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写意”的精神内容

​郎绍君  来源:《美术向导》2005年第2期 发表时间:2017-01-10

摘要: 关于写意的这个问题涉及很多方面,我就想谈一点意见,就是,“新写意”我想就是两个方面。第一,就是要有新的“写”,就是说你要有新的“写意”的方式,和新的风格创造,这是在形式方面。另一方面就是要有新意,就是新的感受、新的情感、新的思想,或者新的意识,总之还是在形式创造和精神表现两个方面。

“新写意”的精神内容

郎绍君

 

       整个展览我看过了,印象就是“新写意”展览的这些画家绝大部分都是非常成熟的画家,都有自己的风格,在国内也都很有影响,多数属于功成名就的,在各个方面都很成功的艺术家。所以就从个人对作品和展览会的整体来讲,我觉得都是有很高水准的一个展览。

       关于写意的这个问题涉及很多方面,我就想谈一点意见,就是,“新写意”我想就是两个方面。第一,就是要有新的“写”,就是说你要有新的“写意”的方式,和新的风格创造,这是在形式方面。另一方面就是要有新意,就是新的感受、新的情感、新的思想,或者新的意识,总之还是在形式创造和精神表现两个方面。我今天就偏重于第二个方面说一点感想,就是“意”的方面。因为就目前我们这些艺术家和国内即便没有参展也能画写意,或者说也很有写意水准的艺术家,要他们有一个非常大的改变,就是写意的形式风格方面,我想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就是我们每次看展览,看他们的作品,一看就知道这个是龙瑞的,那个是李世南的诸如此类。但是同样是一个人的作品,我们可以找出这张画得很好,这张水准很高、一般。实际上就是他的风格上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有高下之分。我们经常看到这个画家同一风格,但是质量很不相同的作品,比如说我买你一批画,画价比较低,我给一般的作品,还是这个风格。那么要参加展览或者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活动,我拿另外一件作品。这里面实际上就有一个东西在介入,就是市场。什么样的买家什么样的价钱我给你什么样的作品。我倒不是说卖的价钱低的,或者比较小的作品就一定不好,没有这个意思。就是说在画家心里头想的是买家,在我们一般观众的经验里面,实际上画家同写意风格的作品是有很大差别的,而这个差别在相当程度上是画家可以控制的。这里面我觉得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而且现在中国的书画市场如此之好,黄宾虹的作品在不到十年的时间翻了将近十倍的价钱,普通的画家,只要有一点名声的画家,都是这样,某一个画家风格绝对没有进步,但是画价就涨到了八万一平尺。我的意思就是说现在市场的繁荣,从经济上来说,从对绘画发展来说肯定有好的一面,但是对于创作来说,对于画家心灵表现来说,对于写意这个“意”表现独特的情感和意识来说,这个还是有很多负面的影响。就是说有必要提醒我们的艺术家,要关注“新写意”,就是有没有新意,在精神上有没有新的创造,就是他这个精神对我们当下这个世界,我们生存的环境,我们这些观众,有没有新的刺激,新的启发,给我们一些新的东西,我觉得这些东西是我们目前写意画当中非常迫切的,需要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

