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张
  • 寒鸦 林风眠 1950年代 纸本设色 40x38cm 上海美术家协会藏
  • 鸡图 林风眠 1931年
  • 花与梨 林风眠 1940年代 纸本设色 67x67cm 上海中国画院藏
  • 三只梨 林风眠 1950年代 68x68cm上海中国画院藏
  • 山乡 林风眠 1950年代 纸本设色 67x67cm 上海中国画院藏
  • 骛群-林风眠-1950年代-纸本设色-66
图集

清寂鹜影——林风眠

发表时间:2017-02-14


meishubao/2017021414381677210.jpg

林风眠(1900-1991),原名林凤鸣。广东梅县人。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学习西洋绘画。先在蒂戎美术学校进修西洋画,后转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深造。随后前往德国游历。1925年,回国后出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兼教授。1927年,林风眠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创办国立艺术院(浙江美术学院前身)任校长。为我国新美术运动的先驱者之一、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之一。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上海分会副主席。


       林风眠是20世纪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画家。其重要意义,不仅在于他作为中西融合派的代表,以引人瞩目的话语诉求和创作成就充实了20世纪绘画史,而且因为他独特的人生际遇和富于意味的应对方式,集中而鲜明地承载着20世纪绘画史所特有的文化语境。作为艺术家,他将西方现代主义与中国民间艺术精华相结合,有着独特的成就;作为教育家,他先后培养了一大批如李可染、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席德进、王式廓、罗工柳等一批著名美术大家,其贡献有目共睹。他不仅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在有重要的一页,还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

2017年1月20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上海中国画院、中华艺术宫、北京画院共同主办,北京画院美术馆承办的“清寂鹜影——林风眠艺术精品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隆重开展。展览汇聚了林风眠20世纪40至70年代作品36件,涵盖了林风眠最具代表性的静物、花卉、仕女、禽鸟、风景几大题材。展品大都源自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上海中国画院、中华艺术宫的收藏。另外,北京画院所藏的两件作品也在展览中首次呈现。此次北京画院美术馆的展览是近50余年来林风眠的大型个展首次亮相北京。本次展览将持续至3月5日。


《清寂鹜影——林风眠艺术精品展》序言

王明明

       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史发展始终贯穿着几条主线,这几条主线互相碰撞交融、汇聚渗透,共同构成了纷繁复杂的历史存在,这些都需要我们梳理和分析,从而为新世纪的艺术探索提供借鉴。这几条主线之中,首先就是传统主义,传统派在全新的历史条件下延伸和发展,也产生了像齐白石这样的大师级人物;另外一条就是徐悲鸿所倡导的“中西融合”路线,这条路线发展成为20世纪后半期美术学院教育的主导风格。其实在这两条主线之外还有几条更细的脉络,比如同样是在传统主义阵营之中,五大画派之外还有浙江美术学院潘天寿所主张的“中西绘画拉开距离”的路线;在中西融合派里面,除了取法西方的写实主义“徐蒋”体系之外,还有林风眠的艺术成就和主张。林风眠的“中西融合”避开了单纯的写实,他把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的后印象主义画风相结合,开创了完全另外一条中国画发展的路径,也成就了另外一种风格面貌。

       当然林风眠的路线和风格面貌在以启蒙和救亡为主题的20世纪很难被认识和接受,所以无论是在民国时期还是新中国前三十年,林风眠的艺术经历了长久的误解和忽略,他本人也遭受了长时期的孤独和苦难。但是只要一种艺术探索有价值,这种价值就不可能被永久地埋没,因为价值的本质就在于实现。在新时期中国社会进入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林风眠的艺术逐渐被人们接受了。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当人们回归到审美意境的观照视野之中的时候,林风眠艺术的价值被发现了。综观20世纪中国画发展的几条主线,林风眠先生无疑是另一条“中西融合”路线上进行大胆实践并取得了重要艺术成就和影响的20世纪的中国艺术大师。

       林风眠的艺术路径在20世纪美术史上有其独特的定位和角度,他利用传统水墨材质,一方面吸收了有别于传统书画文脉的中国古代陶瓷、漆画等民间艺术的滋养,另一方面他又借鉴和吸收了西方后印象主义画风,抛弃形似,转向主观感受的抒发和表现,利用绘画本身的形式感和色彩效果来回归到艺术创作的主观情绪感受本位。这个完全不同于20世纪其他几条路线的选择和定位、文脉涵养渠道成就了林风眠独特的艺术面貌。并且在艺术的本质层面,西方的后现代的主观表现与中国的古代艺术不求形似、直抒胸臆也是如出一辙的,林风眠的艺术探索打通了古今中外,他在审美意境层面转换传统艺术,在中国画的现当代风格转型探索之中功莫大焉!

       林风眠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大师,还与他自身的文人风骨、超人意志和精神品格以及生活磨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20世纪40年代退出学校领导职位之后,林风眠的人生一下子由灿烂辉煌跌入了孤独寂寞,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转向了艺术探索。并且他的艺术探索在当时并不被认可,所以林风眠也遭受了非议讥笑,甚至穷困和饥寒,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妻离子散、政治打压甚至四年的牢狱之灾。但是这些人生磨难都没有使林风眠消极和沉沦,也没有让他终止和改变自己的艺术主张和探索方向,他以超人的意志和毅力,坚持自己、相信自己、抒写自己胸中之逸气,这在20世纪的美术大家之中也是绝无仅有的。林风眠把自己的艺术路径与自身的生活遭际相融合,40年的寂寞和孤独求索,对人生的体验和反思,对痛苦的品味和咀嚼,这些元素共同生成了林风眠的艺术世界。

       正因为林风眠在艺术上学贯中西,所以他才打破了中西绘画表现语汇层面的障碍,以主观情感的表现抒发为宗旨,在他笔下什么中西画种、水墨粉彩都不再是问题了,所以他画中主观表现是那么的强烈和浓郁,那么的本真和纯粹。林风眠的绘画,无论是风景、静物还是人物题材,其中的色彩关系、线条张力和构图的流动性,都会直刺人的内心,让我们感觉到深沉的内蕴和分量,完全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形而上的表达。其中既有他绚烂的激情,也有他对于人生和艺术的热烈和执着,另一方面我们又能够从中读出淡淡的忧伤和凄凉,我们跟随着林风眠一起来品味人生百味和大千世界。

       林风眠的独特艺术世界代表了另外一种形式的中西融合的可能,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增添了许多光彩,也为我们新世纪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些许启示。林风眠先生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一位非常特殊的大师,也是值得我们敬仰的一位艺术巨匠!

               

北京画院美术馆

更多林风眠资料请点击:http://www.zgmsbweb.com/Home/artist/figure/artistId/34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