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那一粒飞沙:“光影岿然”——沙飞的艺术·理念·行动展观展纪实

赵多多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发表时间:2017-08-29

meishubao/201708291601427582.jpg

【展览短评】

这个展览以时间顺序,将沙飞不同系列的照片分成了“黑白影社”、“视线转移”、“聚焦抗日”三个单元,以此来区分沙飞摄影人生中的三个阶段:从摄影艺术的爱好者到社会新闻的记录者,再到战争中的宣传者。整个展览始终紧紧围绕着沙飞的人生经历和他在整个大时代背景之下的摄影题材选择,虽然展览中对沙飞本体的呈现不多,但每一张精心挑选的照片都在投射着沙飞的心理变化和审美追求,整个展览十分立体地呈现了沙飞充满戏剧感的一生,以及他在特定时代下敏锐、超前的新闻眼光和极强的行动力。

meishubao/2017082916025066008.jpg

展厅中的老式幻灯机

展览中整体的灯光选择偏向暖色调,老式幻灯机的声音和模拟的相机拍照声从听觉角度切入,为安静的展厅注入了生机,也极具代入感地将观众引向了摄影这个题材。展厅中诸多的细节设计和板块划分(鲁迅系列的单独陈列,沙飞创办的《晋察冀画报》剪影,沙飞举办摄影展的新闻资料陈列等)都力图让大家看到一个摄影之外极具行动力的沙飞,这些细节处理无疑使沙飞的形象变得更为丰满和真实。

展厅现场图

展览想要获得成功,当然需要很多要素相互配合,但是策展人对于展览本体的深入研究是最为重要的。此次展览中的各个细节、单元之所以能共同为勾勒沙飞的艺术、理念和行动乃至沙飞本人作出贡献,无疑源自策展人对于沙飞摄影生涯的深入了解以及发自内心的感动,策展人有感而发之后做出的展览才有可能真正感动观众,让展览的本体真正与观众相连。

meishubao/2017082916054726568.jpg

展厅现场图

【观展纪实】

“我要像小小的一粒沙,在祖国的天空中自由飞舞。”

——沙飞

摄影捕捉的是稍纵即逝的“光影”,这些光影为我们留存下了那一段段如飞沙般飘零的人生。“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这份“岿然”意指沙飞对艺术、对信念的那份坚持与无畏的追寻。

meishubao/2017082916065757577.jpg

展览入口处

8月25日开幕的《光影岿然——沙飞的艺术·理念·行动》展是北京画院自2007年推出的“20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展”中的第42位艺术家,同时也是这一系列展览中的第一位摄影家。北京画院希望通过沙飞,这样一位在短暂一生中留下众多经典作品的天才摄影艺术家,在20世纪大时代背景下呈现出的多维度状态,来探讨他对于艺术、摄影、媒体传播的态度,并借由对沙飞的再发现、再认识和再传播来推动对20世纪中国艺术发展的深层理解。在这个几乎人人都可以借助手机进行拍摄且“自拍”风靡网络的时代,摄影,尤其是纪实摄影赋予一个时代的意义和其包含的艺术史价值,都值得我们去追溯。

展厅入口处形似老式相机镜头的展板设计,展题的光影运用,直接而具有代入感地将此次展览的主题呈现了出来,背景则选用了沙飞的长城系列照片,用极具民族感的长城烽火台和一队行进中的士兵点明了摄影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摄影的纪实性特征。

黑白影社时期的沙飞摄影作品

“黑白影社”单元中,大量风格多元、主题广泛且极具艺术表现力的摄影作品集中呈现了这一时期,作为摄影艺术爱好者的沙飞或朦胧、或写实的摄影风格。可以说在“黑白影社”这个业余摄影爱好者协会中的经历,直接影响了沙飞后来的审美选择,奠定了他日后的摄影艺术风格。但在日本侵略者觊觎中国的大社会背景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沙飞用相机拍摄了许多与社会现实紧密联系的作品。且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画报类杂志的兴起,也让沙飞敏锐地感受到了新闻摄影是一种强有力而且有效的宣传工具,他开始由单纯的爱好摄影,转向了更为主动的用摄影作品记录民生。

