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树一帜的花鸟画大师陈之佛

沈文田  来源:文史春秋 发表时间:2016-12-15

       陈之佛(1896-1962),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号雪翁,浙江慈溪人。日本东方美术学校图案科毕业,1923年回国,从事装潢图案设计。曾任上海艺术大学、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及中央大学教授,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建国后,任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主任、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花鸟画宗宋、元人,创制双钩细染之花鸟画,笔致精细、敷色浓丽,兼及艺术理论。有陈之佛画选》、《图案构成法》、《西洋美术概论》、毡用人体解剖学》、《中国陶瓷器图案概观》等。

留学日本,苦心探索工艺图案美术 崭露头角,立志发扬中华艺术传统

       陈之佛从小聪颖,6岁便随其父陈洵美读《三字经》等启蒙读物,8岁入三山蒙学堂读书,当时马宗汉就在该校任教。马宗汉是著名的辛亥革命“三烈士”之一,他以推翻满清封建统治为己任,常向学生传播革命思想。少年陈之佛深受影响,所以从小就有出去闯天下的想法。陈之佛9岁进入余姚高等小学,15岁那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当时在浙东十分有名的锦堂师范学校。陈之佛是学校的优秀生,本有希望由学校推荐去日本留学,但在毕业前夕生了一场大病,只得从锦堂师范学校休学。母亲总觉得读师范教书没出息,再三劝他到钱庄里学生意,以便继承祖业,保持商贾门第。但陈之佛总以为商人欺诈虚伪,发誓一生一世也不愿做生意人。

       陈之佛的二伯父是前清秀才,也是房族里数一数二的读书人。他看到陈之佛聪明好学,成绩又好,就对陈之佛的父亲说:“阿本(陈之佛奶名绍本)这么聪明,应该让他继续深造。”在二伯父等人的劝说下,父亲才同意他去杭州参加浙江工业学校的招生考试。凭着在师范学校学习时打下的扎实功底,他很顺利地通过了考试。

       在杭州工业学校机织科读书期间,陈之佛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接受了严格的绘画训练,掌握了艺术家必备的技能和学识,毕业后留校任图案及铅笔画教员。任教期间,陈之佛显露出了过人的艺术才华。他编写的圈案讲义》被学校定为教材。当时图案学是新科目,所用的教材都是日文译本,所以陈之佛的这本讲义实际上是中国人自编的第一本图案学教材。随着机织业的发展,对图案的需求日增,陈之佛向校长建议设置专门的图案班,以培养人才。校长对他的想法极为赞许,并推荐他参加去日本留学的官费生资格考试。

       1918年,22岁的陈之佛以优异的成绩考取留日官费生,于10月东渡到东京,第二年春考入东京美术专科学校工艺图案科,成为我国到日本学习工艺美术的第一个留学生。陈之佛为人正直、生活简朴、待人诚恳、乐于助人,同留学在日本的丰子恺、关良、夏衍等文学艺术家交往甚密,在日本留学生中被称为好人”。

       在日本期间,陈之佛夙兴夜寐、刻苦攻读,在花鸟写生、图案构成和色彩方面狠下工夫。他收集了有关工艺美术和美术史论的大量资料,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创作的挂壁图案和装饰图案在日本获得优秀奖和银质奖章。由于他在学业上的独特成就,陈之佛深受日本美术界一些知名教授的赞赏。东京美术专科学校的岛田佳矣教授曾对他说:‘臼本的图案是从中国古代艺术发展而来的,中国的传统图案比日本高明得多,希望你在图案创作中不仅学习他国的艺术,更要汲取发扬中国的传统艺术。”岛田教授的这番话对陈之佛触动很大,他下决心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艺术传统,在此基础上再不断地加以创新和发展。

