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张
  • 拉斐尔·卡诺加 无题 纸面版画(墨水、丙烯) 70cm×100cm 1962年
  • 王艺 世界那么大,我们去看看 树脂 68cmx34cmx42cm 2016年
  • 丁方 云端之上 综合材料 90cm×180cm 2007年
  • 莫洛·科尔达 蜷缩的男子 青铜雕塑 116cm×68cm×40cm 2002年
  • 张译丹 晨雾破晓寒 纸本设色 90.5cm×54cm 2015年
图集

2017年凤凰艺术年展——跨文化交流:一场欧洲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对话

张惠明  来源:《中国美术报》2018年01月10日 发表时间:2018-02-03

摘要:在中国美术史上,2017年9月22日在湖南凤凰古镇开幕的“2017年凤凰年国际艺术展”应该是一件值得被记录下来的具有特别意义的美术大事件。这是因为,这是一次由民营企业家出资赞助,由国家级专业美术机构的著名理论家策划以跨文化交流为宗旨、以表彰当下具有人文主义情怀与追求并取得卓越成就的艺术家为目的的非商业盈利性运作的高水准国际性艺术大展。此次的全部作品经过来自国内与欧洲外顶级美术理论家、评论家、策展人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的严格审评筛选出了十二位中国艺术家以及六位欧洲(意、法、德、西)艺术家的涉及了传统的绘画、雕塑领域以及玻璃、影像等新材料技法领域总共200件艺术作品。这次展览是在中国内地远离占有丰富的经济文化资源大都市的边陲古镇举办的一场盛大的国际跨文化派对(party)。在这场派对中有来自中国与欧洲的十八位艺术家及作品和其本国的艺术研究及收藏机构的艺术史论家、批评家一起在这里亮相。

2017年凤凰艺术年展—— 跨文化交流:一场欧洲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对话 

张惠明


在中国美术史上,2017年9月22日在湖南凤凰古镇开幕的“2017年凤凰年国际艺术展”应该是一件值得被记录下来的具有特别意义的美术大事件。这是因为,这是一次由民营企业家出资赞助,由国家级专业美术机构的著名理论家策划以跨文化交流为宗旨、以表彰当下具有人文主义情怀与追求并取得卓越成就的艺术家为目的的非商业盈利性运作的高水准国际性艺术大展。此次的全部作品经过来自国内与欧洲外顶级美术理论家、评论家、策展人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的严格审评筛选出了十二位中国艺术家以及六位欧洲(意、法、德、西)艺术家的涉及了传统的绘画、雕塑领域以及玻璃、影像等新材料技法领域总共200件艺术作品。这次展览是在中国内地远离占有丰富的经济文化资源大都市的边陲古镇举办的一场盛大的国际跨文化派对(party)。在这场派对中有来自中国与欧洲的十八位艺术家及作品和其本国的艺术研究及收藏机构的艺术史论家、批评家一起在这里亮相。

在这场文化派对中每一个艺术家是以自己的作品展示其所代表的各自不同的国家与民族的文化身份的。在来自欧洲的六位艺术家中,法国雕塑家莫洛·科尔达(Mauro Corda)与西班牙画家拉斐尔·卡诺加(Rafael Canogar)是这次展览两位具有普遍代表欧洲现代艺术风格的艺术家。科班毕业于法国最高艺术学府——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的莫洛·科尔达(Mauro Corda)是法国精英美术教育培养出来的活跃于法国艺术圈擅长于利用多种造型材料从事创作、拒绝任何艺术风格与流派限制的当代雕塑家。从他在凤凰年展上展出的一系列作品中可以看到法国艺术传统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古典主义传统的重视与尊重,另一方面是艺术家对人类自身命运以及生存状态哲学层面的思考。作为欧洲文化遗产最重要的传承基地之一,法国对发源于欧洲的古希腊、罗马以及欧洲中世纪时期的文化艺术始终保有深深的敬仰与热情。在科尔达的大理石雕刻《伟大的柔术演员13号》和青铜雕塑《卷缩的男子》中,不仅展示了自古希腊罗马流传至今的完美流畅的雕刻造型技法,同时也表达了欧洲古典主义中最完美而崇高的艺术理想。他的树脂和亚克力材料《106室》《103室》雕塑作品、布面白漆银针刻线画《老人》、《无题》、布面铅笔、炭笔画《星期四》、《星期五》以及《尘归尘、土归土》是从源于地中海沿岸的早期东正教圣像木板画以及中世纪以来基督教艺术中提取出的创作元素,在大胆探索并采用各种不同性能造型材料的基础上创作出新的艺术图像。这些图像反映出作者对人体在不同状态的物理与精神存在状况的深度思考。


