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张
  • 仰韶彩陶文化-郭北平-(陕西)- 510 cm × 379 cm- 油画-2016 (2)
  • 夏都二里头-黄启明- 顾亦鸣- 罗海英-(广东)- 270 cm × 440 cm- 版画-2016
  • 商鞅变-赵 奇-(北京)-273
  • 老子与《道德经》-吴为山-(北京)-235 cm × 185 cm × 330 cm- 雕塑-2016
  • 战乱中的墨子-庞茂琨-刘晓曦-王朝刚- 郑 力- 王海明-(重庆)- 245 cm × 420 cm- 油画-20
  • 屈原与楚辞-冯 远-(北京)-550 cm × 394 cm- 中国画-2016
  • 大泽聚义-吴山明- 董文运- 李 桐-(浙江)-493 cm × 658 cm- 中国画-2016
  • 《唐律疏议》与官衙断案-丁一林-(北京)-180
  • 《大风歌》-袁 武-(北京)-470 cm × 327 cm- 中国-2016
  • 唐太宗纳谏-杨晓阳-(北京)-510 cm × 380 cm- 中国画-2016
  • 范仲淹著《岳阳楼记》-徐 里- 李晓伟- 李豫闽-(福建)- 515 cm × 378 cm- 油画-2016
  • 永乐修典-高 云- 安玉民- 李 强 -詹 勇 -管 峻-(江苏)- 274
  • 忽必烈与帝师八思巴-韩书力- 边巴顿珠-(西藏)-513 cm × 394 cm- 中国画-2016
  • 《四库全书》与南北七阁-张敏杰-(浙江) - 282 cm × 501
  • 中华医学-李先海-(四川)- 60 cm × 45 cm × 140 cm × 12 cm- 雕塑-2016
  • 天地悠悠—文天祥过零丁洋写照-许 江- 邬大勇- 孙景刚-(浙江)-279
图集

【作品推介】文明的图景 历史的图像——中华史诗美术大展在国家博物馆盛大启幕

钱晓明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发表时间:2016-12-15

【编者按】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创作的讲话精神,运用造型艺术形式图写中华民族 5000 年文明历史,彰显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文化精神和审美追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2016 年 11 月,经中宣部批准,由中国文联、财政部、文化部共同主办,中国美协承办的“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以下简称“工程”)在广大美术家的共同参与下,历经 5 年时间的认真创作,精心打磨,如期完成。11 月 20 日,由 146 件(组)作品构成的“中华史诗美术大展”启幕中国国家博物馆。这些作品是中华文明史的艺术再现,不仅为中国当代的美术创作积累了经验,在新时期的美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还将作为一部形象的历史和艺术教科书,留给历史、留给未来……


都说 21 世纪是读图时代,11 月 20 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华史诗美术大展”以 146件(组)美术主题创作的形式与观众见面,让来自世界和全国的人们能一览中华民族 5000 年文明的美术图像。


题材贯穿“和平发展”的创作主线

据中国文联副主席、工程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冯远介绍,该“工程”入选作品力求在历史常识上不能出错,在艺术表现上力求创新突破。“本次‘工程’作品主要表现公元前有中华人文活动记载以来至 1840 年这漫长历史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史实以及涌现的杰出人物和文明成果。‘工程’制定了严格的创作计划,按照各个历史阶段的主次,遴选出 150 余个历史题材创作的主题内容,作品形式为中国画、油画、版画和雕塑共 150 件(组)。其中,中国画约占 35%,油画占约 35%,版画约占 10%,雕塑约占 20%,新创作品比例不少于 90%。”5000 年文明史,通过 146 件(组)美术作品来呈现,首先在题材的选择上就是一个巨大的难题,但概览这 146 幅作品,始终围绕“和平发展”的历史主旋律展开。基于 5000 年的历史构建,涉及中华文明的核心文化与科技发明的作品题材占比重最大,哲学、文化、文学占了 50 多项,科技发明占了近 30 项。比如,在处理历代王朝的兴废问题上,“工程”作品没有作自然主义的叙述而着眼于对人类历史进程有新贡献的建设和改革,用尧舜禅让、武丁强盛、文王兴周、周初诸侯大分封、商鞅变法、秦始皇统一中国、文景之治、胡服骑射——武灵阅兵、北魏孝文帝改革、唐太宗纳谏、贞观盛会、《唐律疏议》与官衙断案、科举制度、王安石变法、忽必烈与帝师八思巴、张居正改革、乾隆南巡等内容来表现。