       从整体上来说,因为我们在“文革”以后,我们对于为政治服务的内容非常反感,作为这种反感的果实,我们尽量回避对社会生活的表现和刻画,或者重新回到古代题材,或者我们去画和尚道士,或者我们去画好卖的东西,就是悦目的东西,这些东西有市场。那么在无形中这样就形成一种在技巧上、形式上很熟练,很有风格和特色的,但是内在的东西是在那里回避。就是艺术家应该面对的而且能够去参与的,这样一种精神探求,回避对艺术方面的干预,回避你作为一个艺术家和知识分子,你的良心要求你做的那种精神探索,那种批判。我觉得现在整个是一个倾向,甚至那些标榜说自己要干预,要参与的很激进的画家,只要一卖得好,很快就去出售艺术商品。实际上这种状况我觉得毁坏了很多艺术家的艺术创造。而且正因为是没有新意的心情的支配,没有这种人文追求,那么他在艺术形式上,也就容易停滞,风格上也就没有多少新的探求。很多画家多少年就是用一个手法和一个面貌重复自己,因为缺少了一种内在的动力,一个结果那就是在那儿重复风格化的东西。所谓风格化,我的理解就是在重复一种没有生殖力,没有创造性的一种僵死的风格模式。我说的是这种风格化,就是说你在同一种风格之下,你还应该有新的精神追求,如果这种精神追求死亡了,那这种风格就会僵化。就是说一看还是你的作品,但是没有新的东西给人们,我觉得目前是,特别是很多成名的画家、有影响的画家、卖得好的画家一个致命的问题。我们可以起好的名字,比如中央美院进修班举办的展览叫“中国画精神”,类似这样的展览,这样的活动很多,但是我们能不能有新的突破,就是你可以在这种风格底下,你有新的精神追求,反过来你只要有新的精神追求,就会促进你的风格的变化。所谓风格就是很自然,就是由内显外,由隐而显,内在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表现欲望和要求,那就要求有像样的形式,就是“木体实而花叶振”。你如果内里都空了,那很可能就变成了没有生命力的画图了。为什么我们现在总是缺少那种能够激励人的画家呢,我过去说过一个词就是叫“高原停顿”,就是我们有一些画家走到一定高度就停顿了,再也上不去了,为什么到了高原会停顿呢,原因之一就是跟市场有关系。其实说到底还不是市场问题,而是画家的追求问题。物质是可以无止境的,因为现在拍卖市场特别好,现在50%-70%是海外回流的东西,甚至有一些海外回流就是从大陆出去的,又通过海外再回流艺术的都能够高价卖出去。比如前不久某名画家的一张画,很显然并不是很可靠,照样是上千万的价钱被抢走,是有这种状况。但是现在我们的画家能不能跨越这个阶段。比如说黄宾虹也卖画,齐白石一辈子卖画,而且在家里挂着卖画不讲面子。但是齐白石他成为一代大师,因为他从某种程度上是他在影响市场,而不是市场在影响他,所以他仍然是大师。就是说艺术和市场并不矛盾。说到底还是在艺术家本身的控制,就是你有什么目标,你有什么追求?

       我们现在有很多人想:先做个官或者谋个什么位置、当个什么理事等等。这个东西很多都是“润物细无声”,实际上现在这个影响是非常非常的厉害。包括现在很多人都去考美术,其实很多人毕业了以后就失业。我丝毫没有反对市场的意思,现在这个市场确实是在促进我们书画的发展,甚至腐败都在刺激中国书画的发展。问题就是我们艺术家怎么能够把握自己,在这点上我们中国画还要借鉴西方艺术。我们现在已经没有陶渊明等的那种超脱了,那我们像西方人说的,来拯救我们自己的这种思想我们也没有。那么我们如何在整体上提高中国艺术的素质,包括写意画的质量,我觉得这个还是一个非常根本的问题。因为现在包括学校教育都已经变成一种产业化的教育了。就是说写意画应该在“意”的问题上,在艺术家的境界上要有一个提高。

       我想这是另外一个问题,(徐沛君问,郎先生能不能再结合这次的“新写意”展览用更加直白,更加犀利的语言,对这些参展画家作品的优劣做一些具体的分析,这是我特别想听到的。)在这里面有一些画家风格非常明确,比如这次我印象比较深的,像李世南,还有田黎明、李孝萱等很多,他们都很有自己的风格,但是总的来说这些人的精神追求,就是没有进程。我认为从形式上,从技巧、风格上可以说都很好,很完整。但是我觉得没有新的突破。这个主要不是跟形势的原因,而是刚才我提到的那个原因,倒不是说他们对市场怎么样,就是说缺少一种精神上的充电,精神上变革的要求,就是缺少一种更高的人文追求。我觉得是这样的,像这些人在我看来都是很拔尖的一些画家,很突出的,我觉得缺少这个东西。 

(文章来源:《美术向导》2005年第2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