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念 心怀人民 不负时代——徐里谈中国美术家协会近五年工作

钱晓鸣 李健秋 张婷婷  来源:中国美术报 发表时间:2017-09-25

【编者按】日前,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徐里接受了《中国美术报》记者的专访,在畅谈五年来中国美协工作的同时,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国家对于美术事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中国美术走出去进入国际主流社会,如何向世界介绍中国当代优秀艺术家和作品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文化自信是核心,服务人民是宗旨,创新发展是动力,引领风尚是目标。作为美术工作者,应当始终坚定信念,心怀人民,方能不负时代。

——徐里

meishubao/2017092511381336891.JPG

“中华史诗美术大展”现场

讴歌大时代

中国美术报:十八大以来,中国美协的工作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在第十届全国文代会、第九届全国作代会上的讲话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较好地完成了各类重大美术项目,以美术的方式讴歌了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对此,请谈谈中国美协所做的具体工作。

徐里:在中国改革开放转型的过程当中,美术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主旋律、主题性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和讲好中国故事、讴歌时代、讴歌英雄作为我们主要的工作方向。这五年来,围绕中央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纪念活动,中国美协以积极的姿态组织相应的美术创作活动。一方面,通过组织开展全国范围的会员培训,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扎实实引向深入;另一方面,先后推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美术作品创作展”“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等多个主题性展览。2017年举办的“纪念香港回归20年美术作品展”和即将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及已经启动的“中华家园”美术创作项目和即将启动的“不忘初心 继续前行——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美术创作工程”等,系统性地呈现出中国美协对主流价值的倡导和引领,讴歌党、讴歌人民、讴歌英雄。可以说,这些主题性创作以其宏大叙事表现了时代追求和民族精神底色,彰显了当代中国美术的史诗品格、中国精神和文化自信。

我们配合中央的工作,使得公众通过美术作品感受到社会的进步、祖国的伟大,这种努力得到社会各界和有关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如在“时代领跑者”展览中,我们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全国劳模中选了60个代表,创作了5张肖像式的劳模群像,呈现了旗帜鲜明的正能量。“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的展厅成为各部委党、各行各业上党课的现场课堂;“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美术作品创作展”,展出了12张表现长征重大历史事件的作品,可以说就是一批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好作品。

“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成果也都是值得宣扬的经典作品,以前国内没有一部系统完整的中国图像历史,只有出土文物的历史。工程第一次用视觉审美的形式,把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通过146件作品呈现出来。这是对国家和民族的一个重要贡献,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让世界各国友人通过这些画面了解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我们完成的民族美术系列创作如“浩瀚草原”“多彩贵州”“七彩云南”等,系统反映了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每一个展览既是时代的赞歌也是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中国美协将举办“最美中国人——庆祝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型主题美术作品展”,作品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命名并表彰的时代楷模为蓝本,特邀艺术家倾力创作20张巨幅作品,集中体现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展现先进人物的先进性、代表性、时代性和典型性,弘扬了中国精神,凝聚了中国力量,是聚焦中国梦主题,催生具有强大思想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的美术精品,也是推动文艺创作从“高原”迈向“高峰”一项重要举措。

meishubao/2017092511391356793.JPG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现场

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美术报:您所说的史诗品格的创造和中国精神的表达,离不开“双扎根”。为此,中国美协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常态化、机制化方面进行了哪些有益的探索?