战争是每一个民族和国家形成、发展的历史坐标,“工程”用 20 个项目歌颂维护国家统一、弘扬民族气节的历史篇章,如武王伐纣——牧野之战、齐桓公称霸、战国争雄、秦王扫六合、大泽聚义、楚汉相争——鸿门宴、《大风歌》、黄巾起义、赤壁之战、成吉思汗与蒙古铁骑、于谦保卫北京城、文天祥过零丁洋、戚继光抗倭、万历援朝之战、史可法殉城、郑成功收复台湾、平定三藩之乱、雅克萨自卫反击战、民族会盟——七溪会阅图、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等。


meishubao/2016121514023815127.jpg

《大风歌》-袁 武-(北京)-470 cm × 327 cm- 中国画-2016


“工程”还为丝绸之路梳理了清晰的脉络,10 多个项目描绘了千年的传承路径,如张骞奉使西域、张骞通西域、文成公主和亲、玄奘取经、鉴真东渡、指南针与航海、元代泉州港、郑和下西洋、茶马古道、马帮跋涉图、商帮兴起——晋商、开海通商图、隆庆开海、广州十三行等。

此外,超过 60 个项目从各类杰出人物的角度表现了特定历史,其中历代开朝拓疆、文功武治的帝王占了 22 项,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民族烈士是主流,充分体现了人民创造历史的真理。  


以诚意之作成教化、助人伦

正如《清明上河图》跨越千年仍有高度的研究价值,此次“工程”所创作作品也该如此解读。“工程”秉承了中国古代“文以载道”的传统,以求达到“成教化、助人伦”的目的。漫长的1800 多天,艺术家在历史学家的支持下,走进历史的深处才得以塑造出这一幅幅生动传神的历史画,值得参观者花时间和学养细细品味。在长达 5 年的创作中,创作者不仅对相关历史背景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而且在创作手法上也均精心设计。从各地工程创作的情况看,不少作者抓住此次机遇,创作出了值得细品的好作品。

在杭州,中国美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山明与董文运、李桐共同创作了《大泽聚义》。在 4.8米×6.9 米的巨幅画面里,共塑造了 80 多个表情各异、富有个性特点的人物。作品中,吴山明把他的淡宿墨技法发挥到新的高度,这种宿墨法其本身会形成一种光感,产生古代屋漏痕、折叉股的笔痕美。在造型上,吴山明通过起义将士手臂的塑造,把人的第二表情手及手臂的表现力推到了极致,整件作品在风云际会、群情激奋的画面中,把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深远的历史回声表现了出来,同时画面严谨又不违背历史的真实。


meishubao/2016121513564238989.jpg

大泽聚义-吴山明- 董文运- 李 桐-(浙江)-493 cm × 658 cm- 中国画-2016


林海钟曾是中国美术学院最年轻的中国画教授,他带领一众学生创作的《鉴真东渡》是一张绢本工笔画。他特别注重把历代中国画优秀技法和创作经验提炼出来,运用到创作中去,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古代艺术家之精妙和传统笔墨宏大的表现力。林海钟说:“中国画的优秀传统远远没有穷尽,对当代人的情感和题材是能够进行深入表现的。”


林海钟、郑宇、王素柳、虞仲伟、宋德澄  国画 《鉴真东渡》

鉴真东渡-海钟、郑宇、王素柳、虞仲伟、宋德澄-280×534.8cm中国画 -2016


雕塑很直观,也有着较多的技术和内涵,就像人民英雄纪念碑,用 8 块浮雕述说着近代中华儿女、仁人志士为民族崛起而奋斗的历史。广州美术学院院长、雕塑家黎明创作的《六祖慧能》,选取了惠能为躲避追杀历经艰险于仪凤元年(676)来到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偶遇观光法会,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的禅语折服该寺主持,而被主持发现身份升座说法的场景。黎明准确把握了 39 岁的惠能在被说破身份后拿出传世衣钵的瞬间,此时的惠能尽管还是猎人行者打扮,其精神气质俨然是佛祖形象,让六祖以猎人行者形象立于阳光照耀下的菩提树和佛寺的幡前面,创意就是菩提光斑照耀佛幡和六祖身上,平民造型和佛的联系,先成祖,后成僧,肩负衣钵抱负,雕像背光为达摩的袈裟造型,脚踏法性寺大地。黎明在创作中充分发挥了不锈钢的材质美,浇铸的质朴与抛光打磨的绚烂充分体现了人物内心和环境的“形”与“质”的呼应。


黎明  雕塑 《六祖慧能》

六祖慧能-黎明-170×90×260cm-雕塑-2016


油画向来是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创作的主力,这次也不例外。体现文天祥为抗击外敌入侵兵败就义的作品《文天祥过零丁洋》是中国美院院长、油画家许江领衔创作的油画。文天祥作为南宋宰相被元军俘虏拒绝出仕元朝,写下了《过零丁洋》以诗明志。许江等作者选取了文天祥身为文官一介书生,戴着铁镣,昂然挺立在蒙古大军的环伺之中的形象,其浩然之气、民族大义充沛于天地之间,使旷野为之颤动。整个画面用的是赭石色调子,忧郁而苦难,沉重而深厚,笔触凌厉不失精到,具有强烈的东方写意感,极富表现力。