博采众长,创立工笔花鸟画崭新风格  独树一帜,赢得整个美术界充分肯定

       1923年4月,陈之佛从日本学成回国,出任上海东方艺专图案学教授。他在教书之余,还经常为厂商设计纺织图案和商标,并为新文艺书刊作封面画和艺术装祯。他曾为《东方杂志》和《小说月报》作封面设计,凭着自己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艺术构思,使这两种刊物在形式上生动活泼,深受读者喜爱。他还为上海天马书店出版的鲁迅、茅盾、郁达夫自选集设计封面,很受各界的欢迎。

       1928年8月,陈之佛离开上海到广州,担任广州市立美专图案科主任兼教授。在广州期间,他出版了第一部美术专著《色彩学》。1931年,他应聘去南京中央大学任教,参与了中国美术家协会的筹建工作,并当选为理事。在南京,陈之佛在教学之余,开始挤出时间专攻工笔花鸟画的开拓工作。当时他虽已步入不惑之年,在工艺美术事业上已取得很高的成就,颇负盛名,其写意的花鸟山水画也有相当的造诣,而要专攻工笔花鸟画必然要作出巨大的牺牲,但陈之佛毅然选择了这条艰辛的艺术之路。他攻研工笔花鸟画的原因主要有3个:一是从小喜爱,早在锦堂师范学校学习期间,他就经常临摩《芥子园画谱》,为绘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二是他认为自己一旦年老,绘制工艺图案时,在视力、手法等方面都将会不适应;三是他考虑到中国工笔花鸟画存在着一个既要继承又要发展的问题,他觉得自己责无旁贷。所以在教学之余,陈之佛他躲进画室,专心钻研、不断探索,由于陈之佛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力克困难的决心、虚怀若谷的气魄和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怀,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创立内蕴深沉、意境深远的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崭新风格。陈之佛的工笔花鸟画,继承了五代时徐熙、黄荃的优良传统,又广泛汲取了宋元时期钱选等诸家之长,并受明代吕纪、清代恽南田的影响,既博采众家之长,又独树一帜。他那清新俊逸的艺术风格,把传统的工笔花鸟画向前推进了一大步。1935年,陈之佛以“ 雪翁”署名的花鸟画在南京第一届中国美术展览会上展出,引起了美术界的轰动。他那宁静清雅、独树一帜的画风,使画展大增光彩,并使他一举成名。他自己曾说:“40岁之前,我山水花鸟都画,但既无名师指点,也不专攻。后来在一个古画展览会里,我被宋、元、明、清各时代花鸟画大家的作品吸引住了,特别是一些双钩重染的工笔花鸟画,时刻盘旋在脑际,久久不能忘怀,于是开始专攻花鸟,并决心画工笔。”他的画是无师自通,大器晚成,终一鸣惊人。

       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南京沦陷,陈之佛随校迁至重庆。由于多年积累的画册、资料在日寇的铁蹄下均遭劫难,他心里十分痛苦,深感侵略战争的可恶可鄙。为了抗议日本侵略者,他开始每天吃素,以致身体状况日差。

       1942年3月1日,陈之佛在重庆首次举办了个人国画展。画展上展出的一幅幅意境优美、构图新颖、色彩雅致、富有装饰情趣,诗书画合一的工笔花鸟画,使观者耳目一新,引起了各界人士的注目。著名学者潘椒在报上撰文称赞道:陈之佛先生是我所认为当代作手中最具艺术风度的一个人。他的工作态度是很认真、沉着的,他在作画时确守着规矩、准绳,不让自己的步伐有一点错乱,这是他每一幅画面上无论谁都能看到的,他已由熟而巧,浸浸乎出我入纪了。譬如这次展览的作品中,颇有几张足以与前人名作把臂入林。”著名美术评论家李长之发表了《从陈之佛教授画展到中国花卉画》的长篇评论,说:花卉中开辟了这样崭新的画风,这是使人欢欣鼓舞的!我们盼望陈先生充分发挥它,千万不要惑于流俗而放松它。艺术是有征服性的,但新的画风必须以坚强的意志为后盾……我们更热切地盼望中国画风的转变将自此而开始。”郭沫若十分欣赏陈之佛的作品,为不少作品题了充满激情的诗词,如为《梅花宿鸟》画题矢寒群鸟不呻喧,暂倩梅花伴睡眠。自有惊雷笼宇内,谁长渊默见机先。”为磐桃月季》画题“月季何娟娟,碧桃殊绰约,纵无知音赏,双双有黄雀。黄雀常相伴,花开永不落,任他寒暑易,此情相照灼。”这些诗词恰如其分地赞扬了陈之佛的勇敢开拓精神和超乎常人的胆识,是对他投身工笔花鸟画的艰苦探索和创新的充分肯定,因为陈之佛给工笔花鸟画事业带来了新的生机。

