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奏中的单纯——张雷平对于海派中国画的现代性探索

尚辉  来源:《上海艺术家》 2012年04期 发表时间:2017-01-16

摘要:作为新时期崛起的中国画家,张雷平无疑代表了上海这一代人对于传统与现代的认知,她的艺术探索,尤其是在山水画形式意味的凸显以及形式、媒材与笔墨之间构成的个性化语式方面,也更加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画的现代性推进和传统构成的多种内在关联性。

变奏中的单纯——张雷平对于海派中国画的现代性探索

尚辉


   作为新时期崛起的中国画家,张雷平无疑代表了上海这一代人对于传统与现代的认知,她的艺术探索,尤其是在山水画形式意味的凸显以及形式、媒材与笔墨之间构成的个性化语式方面,也更加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画的现代性推进和传统构成的多种内在关联性。


   或许,正是金石重彩大写意那种浑厚、苍茫、凝重的笔墨给予她的震撼与启悟,她才试图通过西部山水的表现来承载这种审美品格,以此和传统文人山水画拉开距离。


    在90年代创作的这些作品里,人们看到的不仅是新时期上海崛起的一位以表现中国西部为主题的女山水画家,而且看到了她如此鲜明地把中国画的现代性探索和中国西部精神如此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从表现西部那种壮阔、粗犷、豪迈的角度讲,张雷平的这种艺术选择或许已和精致时尚的上海文化拉开了不小的距离,但这种出位,也恰恰揭示了新时期涌动于人们内心的那种思想观念的激荡;而她作品里散发出的现代精神,或许正是另一种海派文化的鲜明体现,那种在笔墨意蕴中显露出的简约、明快和节奏,正是其时许多中国画家梦寐以求的现代语言特征。


    其实,中国画的现代性并不是表面的感性视觉形式的探索。中国画的现代性难度,在于如何在这种感性视觉形式的凸显中体现和传统的一种内在关系。显然,不能将笔意墨蕴化解到形式构成内的中国画现代性探索是没有深度的,或者说,中国画的现代性感性视觉经验的表达,除了图式个性的形成,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笔墨个性对于图式个性的阐发与强化,唯其如此,中国画的现代性才能进入更高的境界。如果说?90?年代的张雷平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面貌,那么,她此后的探索则在于求得个性图式中的笔精墨妙。在新世纪以来创作的许多作品中,她一方面试图把这种个性图式提炼得更加简约与鲜明,另一方面则是在这种简约与鲜明之中融入意蕴更加丰厚的笔墨精神。如在表现“水田”的一组作品里,画家既敏于云南元阳梯田那种多重变奏的曲线,也用具有金石味的书法线条赋予这种山田的曲线结构以恣肆绰约的意态。在这些作品中,画家总是力求把简捷的线条画得不那么简单,总是努力把灰色的块面画得墨韵十足,由此体现用笔的洒脱灵动和用墨的浑厚拙朴。西部山川的蛮荒、粗朴和厚重,又促使画家不断尝试以浓郁的色彩增强其画面的表现力。不论初秋的土黄还是深秋的朱砂,也不论是山峦的靛蓝还是沙漠的丹红,她在以水墨为主调的画面里融入了富有季节性或地域性的色彩,不求色彩与色调的多变,但求色彩与笔墨的融洽,以水撞色,用笔写彩,由此体现出变奏中的单纯与简约、洒脱中的浑厚与拙朴。


    相比于现代水墨,张雷平终究没有完全消解中国画的笔墨语系,而且正是碑学用笔的线条质量与笔墨精神提升了她的现代性的品格与高度;相对于传统中国画,她的作品充满了清新、明快、简约的现代审美意趣,而且这种现代性的节奏感又饱含传统笔墨的气韵丰神。这种在现代之中回归的传统和在传统之中弥散的现代精神,无疑是中国当代文化的一种表征。这或许就是张雷平中国画探索的个性风采与价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