徐里:中国美术家协会将广泛深入地开展有组织、成规模的美术家写生采风创作活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常态化、机制化。近五年来,已经组织几百位美术家分批赴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等采风写生,美术家通过自己的视角,用带有情感的画笔,勾勒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祖国各地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记录了中国在进入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人民勤恳耕耘、幸福生活的点点滴滴。为了展现“深扎”的写生成果,2016年和2017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了“中国精神·中国梦——美丽乡村行写生作品展”,此外还举办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当代十五位美术家作品展”,展出的作品都带有温度地记录着百姓的真实生活。尤其是由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和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向人民汇报——20位中青年画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成果汇报展”。20位长年坚持写生创作的美术家带着课题和任务,深入基层、搜集素材、潜心创作,足迹横跨14个省份,总计完成了作品300余幅,在美术界树立了扎根人民生活的典型,聚焦中青年美术家坚守现实主义创作道路,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一项重要的常态化工作。所有“深扎”活动都充分展现了中国美术家协会深抓实效、亲力亲为的责任担当,表现了广大美术工作者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过程中,“走进去”的觉悟、“融进去”的情怀和“沉下来”的恒心。“深扎”活动的成果是双方面的,通过写生,不但丰富、扎实了美术家的创作,而且还能把当地的支教与美术家培训工作活跃起来,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的美术家每进入一个地区,都会为当地培训20位左右的美术工作者。

美术为人民、服务人民,是中国美术家协会的另一项重点工作。近几年,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美术家先后赴高原火箭军部队基层、陕西汉中地区国家级贫困县和广西等地“送欢乐下基层”与慰问采风,并在节庆期间,慰问了山西铁路公安民警和武警雪豹突击队,还先后举办中国文联、中国美协文艺培训志愿服务项目,广西、云南等地的美术培训班,受到广大基层美术工作者的热烈欢迎。


中国美术报:如今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中国美协和各地方美协还承担着一部分美育功能,在这方面,中国美协和各地美协是如何做的?

徐里:中国美协在团结广大艺术家,促进精品力作的创作,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有着广阔的天地。五年来,中国美协与各地方政府、文联、美协联合主办的美术创作和展览,每年都有几十乃至上百项,支持地方美术事业的发展是中国美协的分内之事,为全国人民服务更是中国美协的职责所在。

地方美协和我们不是隶属关系,地方美协是中国美协的团体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为发展和支持地方美术事业主要是在导向性、学术性上,应该说得到了大家的认同。通过中国美协开展的展览和活动,我们能够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能够为各省的艺术家提供一些平台。各级政府、机构,甚至是企业,希望和中国美协合作,来提升当地文化影响力,为丰富地方精神生活提供资源。

中国美协如此高频度、大力度支持与地方合办美术活动,旨在通过优秀美术作品的传播改善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改变过去一度太关注物质,偏重经济指标的做法,这一改变,对优秀美术作品的质和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在东部发达地区如此,西部地区也不例外。甘肃省通渭县位于国内比较贫困的定西地区,一个贫困县有几百家画廊,它和中国美协签订了战略合作关系,让我们每年到那里举办展览。当地农民会把辛辛苦苦种的菜挑到县城卖,然后把喜欢的好字好画用卖菜的钱买回家。可见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还是很迫切的。

中国美协的APP和微信平台,在整个文艺界也是开通比较早的。我们应该更加努力,更大范围地、更广泛地团结美术家和美术工作者,更好地发挥团结人、服务人的作用,通过服务和团结更好地把美术界引领到服务中央中心工作上,以及完成中央各方面的要求、满足人民需求上来,为国家进步发展、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尽我们的努力。

meishubao/2017092511364628222.JPG

徐里陪同嘉宾参观“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美术作品创作展”

迈向艺术高峰

中国美术报:经过一系列的创作举措,中国美协五年来取得的诸多成就,应该与中国美协长期坚持的学术标准是分不开的。请您谈一下这方面的措施。

徐里:以较高的艺术标准、学术标准来评价、遴选作品,始终是中国美协坚持的原则。比如重大题材创作,一方面是历史的再现,另一方面是审美图像的建构。既要尊重历史史实,又要以艺术的方式予以重塑,两者缺一不可,没有艺术高度的作品是无法完成这样的重任的。