meishubao/2016121514103111784.jpg

天地悠悠—文天祥过零丁洋写照-许江-邬大勇-孙景刚-(浙江)-279.5 cm × 529.5 cm-油画-2016


中国美协驻会副主席、分党组书记徐里领衔创作的油画《范仲淹著〈岳阳楼记〉》,突出表现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和军事家范仲淹,以其毕生的文人情怀和政治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物形象。徐里介绍道:“中国历史上可考的有关范仲淹形象的图像有一个较为集中的特征是胡须比较浓密,此次创作参考了这一特征,此外的形象塑造要靠阅读其人其事并加以想象。作品以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把他的形象和想象中的洞庭湖与岳阳楼融合在一起,又把天空中风动云涌、阴晴相搏的万千气象与大地湖面相互贯通,右下角的马象征了担当的精神。在光色处理上,我选择了一个秋季近黄昏的时分,一缕暖光射在主人公的面部和上半身,远处还有较晴朗的天空和明丽的云彩,但是近处已是乌云笼罩,山雨欲来风满楼,风吹动了他的衣袍和胡须,范仲淹微抬起头,眼睛望向无尽的远方,扩张的胸部、手与脖子处贲张的血管也体现了他的胸怀和激情。”现实主义的严谨和浪漫主义的追求在这一画面中得到了诠释。


meishubao/2016121514115756409.jpg

范仲淹著《岳阳楼记》-徐里-李晓伟-李豫闽-(福建)-  515 cm × 378 cm-油画-2016


“过去,版画一般不追求大而复杂的画面,这次版画创作都是水平线之上。”“工程”评委全山石说,“值得表扬的是,这次一些习惯上被人们视为小画种的作品有突出表现,版画就特别好。”“工程”评委、中国美协版画艺委会名誉主任广军说:“这次‘工程’将翻开版画创作历史新篇章。翻开中国历史,从有形象记录开始都是和版画有关的,版画在表现中国历史题材上是有先天优势的。‘工程’的创作,对于版画来说是‘对味’了!”赵宗藻、孔国桥等人创作的版画《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冬)、清明(春)、端午(夏)、中秋(秋),对应着四季和中国人欢庆丰年、慎终追远、缅怀激励、和睦团圆的生活观念。作品吸收了传统杨柳青彩色木版年画的风格,以书法的意韵,大笔书写,使得版画的“版味”与书法的写意相结合,民间鲜活的生趣与学院学术探索创新感相融汇。


 赵宗藻、蔡枫、孔国桥、于洪、周崇涨、鲁利鋒版画《四时四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清明节》       赵宗藻、蔡枫、孔国桥、于洪、周崇涨、鲁利鋒版画《四时四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端午节》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清明、端午-赵宗藻、蔡枫、孔国桥、于洪、周崇涨、鲁利鋒-242×480cm- 版画-2016


从梦想到现实的艰苦历程

观众可能觉得“工程”的推出和实施是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却不知这竟是许多美术家的梦想。在今天一幅幅确凿的画面前,也许有人觉得历史会有很多形象等着艺术家去模仿,事实上,这其中并没有太多先前的图示经验可供参考,不管是身居高位的领导画家,还是年已七旬的老艺术家,都被历史学家严厉地指责过,因此,“工程”不仅引导艺术家深入认识祖国文化,而且倡导了一种艺术界多年未见的敢于当面批评、争论的良好学风。

回首“工程”一路走来的历程,冯远由衷地说:“在从事多年的文化事业管理工作中,特别是在中国美术馆馆长任内,每一次出访,都会让我在参观一些国家以完整、系统的固定陈列展现其国家的文明发展和整体形象后,发出由衷的感慨。我梦想实现这样的宏图:让每一个来到中国北京的海内外嘉宾,都能在我们的美术馆、博物馆等国家公共文化殿堂中,看到完整、系统的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中华文明美术史。在举国上下都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热潮中,这一早已酝酿在我和广大艺术家心中的美术中国梦也将成为中国梦内涵中重要的视觉内容。”

这不仅是作为画家、美术界的领导者冯远的梦想,也是一批志同道合的理论家的梦想。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一直在为早日启动中华文明 5000 年历史美术创作项目而奔忙,并团结了一批青年理论家积极推动此事。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工程组委会主任赵实说:“这一‘工程’的作品将是一部形象的历史教科书,可以留给历史、留给未来。”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说:“这是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国家能做到的宏伟工程,中华文明美术创作工程纵横 5000年,和 20 世纪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美术的中华民族发展史。”

“工程”不仅是美术家的“中国梦”,也是面对每一位普通观众的“作品公示展”。艺术作品最终会否留名艺术史,还需观众的检视与时间的考验。据悉,中国国家博物馆也将根据各方意见,选择最优秀的作品做长期展陈。艺术家正在热切地希望借广大观众的“一双慧眼”,共襄盛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