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评论杭州论坛暨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中国书法评论人才培养”交流研讨会在浙江大学举行

中国美术报  来源:中国美术报 发表时间:2019-11-15

摘要:此次论坛分为“理论与方法”“创作与展览”“传承与创新”三个板块,从10日开始到11日,四个半天时间举行了七场主题论坛,48位报告人员在三个板块下分别作了主题发言或评论。

11月11日,中国书法评论杭州论坛暨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中国书法评论人才培养”交流研讨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开幕。

meishubao/2019111514535780103.png

论坛现场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陈振濂,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沈浩,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袁清,全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副会长、浙江大学人文学部副主任、长江学者王杰,以及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部分高校和书法媒体的专家学者方爱龙、朱培尔、黄厚明、沈乐平、姜寿田、杨勇、朱中原、汪永江、俞少平、池长庆、林如、元国霞等60余人参加了会议。

meishubao/2019111514543563042.png

中国文联副主席陈振濂致辞并作主题报告

meishubao/2019111514550824987.png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沈浩致辞

meishubao/2019111514553862379.png

浙江大学金晓明主持开幕式

浙江大学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文艺评论浙江大学基地副主任、国家艺术基金“中国书法评论人才培养”课题负责人金晓明主持开幕式。

王杰、沈浩、陈振濂在开幕式上分别致辞,对参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使中国书法评论事业不断发展,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繁荣中国书法艺术做出积极的贡献。

开幕式后,陈振濂作了《加强学术研究,提高书法评论的学术品质》主题报告,提出书法评论的“三要”“三弊”和“三辨”,就书法评论的基本原则、当下书法评论存在的弊病以及书法评论逻辑思辨的展开阐述了若干意见。

评论人才书法创作作品展览现场

进入新时代,中国书法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局面,有着百花齐放的繁华之势。如何进一步挖掘书法的悠久历史和传统,创造出更多适应新时代的作品,是摆在当代书法家面前的重要问题。其中,书法评论的导向作用不可忽视。近年来,中国文艺评论浙江大学基地一直致力于中国书法评论的研究,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在陈振濂主持下,组织国内20多位专家学者,合作完成了“当代书法评价体系建设”课题并出版了专著。2019年,浙江大学得到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开展“中国书法评论人才培养”计划。

此次论坛分为“理论与方法”“创作与展览”“传承与创新”三个板块,从10日开始到11日,四个半天时间举行了七场主题论坛,48位报告人员在三个板块下分别作了主题发言或评论。他们从自身的学术研究特点与时代内容出发,对纷繁复杂的当下书法现象进行思考和判断,并以多维的视野审视书法的历史与意义。沈浩、金晓明、沈乐平、姜寿田、朱中原、黄厚明、杨勇、林如等分组主持和点评了七场主题论坛报告。

本次论坛和研讨是近年来第一次大规模集中对书法进行评论的专题会议,和以往相比,整体上更强化书法评论的系统性、学理性、时代性、深刻性,强调构建秩序,提倡传承创新。会议之前项目人员集中学习时间之长,人数之多,且递交研讨论文或评论文本均按照明确的规范,在以往极为少见,对今后书法评论领域规范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作为论坛配套内容之一,评论人才书法创作作品展览也同时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图书馆基础分馆展出。

部分展出作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