在过去的五年里,中国美术从“高原”向“高峰”的突破是显而易见的。比如“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美术作品创作展”中的《飞夺泸定桥》,就是一件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作品。它用了表现主义的创作手法,每一个战士的形象在虚实之间,但是整体上表现了红军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精神。再如《过雪山草地》,作品画的是艰难前行的一群人的背影,画面是灰色的。红军将士非常疲惫,一些马上就要倒下,但他们的意志力、理想、信念却在画面上树立起来了,这个场面正应了一句古话——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突出了理想信念的崇高。这组作品中的《四渡赤水》《十送红军》《彝海歃盟》等都描绘得非常生动。在“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也有很多优秀作品,如戚序等的《中华营造法式》(版画)、孙景波等的《贞观盛会》(油画)、吴山明等的《大泽聚义》(中国画)等,都得到了很高的艺术评价。

为培养青年艺术家,提高他们的创作水平,中国美协采取了很多措施。如组织青年艺术家创作研究班,拓宽他们的视野;为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美术事业,每年选拔30名少数民族青年艺术家做重点培养;每年以青年艺术家和学者为主,向海外派10名研修人员。

中国美协不仅团结体制内的名家、大家、专业的艺术家,更要团结广大的新文艺群体美术家和新文艺群体组织。目前协会正着手建立两个中国美协联络站:北京宋庄联络站和深圳大芬村联络站;还要成立新文艺群体展览与推广中心和青少年美术展览与推广中心,建立青少年美术家之友平台。这些工作得到了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和北京时代美术馆的大力支持,中国美协与这两家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总之,中国美协致力于建设、打造一支拉得出来、不说空话、不说大话、作风过硬、服务优良的队伍。

同时,我们要以开放兼容的博大胸怀迎接时代的挑战。中国美协有25个专业艺委会,从传统架上绘画到实验艺术、装置、影像一应俱全。旨在通过艺委会来加强中国美协的学术引领,提高学术地位和各艺术门类的学术水准。


打铁还需自身硬

中国美术报:五年来,中国美协在加强自身建设和加强为会员和社会服务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其本身的制度建设和评审机制也为其他机构提供了很多经验,您认为如何保持这种评审的公正性?

徐里:长期以来,中国美协的评审制度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我们研发了三个系统。一是排重系统,美术家的作品来参加中国美协的展览,要经过这个系统筛选过关,看有没有一稿多投、抄袭、侵权等。二是IPAD评委独立投票系统,避免了以往可以互相交流、拉票的漏洞。这个投票系统是实时的,评委投完票,系统进行合成,评委在上面签字确认,直接就输出评选的结果向全国公示,期间杜绝了人为作弊的可能。三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已经全部通过网上申报,完全透明化,整个申报、评审过程也完全在公众的监督之下进行。这些都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国文联党组的要求,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用科技手段来杜绝一切能影响到公众信任的因素,很好地解决了会员审批、展览评审这两大群众和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另一方面,我们接地气,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体制外社会各阶层人士,通过两个中心团结在一起,力求把全国美术家,包括体制内、体制外,及青少年美术爱好者团结在一起,无偿为他们提供公共服务。在为体制外服务方面,中国美协的改革很见成效,去年中国美协审批通过的新会员当中,体制外占了26.9%,是历年中占比最高的。

在展览评审中,中国美协特别设立了相关利益者回避制度,这一点是自觉申报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这几年从严治会也是见真功夫,我们制定了《中国美术工作者自律公约》《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守则》,对确实败坏道德风尚的个别美术家采取严厉处治。在申报中国美协会员中,如果有假资历、假证书等造假行为,一旦发现,哪怕够入会条件,三年之内不准申报。对所有新入会的会员,我们要向全国公示。所有的展览及其入选,也都公示。

meishubao/2017092511423441316.JPG

刘大为(右一)和徐里(右二)等嘉宾参观“外国美术家眼中的中国”作品展

中国美术走出去

中国美术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一个新的国际政治秩序、经济秩序正在建立,文化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中国文化要走出去,您觉得中国美协在其中应如何发挥作用?