南澳岛系列之渔光曲

南澳岛系列

沙飞拍摄于这一时期的“南澳岛”系列照片,本是将自然风景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一组诗意化照片,但随着沙飞在拍摄过程中了解到日本人在南澳岛的侦察活动后,凭借其特有的敏锐度和挽救民族危亡的责任感,沙飞于1937年6月在《中华图画》上发表了《敌人垂涎下的南澳岛》系列照片,让这组风俗照成为了我国最早以“国防”题材为主题的摄影报道,这一系列照片也促使了沙飞日后摄影观念的转变和对新闻媒介的重视。

沙飞的民生系列作品

沙飞希望通过摄影作品记录和展现社会现状并引发社会共鸣的摄影理念,很大程度上还受当时流传于知识分子中的左翼文化思潮影响,鲁迅先生作为当时左翼文化的领袖人物,可以说在沙飞的一生中都扮演着其人生信仰的角色。沙飞于1936年10月在“第二次木刻流动展览会”上与鲁迅先生的偶然相遇绝对算得上是命运的垂青,当然于意外和混乱中对鲁迅先生的抓拍也体现出了沙飞极其敏锐的新闻眼光。

沙飞镜头下的鲁迅

在沙飞的镜头下,正在亲切、随和地同年轻艺术家们交谈着的鲁迅先生,清癯苍白的面容上带着坚毅的微笑,这样一种放松状态下的鲁迅形象在日后甚至成为了一种象征符号,成为了20世纪众多鲁迅题材艺术创作中的形象来源,更成为了所有人印象中不可割舍的鲁迅。当然,让沙飞不曾想到的是十一天后鲁迅先生竟然离开了人世,沙飞再度敏锐地拍摄下了鲁迅先生的遗像,这一突发的极具新闻价值的重大事件实现了沙飞的新闻摄影记者梦,他成为了唯一能够同时报道鲁迅生前和身后容貌的摄影记者,沙飞以这套极具时效性和新闻稀缺性的摄影作品,完成了向新闻摄影记者身份的跨越。

meishubao/2017082916300256580.jpg

沙飞镜头下的鲁迅遗像

本次展览特意将与鲁迅相关的照片放置在了一个独立空间中,里面展示了沙飞拍摄的鲁迅与青年木刻艺术家的照片和鲁迅遗像,并在展厅中央陈列了一张沙飞自己冲洗且照片背面留有他签名的珍贵照片,屏幕上还循环播放着20世纪围绕鲁迅的相关艺术创作,这些创作大都取材自沙飞的摄影作品。这样一种“刻意”的强调,不仅在于鲁迅的知名度,更在于沙飞对鲁迅的两次拍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彻底扭转了他的摄影方向,以及他对于新闻媒介的认识。拍摄鲁迅是沙飞摄影人生中的高光时刻,事后沙飞一直将这部分照片的底片放在小铁盒中随身携带并保存了14年,最后这些底片陪他一同离开了这个世界。

展厅中鲁迅照片的独立陈列空间

展厅二楼,伴随着幻灯机换片时有节奏感的声音,看着一张张摄影作品所呈现出的沙飞短暂的一生,不由得会让人感叹战争在给予他摄影成就的同时,也一定带给了他许多无法愈合的伤痛。深受战争创伤的他,最终于接受治疗时枪杀了主治医生,也因此在年仅38岁时被处以死刑。但他将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审美追求,以及作为社会纪实媒介的新闻探索,却都记录进了这一张张照片中,并随着这些他千辛万苦保留下来的影像永存于人们的心中。

