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气象——梅墨生谈如何欣赏中国画之二

梅墨生  发表时间:2016-12-26

摘要:我们作画,表面看来与元气无关。然而,细想起来,并非如此。首先,传统学问认为:人是一小天地,与宇宙大天地是密切相关的,相感相通。其次,中国画所利用的毛笔、水墨与敏感的宣纸最能细微地直接地本质地记录画家的意绪心迹,个体生命的一切虚无神意的变化都不免于在画面上通过笔墨痕迹体显出来。故米友仁认为“画为心画”。

 

感受气象

——梅墨生谈如何欣赏中国画之二

梅墨生


        气,是属于中国文化的核心概念。在中国文化里它无所不在,某种意义上,气,就是生命力的代指。

        南齐谢赫说:气韵生动。清代石涛说:一画。实际上,他们所说的就是画中要有生命气机的流动,要活泼泼地,无所不在地充盈于画幅上。气与一,在哲学的形上意义上是一回事,这需要研习理解宋明理学以至心学才可入窍。

        气,在人而言,是本质的东西。所谓“三寸气在万事在”。三寸,乃中医学和修炼家所说的脐下之地,此地乃天地父母赋与你生命的先天生机所在——元气所居。人从出生以至死亡,不过是后天口鼻呼吸之气对先天元气的不断供养补充过程,相反,生命的终结,也就是元气不断耗损以至衰绝的结果。故儒家说“养气”,道家讲“练气”,均为培植生命本元之旨。

       我们作画,表面看来与元气无关。然而,细想起来,并非如此。首先,传统学问认为:人是一小天地,与宇宙大天地是密切相关的,相感相通。其次,中国画所利用的毛笔、水墨与敏感的宣纸最能细微地直接地本质地记录画家的意绪心迹,个体生命的一切虚无神意的变化都不免于在画面上通过笔墨痕迹体显出来。故米友仁认为“画为心画”。

       欣赏中国画,感受气象,就是体会一种生命韵味,它会因人因作品而异。可以说,不会欣赏气象,也就不能“看懂”中国画。

       气,是看不见的,也摸不到。但气是存在的,作为生命的本质存在和精微物质。它与形象相合之后,它就在形象——笔墨之中。不同的笔墨(形象)有不同的气质气象气息气韵气势气机气脉……。

       我们欣赏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等名迹,总会感到一种堂正浑厚之气扑人眉宇,那种正大阳刚之气感,逼人而来。2000年我在台湾故宫面对《溪山行旅图》,真是高山仰止!我虽与范华原遥隔近千年,但直面此巨迹,真无法形容那种感受。他描绘的是北方关陕一带山水,苍劲而略带干爽的西北风景,笔笔如凿,短劲之笔点,却笔笔透气,不滞不腻,不板不塞,大实大虚,大开大合,主峰耸立,大山堂堂,令人如身临其境,真是享受。而如今人作山水,叠床架屋,以为画满堆砌就是宋画精神,根本不然。黄宾虹说:“宋画千笔万笔不觉其繁”,也就是笔与笔之间都能喘气,有如人的身体之呼吸,总要一呼一吸,一出一入,然后连绵不断,生命长存。

气之为象,体物无遗,其中画家的“格物致知”之功夫十分重要。黄宾虹认为古代阴阳鱼“太极图理是书画秘诀”,正是指出,气机要一阴一阳一往一来,而笔墨(形象)同样要一刚一柔,一虚一实,方尽“理”趣——万物存在之道妙。

        以此而言,我们欣赏玩味中国画的笔墨(形象)本身就是感受体会生命的特有节奏、状态、类型的过程。

        西方油画世界的传统不讲“气”,但也有生命的状态在其中。只不过他们的古典作品更重视表现物质性和真实感而已。到印象派,其实从 普桑以及巴比松画派开始,他们也开始有“气”感了。如柯罗的作品,就非常有“气象”。到梵高、莫奈、塞尚就更与中国画有异曲同工之妙了。

        气象有阴阳动静刚柔虚实强弱开合明晦等许多感觉。李可染先生的山水气象,阴郁厚重,苍茫幽深,这是他的心性更是他的美学追求。所谓“黑入太阴雨雷垂”,是一种阴郁厚重的气象之美,透过此美感,我们足以领略画家的独特心气——对生命(生活)文化(理念)的深沉专注与礼赞。而齐白石老人的花鸟虫鱼,其气象则生动活泼、生意盎然,充满阳光,有一种和平光明之气,相比于李可染的阴郁,齐白石则显得明朗爽快,一片光明。齐比李的生命气质要平淡天真一些。这是类别的不同,不是优劣的问题。

       直面画上的气象,静观默对之后,我们可以玩味到作品背后的不同的“人”和“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