meishubao/2018020317092678849.png

莫洛·科尔达 蜷缩的男子 青铜雕塑 116cm×68cm×40cm 2002年


频繁在巴黎现代艺术馆展出作品的西班牙画家卡诺加,正如欧洲艺术与人文科学院院士安特·格利博达(Ante Glibota)指出的那样:“这位西班牙艺术家是当代抽象画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这位被西班牙美术界奉为“泰斗”级“抽象大师”此次展览所展示的一系列作品代表着二战之后至六十年代中期欧洲艺术家对古希腊罗马乃至文艺复兴以降的古典主义写实性艺术传统的反思与疏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卡诺加早年曾是五至六十年代初在欧洲兴起的“非形式艺术”或译作“不定形艺术”(Art Informel)或称“非形式主义”(Informalism)的抽象主义艺术创作中的极富探索性的艺术家。他的“非形式”艺术特征按照法国艺术评论家塔皮艾·米盖尔(Michel Tapié)的观点,是一种带有极致趋向的非形象绘画,艺术家在创作时的心理处于“不定形”的“即兴”随意状态,其创作不需要主题,也不用再现,其画面拒绝比较明确的形,以斑点、线条相混乱交错的图像表现超现实的内容,因此,艺术家不需要过去,也不接受任何当代的影响,画家常常不用画笔,而是以画刀或直接挤出铅管的颜料作画,呈现厚重的肌理,通过带有神经质似抽慉的线条以及或凝聚在一起呈现卷曲状或富有流动感的颜色赋予画面以生命力。卡诺加这次展出的作于1962年题为《无题》的墨水丙烯版画可被视为视传达出60年代欧洲“非形式艺术”抽象画风格信息的有代表性的作品。对这位在“非形式艺术”创作并取得卓越成就之后,又经历了新写实派阶段,近年来转向极简的纯粹抽象形式的艺术家有着深刻理解的格利博达院士,在评论卡诺加的艺术时指出:他的作品“表现的既有万物的虚无,也有深刻的原始认知”,在他的《上升》(2010年)、《田野(2012年)等油画作品中,画家通过纯粹的被简化了的不同的条状色块提炼成有寓意的象征性符号有机地统一在同一构图中,借此使自然景物与宇宙间的物理现象转化上升到哲学的认知层面。


meishubao/2018020317101833935.png

拉斐尔·卡诺加 无题 纸面版画(墨水、丙烯) 70cm×100cm 1962年


参与这次跨文化交流派对的中国艺术家给中外艺术史论与评论家印象最为 深刻的是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展示了中国现代艺术中极为丰富多元而充满活力的文化元素。

田黎明、刘赦、张冬卉等三位画家参展的作品展示了带有中国传统文化代码的中国现代水墨画的风格与面貌。作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新文人画”的代表人物——田黎明是致力于中国水墨画现代风格的探索者和新水墨人物画的开拓者。“新文人画”是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水墨画界对近现代“中国画”写实主义造型方法和观念的反思,强调回归中国传统文人笔墨写意方法与观念。在“新文人画”家中,田黎明不仅是在水墨实验和建立新的水墨语言方面走得最远的一个,而且,他还是一位具有承传中国古代文人画精神的当代文人画家,其作画过程更注重内心体验与感悟,在他的近乎于禅修式的对外物、对表现对象的体验观照中,用薄墨淡彩,表现其心中的“另一个世界”。他的新水墨实验所取得的成就表现在他对光影的水墨驾驭与处理上,在实轻盈缥缈、近乎透明的光影中洋溢着某种温暖宁静的情绪,令人恍若进入到另一个世界,从而展示出某种东方人特有的含蓄而有意蕴的风格。

