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渝:学养是个“坑”——从书家别字说起

张渝  来源:中国美术报 发表时间:2017-09-28

摘要:近年来,针对艺术家文化修养的质疑声音持续不断,其对象不乏早已身居要职、声名远播的艺术“大咖”。近日,中国书法家协会某领导书法作品出现错别字引起书法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和质疑。针对文化修养的缺失,有批评家甚至直接指出:“今天的艺术家,其文化修养是有史以来的最低谷时期,可悲的是艺术家们却浑然不觉。”文化修养是一名合格艺术家应必备的基本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艺术家艺术创作的水平。伟大的艺术家不仅需要掌握本领域的知识修养和技能技巧,创造思维尤其重要,而创造思维的产生则离不开深厚文化修养的滋养,这其中又包括哲学、历史、文学、美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广博知识的积淀。因此,本栏目近期将针对艺术家文化修养的缺失这一问题展开持续讨论,希望广大从艺者能够正视此问题,重新审视自身的文化修养,以促进创作更优秀的艺术作品。本期时评以书法作品出现错别字这一现象为关注对象,邀请批评家展开讨论。

【本期话题】艺术家文化修养的缺失:由错别字谈开去

策划:颜培大 李振伟 李腾

编者按:近年来,针对艺术家文化修养的质疑声音持续不断,其对象不乏早已身居要职、声名远播的艺术“大咖”。近日,中国书法家协会某领导书法作品出现错别字引起书法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和质疑。针对文化修养的缺失,有批评家甚至直接指出:“今天的艺术家,其文化修养是有史以来的最低谷时期,可悲的是艺术家们却浑然不觉。”文化修养是一名合格艺术家应必备的基本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艺术家艺术创作的水平。伟大的艺术家不仅需要掌握本领域的知识修养和技能技巧,创造思维尤其重要,而创造思维的产生则离不开深厚文化修养的滋养,这其中又包括哲学、历史、文学、美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广博知识的积淀。因此,本栏目近期将针对艺术家文化修养的缺失这一问题展开持续讨论,希望广大从艺者能够正视此问题,重新审视自身的文化修养,以促进创作更优秀的艺术作品。本期时评以书法作品出现错别字这一现象为关注对象,邀请批评家展开讨论。


meishubao/2017092810470051742.jpg天下第一错字:康熙手书“避暑山庄”


学养是个“坑”——从书家别字说起

□ 张渝

对于书法家的艺术作品中出现的错别字的指证,表面上看都是“铁证”,根本翻不了案。

但究其实质来说,这些所谓“铁证”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艺术本身的审美意义。在艺术创作或艺术作品中,所有忽视审美意义、单纯地拿“学养”立案的行径,往往是忘记了“学养”也会是个“坑”的现实。

自古及今,没有一个学者不是学养丰厚。但是,如果试图单纯或僵硬地量化“学养”标准,比如仅凭书法作品中出现的错别字就来断定作者是不学无术之徒,就不仅武断,而且无聊了。


◆◆

这里,我并没有任何为此“硬伤”辩护的意思。我只想指出:“学养”是一种长期修为而非某一次或几次的短暂行为。

如果因为某一次或几次行为上的短暂失误,而断定一个人在“学养”上的长期修为不够,那么,“学养”在这里就是留给那些急于宣判他人过错的坑。可悲的是,他们不仅掉在坑里不自知,而且还自以为真理在握,义愤填膺地指责别人。如此行径,让我想起了徐复观谈自己读书的一件往事。


meishubao/2017092810490289900.jpg

牟宗三、徐复观、唐君毅

我们知道,即使是年轻时,徐复观的学问也当得起“五车”之谓。但是,他与熊十力先生间关于如何阅读的故事,还是让我看到“学养是个坑”的另一维度。毕竟,博学如徐复观者,也曾掉进这个坑。


◆◆◆

据徐复观自述:某一天,身着陆军少将军服的徐复观第一次去见熊十力,向他请教该读点什么书时,熊十力向他推荐了王夫之的《读通鉴论》。闻之,徐复观说这本书早已读过了。熊十力面露不悦之色,说你并没有读懂,应该再读。

meishubao/2017092813295738876.jpg

过了一段时间,徐复观再见熊十力,报告《读通鉴论》已经读完。熊十力让他谈谈心得,徐复观就谈了许多对王夫之的批评。熊十力还未听完就开始破口大骂:“你这个东西,怎么会读得进书!任何书的内容,都是有好的地方,也有坏的地方。你为什么不先看出它的好的地方,却专门去挑坏的;这样读书,就是读了百部千部,你会受到书的什么益处?读书是要先看出它的好处,再批评它的坏处,这才像吃东西一样,经过消化而摄取了营养。譬如《读通鉴论》,某一段该是多么有意义,又如某一段理解是如何深刻,你记得吗?你懂得吗?你这样读书,真太没有出息!”


meishubao/2017092810480035400.jpg

熊十力致徐复观信札,1948年

多年后,徐复观回忆道:这对于我是起死回生的一骂。

恐怕对于一切聪明自负但并没有走进学问之门的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都是起死回生的一骂!近年来,我每遇见觉得没有什么书值得去读的人,便知道一定是以小聪明耽误一生的人。


◆◆◆◆

不可否认,徐复观担当得起“饱学”二字。但他都曾掉在学问或学养的坑里。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学养或学问固然重要,但不可僵化或偏执。

现在,我们再回到“错别字”。

对于书法家而言,“错别字”当然是不可回避的硬伤。但是,出现硬伤的作品是在什么情境下完成的?有硬伤的作品在作品总量中又占比多少?如果对这些没有作大数据的分析,就遽下其作者学养肤浅的结论,不是不可以,而是太匆忙。

此外,关于这一点,还有一个想象放大的问题。拿学术来说事,比如学养、学问等,千万不能以一斑而论全豹。


◆◆◆◆◆

“养”这个字,意指抚育,供给生活品,也指饲养动物,培植花草。所谓“学养”,既是关于学问的养成能力,也是关于学问的积淀、培植。

严羽“诗有别才,非关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的呐喊,也应作为我们考量“错别字”现象的一条途径。因为,顺着严羽的思路,很多人在谈论书法作品时,已经不考虑汉字的可辨识意义即书法家笔下的字究竟是什么字,而是更加关注线条的质量、节奏、墨气的变化。在艺术作品中,重要的不是某个字是否错了,而是作品整体的艺术性是否完整。

基于此,我们如果谈论书法艺术,就应该在书法艺术的范畴内谈论艺术水平的高低优劣。


meishubao/2017092810454422794.jpg

唐 颜真卿《祭侄文稿》局部

最后,我要说的是,艺术作品中,没有错字,当然更好。但是,偶尔一个错字,也不至于丢艺术多大的份。谁敢说自己的笔下没有错别字?

不过,请注意,我说的是艺术作品。如果是奏折之类的公文,那可千万不能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