洁身自好,愤而辞去艺专校长职务  融会贯通,苦心独创双钩细染画法

       陈之佛个人画展的成功,也引起了国民政府的注意,一些政府要员、教育部长等也来买画。画展结束后几个月,陈之佛忽然接到国民政府教育部长的来函,要他担任国立艺专校长职务,陈之佛素来不愿涉足行政工作,便再三推辞,而部长则一再劝说,陈之佛只得借口回去考虑考虑再作答复。当时傅抱石常来陈之佛家中走动,陈就与他商议如何推辞好。傅抱石说,只要提出苛刻条件,能答应就干,不答应正好推掉。于是两人商议后,提出3条他们认为教育部难以解决的要求:迁校到重庆沙坪坝磐溪;增加经费;改艺专为学院。不料如此苛刻条件呈上后,教育部竞一口答应,7月发来聘书,陈之佛骑虎难下,只得硬着头皮走马上任。

       陈之佛在任国立艺专校长期间,办学力主“求良才,课实务,除积弊”。他将学校从青木关附近的松林岗迁来重庆沙坪坝磐溪,并下决心进行教育改革。他请好友丰子恺先生任教务长,请傅抱石任校长秘书兼中国画史、画论教授,黄君璧任国画科主任,王道平任应用美术科主任,秦宣夫任西画科主任,其他还有吴作人、李可染、邓白等,使中国美术界的一大批人才都集聚在国立艺专。当时的国立艺专很快成了青年人向往的艺术殿堂。

       师资阵容强大,教师对学校、对陈之佛都极为支持,但教育部却玩弄了一场骗局,答应的条件除迁校实行外,其余都成了空头支票,于是困难接踵而来。首先是经费问题,陈之佛把自己卖画所得的收入全部贴进去还不够开销;其次是陈之佛的身体越来越差,痔疮大发,大量出血,但他还是带病坚持工作。

       这一年,重庆发生了“校场口事件”,郭沫若等民主人士被国民党特务殴打。《新华日报》发表了《文艺界对时局的进言》,陈之佛毅然签名,于是种种麻烦也接踵而来。国民党反动派三番五次地威胁恫吓他,要他登报声明“退出”,陈之佛理直气壮,毫不动摇。后来,国民党反动派在《中央日报》上发起一个反签名运动,也来找他签名,被他严厉拒绝。他的所作所为引起了国民党特务的注意,他的教育改革已为时局所不允。陈之佛对当时污浊黑暗的社会十分憎恨,于是愤而辞职。辞呈递上去后,教育部不理不睬,于是第二次、第三次……陈之佛接连递了6次辞呈,仍无消息,又值痔疮大量出血,最后只好在家治疗,不再到校视事。这样教育部才不得不于1944年4月,同意他辞去艺专校长职务。陈之佛任艺专校长不到两年,弄得浑身是病,一身是债。他满腔愤慨作《鹪鹩一枝图》,上面满满抄录了张茂先所作《鹪鹩赋》以泄胸中之气。后来潘天寿来接任艺专校长职务,同样被弄得焦头烂额,骑虎难下。

