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勃朗的独特无与伦比

张婷婷  来源:中国美术报 发表时间:2017-06-26

meishubao/2017062617144474178.jpg

展览现场

17世纪,迅速崛起的荷兰随着经济的富庶,迎来艺术上的极大繁荣,这一时期诞生的伦勃朗与荷兰小画派对现实生活的描绘至今仍难以被超越。6月17日至9月3日,备受关注的“伦勃朗和他的时代:美国莱顿收藏馆收藏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该展览的70余幅展品均来自美国收藏家托马斯·S.卡普兰博士和妻子达芙妮·莉卡纳第·卡普兰共同创建的“莱顿收藏”(The Leiden Collec-tion ),其中包括11幅荷兰伟大艺术家伦勃朗的真迹、目前唯一由私人收藏的荷兰天才艺术家维米尔的画作《坐在维金纳琴旁的年轻女子》和其他荷兰黄金时代的重要艺术家作品。

meishubao/2017062617144452229.jpg

伦勃朗·凡·莱因 眼部蒙上阴影的自画像 板面油画 71.1cm×56cm 1634年

时至今日,我们仍觉得这个荷兰画家如此独特。当人们谈论起他的时候经常说,想要变成伦勃朗无法通过购买和模仿他的作品实现,需要天才般的灵气。美国莱顿收藏的创始人托马斯·S.卡普兰博士认为,这不仅在于伦勃朗对艺术史的贡献,还在于他近乎中国式的艺术思想。“正如你们在本次展览所欣赏到的,伦勃朗通过对光线的掌控去实现虚实的表达是无与伦比的。此外,你会发现,早在印象主义和表现主义出现之前数代甚至是之前的几个世纪,伦勃朗就已经能够使用颇具革命性的手法娴熟地展现他画作中描绘对象的内在生命力。”

meishubao/2017062617144441070.jpg

伦勃朗·凡·莱因 智慧女神密涅瓦在书房布面油画 138cm×116.5cm 1635年

关于伦勃朗的中国式风格,大卫·霍克尼曾在采访中说过:“伦勃朗比自古以来的任何艺术家都注重对人物面部的描绘,因为他能看的更多、更细,而这都出自他的内心。中国人说绘画创作需要三件东西:眼、手、心。我觉得这个洞察十分准确,这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一双慧眼和心是不够的,只有技艺高超的双手和眼睛也是不够的。伦勃朗的每一幅作品都与这句话的精髓相呼应,都是眼、手、心的完美协作。”伦勃朗其实是将他自己作为一个参考,用独特的厚重颜料和宽笔触、阔线条打破了传统的界限,从而释放一位画家的想象力,摆脱经典画作中表达与美学的局限性,从而传达更深层的叙事。赫伯特·里德爵士曾经这么评价他:“伦勃朗是一个万物相通的存在,他的存在和他的精神定义了他的所有作品”。而当时他所说的“万物相通”,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改变一切的特质。”

meishubao/2017062617144421082.jpg

约翰内斯·维米尔 坐在维金纳琴旁的年轻女子布面油画 25.5cm×20.1cm 约1670—1672年

在这次展览的11幅伦勃朗作品中,策展人拉莱·耶格尔-克拉斯谢尔特重点提及了两幅,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读懂伦勃朗。首先是《眼部蒙上阴影的自画像》,在这幅画里,我们会获得一个理解伦勃朗的机会。伦勃朗从18岁起,开始通过油画、素描、版画等不同的方式为自己创作自画像。在那个没有相机的年代,他的自画像数量之多好比当今的“自拍狂人”。在63岁的人生中,他创作了600余幅作品,自画像就有100余幅。在17世纪,没有哪个画家像伦勃朗那么频繁地给自己画像。他如此钟爱自画像,有学者认为,刚开始他只是为了研究人物表情和提升绘画技巧,渐渐地他开始意识到,想洞察人的内心世界就必须要先认识自己。从这幅自画像开始,我们可以逐渐地理解和欣赏作为艺术家的伦勃朗。

另一幅需要重点提及的是《智慧女神密涅瓦在书房》,这是莱顿收藏中的一幅伦勃朗的历史题材画作。伦勃朗是一个肖像画家,但他却有着成为一个历史画家的雄心。在那个时代,如果能画圣经题材或古希腊罗马的神话题材,那就意味着进入了欧洲一流画家的行列。伦勃朗既是当时最重要的肖像画家,也是当时最重要的历史画家之一。《智慧女神密涅瓦在书房》描绘的是古希腊女神密涅瓦,但从画面可以看到,伦勃朗把密涅瓦画成了一个荷兰妇女。她的眼睛看向画幅之外,周围笼罩着戏剧化的光影。“伦勃朗的笔触非常优美,如果你有机会近距离地看这幅画,你会理解为什么伦勃朗是一位伟大的画家。”克拉斯谢尔特如是说。

有些艺术家是非凡的,他们的历史意义不仅在于革新了绘画方式,更在于他们在广义上实现了超越,改变了世界。伦勃朗正是这样的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