刘赦与张译丹两位艺术家代表着当今中国画坛上活跃着的锐意创新与丰富新水墨画语言与表达力的回归到中国传统文化认知体系中的更为年轻一代的水墨画家。他们的作品不仅展示了对中国文化艺术传统的尊重与思考,更展示出艺术家本人具有开阔的国际文化视野,他们凭借在不同文化与艺术的鉴别与认知的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当代艺术审美观,通过长期深入传统中国水墨实践与体悟建立起来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绘画语言,构建了具有现代感的新水墨艺术风格体系。无论是刘赦的迷离淡墨下隐显的一山一景,还是张译丹空疏苍朗而古朴的青绿山水及其清雅隽秀的工笔人物均皆非以实写实之作,而是在不同程度隐含着生活在当今喧闹都市里的中国人内心潜在的对超越现实与渴望回归人与自然和谐的理想境界地情绪,是一种超越客观世界物象的艺术家对世界本体的个人主观看法的一种艺术形式的表达。


meishubao/2018020317115944476.png

张译丹 晨雾破晓寒 纸本设色90.5cm×54cm 2015年


在彰显中国文化传统元素的现代艺术中,吴为山的雕塑创作继承了中国道家哲学思想与中国书画艺术中的写意传统,他的《空谷有音——老子出关》雕塑反映了其创作之初的想法:“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紫气东来,云雾缈缈,我觉得这有一种象征意义。我是以中国艺术当中的韵、中国造型艺术当中的意来创作这件作品的。”在此雕塑上使人感受到其雕塑语言犹如草书般的逸笔草草、行云流水。

美国当代艺术史家阿尔伯特·博艺姆(Albert Boime)在其《现代社会艺术史》序言中指出“将艺术家和艺术作品都放在一个历史和经济的大环境中去,以期植根于基本的物质生活”。与欧洲的艺术家参展的作品相比,中国艺术家的题材领域更为深广,这是因为当代中国艺术家置身于与西方的历史与经济差异颇大的现实大环境中。

二战之后的五、六十至七十年代的中国与欧洲的后工业化城市经济飞速发展不同,中国仍处于以农业经济发展为主的工业发展的初级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从五十年代起,苏联的现实主义写实艺术理论对中国的艺术创作与艺术教育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并一直延续到七十年代末期,八十年代以后,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的发展迅猛和繁荣为中国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物质基础,成功地获得大量财富的商人、企业家转入投资艺术市场,而艺术市场多年来的发展并未建立在对文化与艺术的价值高度认知与尊重的基础上,而是充满了商业性运作,因此,在商业大潮冲击下的中国艺术家在关注中国艺术的当代性时,更多关注的是艺术风格与形式方面的问题,甚至于更倾向于如何取悦于市场,因此,使作品流于千篇一律的格式化与样式化,而缺乏深刻的思想内容。此次展览的总策划者以“超当代”为展览的主题,旨在突破以所谓古代、现代、当代的艺术史论家划分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界定方法,力图赋予展览更深刻的思想内涵与更大的精神跨度,在这场与欧洲艺术界的对话中,所选取的中国艺术家的作品更注重其带有超越“当代”的人文主义关怀与精神与直面社会现实的表现主义性作品。

靳尚宜作为五十年代受苏联艺术思想影响甚深,八十年代以后独辟蹊径,并取得极大成就的前辈艺术家中的杰出代表,他对中国油画界产生巨大影响并培养出了一批活跃于当代并取得极高成绩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是直面中国社会各历史阶段社会变迁的写实性作品中的代表。唐勇力是中国人物画现实主义表现方法的集大成者,在其创作中表现了大量的重大历史人物题材,其人物画构图气势宏大而富有历史时代感,其造型严谨而有气度。在当今的欧洲,用写实主义方法表现历史与现实人物绘画已经走向衰落,靳尚宜与唐勇力所代表的中国写实主义人物画成为当代中国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殷阳的《矿坑》与《出井的矿工》等一系列表现作品表现了生活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后工业时代中国矿工的徘徊于生死、阴阳之间的生存状态,其最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与人文关怀的价值取向与时下流行的浅吟低唱、萎靡浮夸无病呻吟的商业化趣味形成了鲜明对比。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是艺术史上一个艺术大师辈出的时代,诸多艺术家以其各自独特的成就而闻名于后世,也因此使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在世界艺术史上获得了崇高地位。丁方是1985新潮美术的代表性画家,三十多年来他始终不懈努力地坚持着对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理想及其艺术的终极价值的追求,《神圣山水》是其近年来表现其内在精神在高山峻岭间不断行走过程中所获升华的体验,其《云端之上》所代表的圣山是艺术家超越现实之后所达到的孤寂心境的表现,高耸的充满力度与质量感的山峰表达了艺术家对于建立在都市文明废墟基础上现代人精神生活的否定与批判,丁方的作品代表着中国当代艺术家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精神的礼敬以及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穿越时空的对话。


