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0世纪:绘画中的死亡之舞

编译:阿弥  来源:Hyperallergic 发表时间:2017-11-08

摘要:15世纪,文学和艺术中出现了一个不祥的题材:骷髅之舞(danse macabre),或被称作“死亡之舞”。

meishubao/2017110815302224941.jpg

路易斯·希门尼斯,《与骷髅跳舞》,1984

15世纪,文学和艺术中出现了一个不祥的题材:骷髅之舞(danse macabre),或被称作“死亡之舞”。艺术家在版画和壁画中描绘了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的生者与死者共舞的场景,以此来提醒无人能够逃避的命运。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伯恩特·诺特科(Bernt Notke)为德国吕贝克市圣玛丽教堂画的壁画饰带了。画面表现了24个人物,教皇、国王、骑士、农民和穿着衣服的骷髅手拉着手,被一个吹笛骷髅引领着,欢愉地向前行进。可惜的是,这幅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摧毁了。

伯恩特·诺特科,《骷髅之舞》

尽管中世纪过后,死亡之舞的题材不再流行,但这些作品被保存了下来。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布兰顿艺术博物馆近日的展览“死亡之舞”,对这一题材的作品进行了梳理。从创作年代来看,最早的参展作品来自15世纪,最晚的作于20世纪。伊丽莎白·韦尔奇(Elizabeth Welch)是展览的策展人之一,她认为:“‘死亡之舞’并不是人们对死亡的普遍反应,而是中世纪的基督徒们思考衰老和死亡不可避免的特定形式。”

meishubao/201711081534085390.jpg

汉斯·塞巴德·贝哈姆,《死神和三个裸体女子》,1546-1550

“死亡之舞”题材的出现,和14世纪的流行的“尸体坟墓”(Transi)不无关系。这些尸体坟墓表现了肉体腐烂、骨架逐渐凸显的状态。有据可考的最早的“死亡之舞”作品,出现在巴黎神圣公墓(Cemetery of the Holy Innocents)的壁画上,大约作于1424-1425年。   

meishubao/2017110815353056863.jpg

尸体坟墓transi

meishubao/2017110815365167284.jpg

迈克尔·沃格穆特,《死神图像》,1493

韦尔奇说:“‘尸体坟墓’注重表现腐烂的肉体。早期的‘死亡之舞’作品延续了这种理念,并以此来告诫世人:死亡终将到来。”比如说,在迈克尔·沃格穆特(Michael Wolgemut)1493年的木刻版画中,四具骷髅在坟墓的上方跳舞,裹尸布中的尸体也受此感染,“苏醒”了过来。这些骷髅的身上还带有皮肤的碎片,内脏也裸露在外面。尽管画面有些恐怖,却有一种黑色幽默的意味。后来的一些作品,比如斯特凡诺·德拉·贝拉(Stefano Della Bella)1648年的《背着小孩的死神》(Death Carrying off a Child),则将死神描绘得比较严肃。德拉·贝拉还以巴黎神圣公墓为背景,创作了《五个死神》系列。与大多数表现死神只是萦绕在人群附近的作品不同的是,在这一系列作品中,死神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打破了人们的欢愉人生。

meishubao/2017110815382671442.png

斯特凡诺·德拉·贝拉,《背着小孩的死神》,约1648

韦尔奇表示,19世纪以后,艺术家对尸体的物质性表现的兴趣逐渐减弱,更多地是借用“死神”的名义对政治、社会和艺术发表评论。因而,这些骷髅不再与血肉相连,而是被“剔”得很干净。

meishubao/2017110815400099877.jpg

阿尔弗雷德·雷特尔,《作为扼杀者的死神》,1851

阿尔弗雷德·雷特尔(Alfred Rethel)1851年的木刻版画《作为扼杀者的死神》(Death as Strangler)就是典型的例子。画面表现了霍乱侵袭法国时的场景:一具骷髅穿着僧侣的袍子动情地拉着小提琴(其实是一块骨头),他身后的盛装者们上一秒还在狂欢,下一秒就被疾病击倒了。除此之外,“死亡之舞”的题材并不限制在二维画面上,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死神象牙雕表现了一个有两张脸的念珠,死神和活人的肖像相间出现——不知道祈祷者在捻珠的时候,内心是怎样的感受?

meishubao/2017110815414496613.jpg

死神象牙雕

“死亡之舞”的题材一直持续到20世纪末,晚期的代表作品为路易斯·希门尼斯(Luis Jiménez)作于1984年的《与骷髅跳舞》(Baile con la talaca):一个男人发现自己怀中的女人变成了一具尸体,与这一时期的电影题材具有一定的呼应性。

何塞·瓜达卢佩·波沙达,《堂吉诃德的骨架》,1910-1913

乔凡尼·保罗·西莫里尼,《死神饲养场》,1568

菲利普··纳波利塔诺,《持弓的死神》,1600-1629

斯特凡诺·德拉·贝拉,《敲鼓的死神》,1653

佚名,《死神准备射击》,1635

虽然“死亡之舞”的题材没落了,但它却以其他的形式延续了下来。比如刚刚过去的11月1日、2日,就是墨西哥的亡灵节(Day of the dead),而在游戏文化和电影文化中,尸体和僵尸也都常常扮演着主要角色。而蕴含在其中最核心的寓意,正如上图表现的那样:死神一直在瞄准着自己的下一个目标,因此,珍惜眼前,活在当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