了,再看以前的东西,就会想“唉!这什么玩意儿,当时怎么这样做”等,这个时候也不会特别难受,这可能是暗示我自己的审美在提升。

meishubao/2018092913082210484.jpg

王艺  疲惫不堪  玻璃钢烤漆 500cm×218cm×84cm   2018 年


中国美术报:您有多重的社会身份,在艺术上,音乐、诗歌、书法、绘画、摄影、设计、雕塑等多方面您也都做了许多不同的尝试,艺术面貌十分丰富。在许多人看来,“跨界”是您的标签,您对自己的身份又是如何界定的?


王艺:前一段时间我去参加活动,主持人上来就介绍我说著名艺术家王艺先生,我上台就说,“对不起,我得纠正一下,首先我不著名,其次艺术家我也谈不上”。什么叫著名?就是人人皆知,这叫著名,起码也得有相当一部分人知道你,我在这个圈子里还有很多人不认识,更不要说著名了。我女儿给她同学介绍我的时候,我觉得最准确。她同学问,“你爸爸是干什么的?”“我爸爸是画画的。”现在我跟别人打招呼,一般都会说“我是王艺”,别人问我是干吗的?我会说,“我是画画的。”有些人介绍自己,说是艺术家、画家、书法家、作家,这个“家”那个“家”,怎么好意思。所谓“家”,是别人的抬爱,你自己拔高自己,就荒唐了。

我常说,人一定要有一颗善良的心,要有同情心,还要有自尊心和自卑心,别太把自己当回事。一旦把自己当回事,你就对社会不敏感了,就搞不好艺术了,所以我特别强调艺术是一种意外。所谓艺术家,就是要深入生活、了解社会。艺术家一旦说自己是著名艺术家了,什么问题在你面前还是问题?又有钱又有社会地位,你根本不知道其他人在想什么,那你画什么呀?你创作什么?你能发现问题吗?看见好的事情只会哈哈大笑,看见不好也就只能叹口气,仅此而已,根本激发不了自己的创作灵感。现在很多人每天沾沾自喜于自己的某种雕虫小技,而我认为,作为一名艺术从业人员,这是你必须掌握的东西。就像工人拿产品说事儿,农民拿收成说事儿,艺术家就要拿作品说事儿!


meishubao/2018092913085073510.jpg

王艺 小号研究 2  铜 直径 223cm×500cm  2018 年 


中国美术报:记得您在2016年个人研究展之前曾写过一篇文章《渐入乱境》,经过两年的探索,您从乱境中走出来了吗?


王艺:如果说我已经从乱境里走出来,那就说明我完蛋了。因为我一直认为,如果不在混乱的状态里,那这个人就是功成名就的。而我没有功成名就,我还在努力。最好的状态就是别把自己搞得太清醒,中间状态也不是清醒,不是我对什么都看透了,而是一种状态。所以我现在可能还是在一片混乱中,还在浑水摸鱼的状态里。有可能我就是那浑水里的鱼,也可能我就是摸鱼的那个人。我始终处在这种博弈里。



中国美术报:最后,再请您介绍一下即将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举办的“调调——王艺2018研究展”。


王艺:这个展览是对我这段时间所做工作的总结汇报,请大家来批评指导。这次展出作品有40多组,大多是这两年的一些创作,主要是雕塑,也有一些绘画。策展人夏可君先生将本次展览主题定为“调调”(tiáo diào),我觉得是非常好的一个主题,但对我来讲试图调调(tiáo diào)的可能性不大,就是调调(diào diào)。当然,每个人对作品会有不同的理解,会有各自不同的解读。欢迎大家莅临指导!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