meishubao/2018020317133959276.png

丁方 云端之上 综合材料 90cm×180cm2007年


如果说殷阳与丁方的油画作品反映了中国艺术家以传统的西方绘画材料技法对当代中国社会从客观本体到主体的一种人文主义思考与艺术表现;那么,王艺的雕塑则是对于生活在当今中国社会现实里置身于各种矛盾纠结中当代人自身处境的一种带有中国式哲学思辩的艺术观照。王艺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家中一位既特殊又有广泛代表意义的艺术家,其艺术学博士与经济学博士的双重教育背景,决定了他的个性与艺术创作均处在一种于其他艺术家处所不常有的分裂状态:一方面: 他钟情于中国古代传统的书法艺术并迷恋于诗歌创作,另一方面,作为当代社会生活的一员,他不能一直保有艺术家自在逍遥的生活状态,他必须戴着面具去应对纷繁的现代商业社会生活给其带来的种种困扰,因此,在他的雕塑作品中积淀着当代中国艺术家创作中所特有的多重的复杂元素,如他的《是死是活,这还真是一个问题》和《哎呀!我的天》(1-2)等作品展示了现代生活给中国人带来的生存所带来的难以言状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痛苦,而《最喜小儿无赖》、《浣溪沙》以及《世界那么大》等作品表达艺术家采用了中国传统文人自愉式创作形式:以调侃、嬉戏的方式希望摆脱现实生活对人从物质到精神所受到的双重役使的困境。


meishubao/2018020317143461905.png

王艺 世界那么大,我们去看看 树脂 68cmx34cmx42cm 2016年


在这场跨文化派对中,有时候中国和欧洲的艺术家存在着某种不约而同的契合,一方面是来自欧洲的卢森堡裔电解铜板艺术家亚瑟·荣格(Arthur Unger)和瑞士裔影像艺术家弗朗西斯卡· 梅格特(Franziska Megert)均为当下得到欧洲主流艺术理论批评界认可度极高的卓有成就的艺术家,他们的参展作品代表着欧洲现代艺术运用当代最新科技材料进行艺术创作探索的流行趋势。另一方面是来自中国的同样地在进行新材料与技术手段进行大胆第实验与探索的艺术家。作为中央美术学院培养出来的油画科班出身具有极高专业素养的艺术家,刘刚尝试对各种不同造型材料特性进行精细入微地甄别并运用到其作品的创作之中,他擅长于在不同材料中寻找出可以互相协调的物质特性并按照视觉秩序把它们巧妙地组合在一个构图里,并使之达到完美的和谐并富于韵律与节奏。刘刚在其此次参展的以《共有秩序》为代表的作品中,不仅展示了其作为艺术家所具有的非同寻常的理性思考与缜密的结构布局能力,还在其纸本设色的一系列抽象构成作品中表现了他作为中国艺术家所特有的东方神秘主义倾向。刘立宇作为中国当代玻璃艺术的探索者,以其对玻璃物质特性独到的理解与把握,融中国水墨山水画的理念和表达方法与玻璃造型语言之中,创作了《夜阑》、《山色》等一系列以带有写意成分的变幻莫测的色彩融铸于晶莹剔透的玻璃造型中,艺术家化自然物象为心中之象,其作品细致入微地传达出东方艺术家特有的细腻感情与对外物的体悟。

2017年在极具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古镇展开的以“凤凰年艺术展”为题的跨文化交流派对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艺术界与欧洲艺术界人士的第一次就“超当代”艺术问题的最重要的对话,这一对话将随着中国与世界的跨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而更加频繁和不断深入下去。


参考书目:


Albert Boime, The Social History of Modern Art, 4Vol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2007.

Lengerke, Ch. von, “La pintura contemporánea. Tendencias en la pintura desde 1945 hasta nuestros días”, Los maestros de la pintura occidental, Köln, Taschen, 2005.

Walker, John,“Art Informel”,Glossary of Art, Architecture & Design since 1945, 3rd. ed., G.K. Hall, Boston, Mass,199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