徐里:中国美协主办的所有活动,都有一个目的:提倡中国精神、倡导中国的审美标准和审美追求,以改变长期以来用西方标准评判中国美术的现状。近五年来,中国美协的标准更明确了,这是事关导向性的大问题,事关文化自信、评价标准、核心价值观和话语权的大问题。

作为一个艺术家,一定要了解自己母体或者自身文化的历史,这是根脉。虽然文化文明有很多相通之处,可以相互借鉴,但一味模仿便没有存在的价值,东方与西方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文化体系,只有把我们自己的精神、风格、气派和思想表现出来,才是独一无二的,当代艺术也如此,徐冰用汉字,蔡国强用古老的火药,黄永砅用《易经》,吕胜中用剪纸,这些都是中国文化元素,但都用当代手段呈现出来。

中国文化走出去,主动跻身世界艺术之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中国的影响力、文化软实力和话语权也得到逐步提升,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美协借助国际性美术展览和交流的平台,让世界更多地了解和认识了当代中国的发展。

现在中国美协“走出去”展览交流主要受经费的局限。如果有好的规划和相对充足的资金保证,经过比较严肃的论证探讨,到西方的主流场馆、主要国家,把最有代表性、语言新鲜、形式新颖,内容又能够彰显中国文化、中国精神的作品推广出去,才能真正达到中国美术走出去的目的。经过这样的努力,我们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软实力就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德国汉堡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二次峰会。同期,中国美协承办了在德国柏林举办的中国美术作品展,题为“感知中国·最美中国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选择了中国艺术家和中国人民心中最美的形象,这其中有《雷锋》《高德荣画像》《焦裕禄》等时代楷模,也有《风雨兼程的乡村邮递员》这样的普通中国百姓,76幅人物画连在一起构成了中国最美的群像长卷,中国人民的勤劳、善良、智慧以一种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在了国际友人面前。德国观众在这些作品前驻足,通过这些艺术作品触摸当今中国的时代脉搏,了解当今中国的时代风貌,这种方式对中国文化和价值理念的宣传与传播是潜移默化的。

中国美协配合国家外交事业的需要,把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话语权、软实力逐步往外推广提升。纪念中美建交35周年时,中国美协和美国卡特中心在美国联合主办画展,该展览已被列入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成果。2016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宫举办了“艺术与和平——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展国际巡展”,自开展以来,已走过丹麦哥本哈根和欧盟总部比利时布鲁塞尔、芬兰赫尔辛基、英国伦敦等欧洲城市。“第12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在国家艺术基金支持下举办了国际巡展,继新西兰、美国之后,今年又到了意大利,马塔雷拉总统专程来到美第奇宫参观了展览并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也是全国美展首次获得外国元首的肯定。

今年9月,我们即将举办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该展览旗帜鲜明地提出以架上艺术为主体,自举办以来日益壮大,从参展的几十个国家到本届的102个国家。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的创办进一步提升、彰显了中国的文化主张。该展览成为中国美协在对外交流方面的标志性品牌,十几年来,一直在助力世界“读懂中国”。

meishubao/2017092511430612505.jpg

中德嘉宾参观在德国举办的“感知中国·最美中国人”中国美术作品展

结语

面对中国美术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徐里认为,深化改革是美术大繁荣大发展的必由之路。从树立文化自信,弘扬中国精神,到建立有效机制、支撑中国美术全面实施“走出去”战略;从中国美术人才培养方向,美术机制、体制改革,到推动制订国家中长期美术发展战略等,徐里也有一番自己的思考。他希望中央有一个部门能够主持制定一个国家美术的长期发展战略规划,这个规划制定颁布后,再由各职能部门来实施落实;他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把优秀的具有中国精神、中国价值观的美术作品推广到世界各地去;他希望美术教育加快改革,打破美术教育同质化的格局。中国美协要走的路还很长,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只有这样时刻警醒自己,才能行稳致远,不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此文章为原创,任何个人或机构在未经过同意的情况下不得擅自转载或引用用于商业用途。如有用于商业用途的目的,请提前联系我同意后方可操作。联系邮箱:vip@zgmsbweb.com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