       1945年8月抗战胜利,陈之佛随中央大学迂回南京,内心一直处在苦闷彷徨之中,他把自己的居室题名为“养真庐”,以示心地坦荡、返璞归真之意。他洁身自好,自号“雪翁”,有着“濯白雪以高洁”的志趣,所以这一时期他的许多作品常常以粉代墨,画出白鹤、白鸽、白梅等图画。在《寒梅冻雀》、《秋菊傲霜》、《月下孤雁》等作品中不仅反映出他高洁、宁静、淡泊和孤芳自赏的人生,同时也成为他绘画的一大艺术特色和艺术倾向。

       为了打破美术界的沉闷,促进艺术交流,在徐悲鸿与陈之佛的倡议下,于1946年12月在南京香铺营文化会堂举办了徐悲鸿、陈之佛、吕斯百、傅抱石、奏宣夫联合展览》。这是一个中西合璧的展览,形式多样,内容十分丰富。陈之佛共展出作品54件,其中有侮棠双鸽》、《雪中芦雁》、《茶梅寒雀》等,题材以梅花和雁为主题的较多。展览吸引了各界人士前来观摩,促进了美术界的活动。

       从抗战到解放前夕,陈之佛一面在中央大学任教,一面从事绘画创作。在重庆和南京,他接连开了3次个人花鸟画展。陈之佛的工笔花鸟画意境高远、工夺造化、艳而不俗、华而不浮,给人以深刻的艺术感染力。他独创的双钩细染法丰富了我国花鸟画的表现技巧。这是他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几十年苦心钻研的结果。后人评述陈之佛的花鸟画,具有“真、美、精、神”四大特点,就像江南的春色那样明丽融合,又像西湖山水那样幽美明静,给人以高度美的享受。

       陈之佛一向为人正直,富有爱国心,在当时美术界和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望。他先后被推选为中华全国美术协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文艺家协会理事。1947年又被任命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委员会委员兼艺术组专门委员。同时被聘请担任留学欧美试卷评阅工作和大专院校美术教师等的评审工作,另外还受聘兼任上海铁路局与南京邮电总局的美术顾问。

出访东欧,热情传播中华文化  歌颂祖国,精心创作《松龄鹤寿》

       新中国成立后,陈之佛先后任南京大学艺术系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主任等职。他的思想与艺术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这明显地反映在他的作品里,一扫过去所追求的那种雅洁自赏的艺术情趣,呈现出清新明朗的艺术风格,给人以乐观向上、奔放强烈的美感。1953年,他相继创作了知平之春》、《青松白鹤》、《祖国万岁》、《春色满枝头》、《瑞雪兆丰年》等作品,这些作品构思新颖、形象鲜明、色调华滋,采用传统的梅、鹊、松、鹤等象征美好的题材,体现出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为花鸟画的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陈之佛的工笔花鸟画艳而不失之俗,淡而不失之枯,柔和明丽、生动朴实、别出新意、自成一家。他的工笔花鸟画在描绘花鸟写实的基础上,恰当地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带有明显的装饰性。对于色彩他强调妙超自然”、随类赋彩”,决不依样画葫芦。他把自己的绘画经验概括为观、写、摩、读”四字诀。观”是指观察自然,欣赏优秀作品,出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师法名作,锻炼艺术基本功;写”是指写生,练习技巧,掌握形象,收集素材;摩”是指临摹,研究古今中外精神理法,吸收优点作为自己创作的借鉴;读”主要是读文学作品,技法理论和古人画论。

       1956年,陈之佛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6月,他受国务院文化部的派遣,以中国美术代表团团长的身份率队出访波兰、匈牙利等国,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在华沙和布达佩斯等地,陈之佛举行了“中国国画展”,并先后作了题为《中国绘画历史简况》的电视讲话,进行了70多项活动,历时42天。

       1958年8月,陈之佛圆满完成了艺术使者的重任,顺利返回祖国,被任命为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江苏国画院副院长。作为现代中国工艺美术教育的先驱和美术家,陈之佛先后创作设计了大量作品。他还带领学生完成了首都人民大会堂江苏厅的设计和布置任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好评。

