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无一物”的设计——谈日本设计中的“侘寂”美学

赵佳琪   来源:《中国美术报》第22期 发表时间:2017-04-03

当代设计界,许多人都有着浓厚的“日本情结”。“五感设计”“日式整理术”“器物文化”等词汇成为国内设计师热衷提及的概念。日本设计中所倡导的“器物美学”也恰恰契合了近几年国内对“工匠精神”和工艺文化的重视,在中国掀起一股热潮。然而国人对日本设计美学的接受与认可并非出于偶然,正是源自其内在对东方审美理念的高度契合与内在观照,换句话说,它的核心或许可以归结为日本文化中的“侘寂”美学。

 

“侘寂”说

 侘寂.jpg

对于“侘寂”一词的起源有几种观点,一说认为其源自中国,随佛教东传至日本;另一说认为其与日本茶道观念密不可分,但无论如何,“侘寂”一词体现了一种禅学思维影响下的审美意识。“侘寂”,日文发音是“Wabi-Sabi”,是由“wabi”和“sabi”两个字组合成的复合字,含义也由这两个单字的含义组成。“侘”在日本文化中原是一种禅宗概念,意指“离群索居”“遗世独立”如隐士般的清简状态,后被用于茶道,而千利休更是创造了“侘び茶”一词,将禅宗中“空无一物”的精神核心与茶道精妙地融合在一起。“寂”的原意有“孤寂”“清冷”“萧索”之意,后逐渐引申来形容一种自然、不矫揉造作的朴素感,强调本真之美和空寂的意境。“侘寂”一词逐渐演变,发展成一种日本独特的审美理念,简言之即是一种重视事物内涵,忽视外在修饰,追求朴拙、自然、枯寂、脱俗的意趣,而这种枯寂绝不是消极颓废的,而恰是一种繁华后归于平淡、“空故纳万物”的悠远意趣,正如老庄哲学中的“无”,看似“空无一物”,却以无为有,气象万千。

 

东方的“幽玄”“枯寂”

 安藤雅信作品2.jpeg

安藤雅信作品

“侘寂”美学集中体现了东方人含蓄内敛、追求意境的审美旨趣,对日本审美观念的影响深远。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普遍更重“感觉”,强调“得意忘形”的“神似”与“气韵”,并不止步于视觉的观看,而是调动身体各个感官去体验和感受,不追求视觉上的完美与华丽,更追求大片留白和氤氲中所带来的余韵与想象空间。当然,这种余韵在中日文化中又略有不同,中国人追求的意境深沉而雄大,辽阔而富有包容性,最终往往追求一种完满和圆融;而日本则因其自然与文化传统的独特性,在文化基因中充满一种忧伤、孤寂的哀怨之感,因此这种源自中国的审美观念后在日本发挥到极致,并与日本的文化、信仰相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审美理念,无论日本文化中的“物哀”“幽玄”抑或“侘寂”,都可合而为一,归结为此。

我们去欣赏日本的抹茶碗,往往会发现顶级的茶碗形状并不完美,工匠总会在茶碗上制造人手捏制的弯曲痕迹,或在施釉时刻意保留釉料流淌不均的自然肌理。那粗糙晦涩的手感和绝不耀眼的晦暗光泽,也仿佛经历了几世人的把玩和时间的沉淀,在它身上留下的历史的印记。这正体现了“侘寂”美学中那种清高枯寂、俭朴古拙的最高境界。

日本文学家谷崎润一郎在《阴翳礼赞》中提到,日本人对于漆器的欣赏和使用,绝不是在强烈的光照下去欣赏刺眼的光芒,而要在“黯淡”的环境中完成。“工匠在器物上涂漆、绘泥金画的时候,头脑里必然想到这种黑暗的屋子,以追求作品在贫光环境里的效果”,这种效果“于暗中看上去,映着摇曳的灯火,使得静寂的房间里,仿佛有阵阵清风拂面而来……”同时他还总结日本人同中国人一样,喜欢“光亮消失、有时代感、变得沉滞黯淡的东西”,而谷崎润一郎笔下这种“黯淡”“晦涩”甚至渗透一丝哀伤的“阴翳”之美,恰也是“侘寂”美学影响下的具体体现。

 

“空无一物”之境

 茶道.jpg

当我们再审视日本当代设计,我们会发现这种“侘寂”美学的意识始终渗透在日本设计师和品牌的血液当中。如在日本民艺和工业设计大师柳宗理的作品中,不论小到一把汤匙,还是一柄铁锅、一件家具,绝不做过多华丽的修饰和打磨,而总是以磨砂或雾面的手法处理产品表面,以此追求一种朴拙、自然的味道,甚至是一种残缺的、不完美的意境。安藤雅信的陶瓷作品大多采用单纯的色泽,或保留瓷土天然的肌理,或刻意制造釉面的瑕疵。在安藤看来,人们越来越丰富的饮食与生活,使得生活中缺少了一种仪式感和特殊感,而当繁华和喧嚣变得习以为常之后,人们对于朴素、天然的追求反而变得更加迫切和内化,于是在他的作品中,能够看出设计师对“侘寂”美学强调“空无一物”“无色无味”境界的明确追求,而当人们手捧看似粗糙、古拙的器物,却可以直抵内心,感受到宇宙。

再比如我们更加熟知的“无印良品”品牌,不论服饰、器皿或是文具,式样与材质绝不刻意迎合潮流,而是好像永远 “一成不变”,这些式样乍看似乎乏味,却正是品牌所追求的“无设计”。那些最简单最不稀奇的样式正因为不理会潮流,反而免去了“过时”的命运;同时,无论是天然的木材、纸浆,还是透明与半透明的PVC材质,无论使用多久都似乎永久如新,而不会如那些华丽的新材质一样容易产生瑕疵与使用的痕迹。“无印良品”所建立的更像是一种生活秩序,一种“以无为有”“计白当黑”的生活方式,这些不也正是“侘寂”美学的精髓所在吗?

追求残缺之美的设计.jpg

追求残缺之美的设计

日本工业设计大师黑川雅之在其著作中将日本的审美意识精到地总结为“微、并、气、间、秘、素、假、破”八个核心理念,其中无论是追求“一期一会”“刹那永恒”的“微”,还是强调弦外之音、画外之韵的“气”与“间”,抑或强调留白和保持素材最本真、天然状态的“秘”与“素”,这些概念无不与“侘寂”所追求的质朴天真、孤寂萧索的境界相吻合。而体味这些境界,则要求人们调动全部感官和身心,用眼、耳、鼻、舌、身、意去体悟这些稍纵即逝却又意味悠长的美感。这也是为什么黑川雅之的大部分作品,都只是简单的黑白两色,且同样保留了雾面且粗糙的表面手感,并保留素材的天然材质和肌理。当然,这种强调自然素材的观念最终并不仅仅停留在素材本身,而是强调“人类不应该过分自负于自己的才能,面对自然时应保持谦卑的心态。没有刻意的人工干涉,才是与自然之美相协调的真正创造,这也是人类对大自然无条件的朴实信赖”。

日本设计中的“侘寂”美学,浓缩了日本哲学、文化与艺术的精髓,同时也浓缩了由感官到内心、由器物到宇宙的审美意识。这种审美意识,正是在一件件动人的美物之中以及一代代匠心的呵护之下持续传承的;而人们对于“侘寂”美学的接受和认同,或许能够体当代人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里,渴望得到休憩和感动的内心追求,而这种追求,能够穿越古今,超越国界。■

(作者系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讲师)

 无印良品海报.jpg

无印良品海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