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旭:谁是“小鲜肉”的凝视者?

徐旭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发表时间:2018-09-12

【本期话题】“娘炮”泛滥孰之过?

策划:李振伟

编者按:暑期刚过,全国大中小学校陆续开学,“开学第一课”就闹得沸沸扬扬,究其原委,基本是央视的不守时、广告过多遭到学生和家长的一致诟病。其中还有一个节目的审美问题,也被广大观众斥之不已,即选用年轻男演员的女性化倾向及其严重,恶之者谓之“娘炮”。其实,这种现象在现实中尤其是演艺界普遍存在,甚至有所谓的“网红”赚取更高的关注度。干净、清爽、有活力的年轻人,是人们都乐以视之的,但问题是,男性越来越追求精致,化妆美容丝毫不让女同胞,嗲声嗲气轻言细语,举手投足间媚态横生,妖孽遍地,令人耻之。而结合整个社会中出现的女性“妓女化”、男性“娘炮化”来看,毫无疑问,这中间出现了严重的国民审美问题。在此,本期时评特以“‘娘炮’泛滥,孰之过?”为主题,邀请相关学者、批评家共同探讨。


谁是“小鲜肉”的凝视者?

□徐旭



“娘炮”与“小鲜肉”,其实是同一种对象的两种不同叫法。也就是说,这两个符号能指,指涉的是同一个所指,即外貌及行为趋向于女性化,具有阴柔美性格特征的美少年。

娘炮,是指外貌及行为存在女性化特征的男子,含戏谑意。被称为娘炮的男子,通常外貌娇美、态度温柔,男儿身有着阴柔美。娘炮是出自于台湾的一部青春偶像剧《别叫我软柿子》的台词,女主角骂男主角“娘炮”,意思就是说他生性软弱,做起事儿来胆小得如同女人一般。

meishubao/2018091211583240745.jpg


至于“小鲜肉”一词,则是4年前“韩流”来袭时,中国的追星族们为她们追捧的那些年轻、貌美、帅气、性格纯良、情感经历单纯的男性明星发明的一种网络昵称。在我看来,这两种网络流行称谓,无论哪一个都隐含有病态与侮辱性的意味,尤其是后一个。您想想看吧,明明是个活蹦乱跳的青春美少年嘛,怎么能把他们叫作“鲜肉”呢?这不是人格侮辱,还能是啥?

有些东西,的确经不起运用逻辑来认真分析,一分析,问题都暴露出来了。然而,要命的却是,在今天这个由大众传媒主宰的网络时代,理性、逻辑、斯文、尊重等,都皆已成为不合时宜的玩意儿了。由商业流行文化纠集起来的传媒王国,最爱干的一件事,那就是用种种糖衣把被推销的东西精致地包装起来,然后再使用各种最流行、最迅捷的传播平台播撒到那些不爱动脑子,也不具备起码的思辨能力的商业流行文化接受群体中去。

有人爱把自己当作一根会思考的“芦苇”,有人喜欢纠缠于形而上的事物,有人迷恋广场舞或麻将桌,有人偏好不用过脑子的影视剧,当然,还有其他人热衷于各种各样,甚至千奇百怪的休闲娱乐活动。如果我们非让人们只接受某种可用来打发富余时光的东西,或者说,由国家主流媒体宣传并认证某种东西才是高雅的、体面的、有身份的,这样做,未免太专制了吧?人们有选择娱乐的权利,也有选择某种美学趣味的权利。你喜欢看起来就像大美妞儿一样的美少年,或者你喜欢女汉子,这都是正常的事情,谁干涉,谁就不是东西!所以,我坚决主张保护任何人的任何审美重口味,只要他(她)不强迫他人和他一样喜欢某种重口味就行了。

如果谁非把那几个看似大美妞儿的美少年当作洪水猛兽,并发动群众运动来口诛笔伐的话,那我肯定会站起来保护他们的存在权利。所以说,我严重不同意“少年娘,则国娘”这种看似合理但实质上却非常武断与简单的逻辑推理。别说几个男孩儿,就算有一部分少年一心想把自己打扮成青春美女,那又会怎样呢?只要他们不嫌麻烦,他们尽管去描眉画眼、做面膜、画眼线、抹口红得了。退一万步讲,就算“国娘”了,也未必就会亡国吧?