       1959年暑假,陈之佛为了庆祝建国10周年,精心创作了《松龄鹤寿》、《鸣喜图》等7幅佳作。其中《松龄鹤寿》是他生平罕见的巨作,画高148公分、宽296公分。一张整纸,

又是工笔重彩,画起来相当吃力,有时一伏下去就是几个小时,累得直不起腰,他就让女儿为他捶一捶背,再坚持继续画。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正如他自己所说:矢热,我的心更热。”这位饱经风霜的老画家,目睹祖国10年来的伟大成就,怎么能不满怀热情,表达心中对亲爱祖国的热烈颂扬和祝愿!陈之佛采用象征美好的传统题材,以充沛的激情和娴熟的技巧歌颂祖国生气勃勃的美好前景。全画瑰丽和谐、雄伟典雅,构图十分新颖别致,是一幅难得的杰作,这也是陈之佛的代表作品。与此同时,他还创作了《祖国万岁》、《鸣喜图》等,这些作品都洋溢着他的情和爱。就这样整整一个暑假,他没有休息过一天,校内外人士无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江苏电影制片厂的同志得到这一消息,还特地赶来拍录下这感人的情景。苏绣研究所专门派人来观摩学习,后来苏州织造厂将这幅巨作刺绣成壁画,远销9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东方明珠”。这一年,陈之佛被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江苏分会副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并出席了全国文教群英大会和在首都北京举行的庆祝建国10周

年大会。

承前启后,开创工艺美术新局面  一代画师,无愧德艺双馨美术家

       1961年,邮电部邮票发行部门请陈之佛设计一套丹顶鹤”邮票,他虽然工作十分繁忙,还是欣然答应,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设计完成。由于他的精心创作,整套邮票图案十分精美,气势雄壮、意境深远,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直到1980年还被评为建国30年来最佳邮票之一,同时它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争相收集珍藏。可惜,当“丹顶鹤”飞向世界之时,陈之佛自己未能见到。

       陈之佛在教书育人之余著作丰富,作品繁多,深为世人钦叹。他出版有《图案法ABC》、《图案构成法》、《艺用人体解剖学》、《西洋美术概论》等专著20多种。人民美术出版社曾先后出版过《陈之佛画集》和《陈之佛花鸟画选》。1960年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和江苏美术馆在南京联合举办《陈之佛花鸟画展览》,共展出作品80多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一位评论家写道:陈先生艺术之可贵,正是由于他善于继承民族传统的精华,并汲取异国艺术的特长,敢于独创新意、自辟蹊径,达到既能入法度之中,又能出法度之外,创造出具有个人鲜明艺术风格的、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高水平的作品。将工笔花鸟画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1961年5月,国务院文化部组织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的教材编写工作,委托陈之佛主持《工艺美术史》及《工艺美术史教材》的编写。在他所写的前言初稿中曾这样指出:浩如烟海的历代工艺美术遗产中,由于社会性质的不同,时代风尚的不同,审美观点的不同,物质材料的不同,生产方式的不同,艺术水平的不同,产生了千差万别、多种多样的品类和风格。我们研究工艺美术史,必须明确工艺美术的特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才有可能来分辨十分纷繁的遗产中的糟粕与精华,抉别哪些应该保存、应该发扬,哪些应该抛弃,使漫长的历史时期中,无数劳动人民、工艺匠师们辛勤劳动的成果、智慧的结晶,重新为人民所有,并在新的基础和条件下加以革新和发展。”他对于工艺美术研究的方针、任务和方法的见解,对工艺美术的本质、范围和怎样正确地对待遗产的态度,对怎样革新和发展工艺美术等作了精辟的阐述,为撰写工艺美术史教材和工艺美术史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遗憾的是,他最终未能完成这部书稿的写作。1962年1月,陈之佛因劳累过度,突患脑溢血,于1月15日晚在南京溘然与世长逝,享年66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