沙飞摄影作品

1937年抗战爆发后,沙飞发表了一篇题为“摄影与救亡”的文章,他在文章中断言:摄影是今日宣传国难的一种最有力的武器。如果说沙飞最初决定当摄影记者,是因为他看到了摄影记录历史的快速性和真实性,看到了摄影赋予历史的图像记录功能,那么战争的到来让他更清醒地认识到摄影只有参与到社会现实中才能迸发出更大的魅力,他在战争面前意识到只停步于“记录”的绝对客观真实的新闻报道是不够的,一定要以更加具有明确思想和情感指向的作品来“参与”到历史中,摄影才能迸发出更大的魅力。

meishubao/2017082916202097428.jpg

八路军战斗在古长城  沙飞摄

其中《八路军战斗在古长城》被认为是沙飞这一时期最好的作品,这张照片也是我国战争类照片中使用率最高的一张,这张照片的流行很大程度上可能在于沙飞开创性的使用了长城这个文化元素,并借此促进了共产党军队的战争宣传目的。照片中,两位士兵弓腰潜伏在城垛后,一个士兵举起短枪,他们都将目标锁定在了对面看不见的敌人上,背景是高高的烽火台和延伸向远处的长城。尽管画面展示的是战斗前的紧张时刻,但这张照片近乎完美的构图和一种类似“表演”的感觉让其长期饱受争议。

meishubao/2017082916205518579.jpg

展厅中的长城系列摄影作品

2005年,沙飞的女儿等一行人在河北涞源附近发现了照片的拍摄地,并惊异地发现照片中士兵枪口的对面,由于地形原因几乎不可能出现敌人。这样一张经典照片可能确乎是出于战争宣传考虑下的摆拍之作,沙飞的女儿王雁女士在谈到这张照片时也表示,她几乎不敢相信,甚至是难以接受自己的父亲也会摆拍,但她后来看到日本人在战时以长城为背景的许多照片时,忽然就理解了自己的父亲,那是一种照片真实性自愿妥协于战时宣传性下的选择。

沙飞的战争题材摄影作品

沙飞镜头下的战争在他选择介入这个题材时,就已经注定不只是单纯的记录,还流动着深沉的情思。他擅长于从特定的镜头视角,在黑白的色彩反差中揭示情感的变化,他捕捉到的军人,不管是背影、剪影,还是群像,都是一群有血有肉有情感的生命体。不仅如此,他的照片中更多地还流露出了对于人的尊重和美好人性的展现,他在控诉战争的同时,也积极地发现着战争中难得的人性之光。

聂荣臻与日本孤儿  沙飞摄

在聂荣臻元帅与日本小女孩这组照片中,孩子微微皱起的眉头显示着失去至亲的伤痛难以在短时间内弥合,但是紧紧握着聂荣臻的手却也源于孩子出自直觉的信任。白求恩在唐河里肆意地游泳和在山坡上的日光浴,都闪动着迷人的光泽,呈现出了手术之外更为立体鲜活的人物形象。摄影是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艺术,客观不由摄影师决定,因而这些战争纪实类摄影作品感动我们的原因就在于它们不仅记录了时间中的真实性,还渗透了拍摄者沙飞主观的情感参与。新闻记者常常会为了追求对客观真实的绝对性描述,而让渡了自己作为记者的独特判断能力和独立表达权利,沙飞的众多摄影作品都提醒我们:好的新闻报道、好的新闻摄影,一定要在客观之外渗透进报道者主观的判断。

沙飞镜头下的白求恩

从展厅中的照片上,不难看出沙飞非常善于运用各种流动变化的事物,如云彩、风浪、阳光、流水等,他每每能将这些事物和人物最生动的动作同时摄入镜头中,让我们在观看这些照片时,能感觉到流淌于其间的景、人、情,和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美感。这也许正代表着沙飞,这一粒想要飞舞于祖国天空中的飞沙最自由和最热切的企盼。展厅的最后,拿着相机的沙飞又一次按下了快门,咔嚓、咔嚓……  

沙飞摄影作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