纵观全球,无论东西方,自古以来都不乏巾帼英雄,比如说西方的圣女贞德与中国的花木兰、杨门女将。所以,表面上看来是对男孩美女化倾向的谴责,其实谴责的背后却是对女性的性别歧视。

2443484272842823867.jpg


既然已经说到了“自古以来”,那我于是就自然想到了男人女性化,或者说男人把自己往美女方向去捯饬的问题(如果说这是一个问题的话),其实在中国自古就有之。

如果谁要和我抬横杠的话,那就请他自己动手去翻翻《诗经》或《楚辞》,或者去看两场《梁山伯与祝英台》好了。至于中国妇女界偏好阴柔美的男性这一审美口味,那也是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传统的。我们姑且不把女界的这一审美传统扯得太遥远,仅从《晋书》中关于那个倾国倾城的美少年潘安的传记中就可检索到这样一段描述潘安(岳)的美貌与当时的追星族们对他狂热追捧的惊心动魄的文字:

岳美姿仪,辞藻绝丽,尤善为哀诔之文(本人插入语:潘安不仅长得美,而且还特有才,这一点,恐怕是今天的那些“小鲜肉”们所望尘莫及之处吧?)。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

并v.jpg


因此,我也尊重今天女界对她们热爱并追捧的“娘炮”或“小鲜肉”的感情与权利。只要她们逼迫你像她们一样,那我们干嘛不尊重人家的权利呢?

农耕文明时代,人们都能对潘安们,以及潘安们的女性追星族那么宽容,难道到了我们今天这个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却不能容忍部分人偏好“娘炮”或“小鲜肉”?如果真得不能对这一亚文化现象表示起码的宽容的话,那我们又怎能证明时代与社会大大进步了呢?

然而,对古今“潘安”与“潘安”们的追星族的尊重与包容,并不妨碍我们去追问一个问题:

为什么今天会出现大范围与大批量生产或追捧“娘炮”或“小鲜肉”的奇特文化现象呢?或者说这一文化奇观是谁制造又是怎样出来的呢?

其实,我们若把这一问题再往前推一推,于是,问题就变成了:

谁需要看“娘炮”?或曰谁渴望凝视“小鲜肉”?从什么时候开始,“小鲜肉”变成一种欲望的焦虑?

这一问题弄清楚后,那么我们再依照商品生产的普遍市场法则,就可合乎情理地发现欲望的产生、欲望的刺激、欲望的生产,直至欲望最终得以满足的一个关于一件非物质消费品的供需关系链了。

囿于篇幅的限制,以上环环相扣的问题,本文不便一一展开论述,我在这里,只能给大家一个方向性提示,我想,读者的智力断然是不可能低到哪里去的吧?

除了最后的那十年以外,几乎整个20世纪的中国史,就是一部充满了雄性荷尔蒙味道的革命与战争的历史,而且由于那个时代又是需要大量健壮劳动力的时代,所以时代的整体审美观便偏向于“阳刚之美”的色彩。

及至90年代的市场经济转型期到来后,革命让位于建设,再加上劳动力过剩与一部分人富起来后,“阴柔之美”便悄然变成了一种趋势,在沿海一带,独守豪宅但却无所事事的富婆们便有了包养小白脸的需求,而性格阴柔的小白脸美男既能满足富婆们的视觉感官需求,同时也能满足她们的生理欲望,于是,“小鲜肉”的需方就诞生了。另一方面,1990年代的国家电视台也增添了娱乐频道,如果大家不那么健忘的话,那就肯定会记得央式三套节目“同一首歌”栏目的两女一男三主持人中的那个奶油小生亚宁,也一定记得湖南卫视娱乐频道的主持人何炅,紧接着就是90年代初期流行乐坛上的那对金童玉女歌手组合中的毛宁,从那以后,美男娱乐明星便源源不断地进入到了娱乐消费领域。而滚滚“韩流”携着韩式“小鲜肉”扑面而来后,女性化的男性,便逐渐正式成为了一种满足少妇或中年富婆们欲望消费的特殊商品。这一趋势一直蔓延到了各种网络娱乐平台竞争的时代后,蔚为壮观的“娘炮”阵容便已经势如破竹般的进入到了大众文化生产与消费领域。

等到一个叫作“爱×艺”娱乐网站推出的大型综艺节目《偶像练习生》大行其道之后,“你要是敢惹蔡鲜肉不高兴,有9.5777亿人来找你的事。”一位网络写手如是说。■

meishubao/2018091212044535959.gif

meishubao/2018091211553773080.jp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