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陀罗艺术探源

卡列宁、菲利真齐、 奥里威利


魏正中

犍陀罗艺术探源



本书稿是意大利考古队在巴基斯坦斯瓦特地区始于1956年延续至今的考古工作的结晶。这项持续数十年的科学工作对象是犍陀罗考古领域中首次基于可靠的地层发掘遗址。斯瓦特地区是犍陀罗艺术起源的重要地域,多为学者对此有深入研究。此次中文译本,旨在为国内犍陀罗考古与艺术的研究增添一新的成果。

本书稿是意大利考古队在巴基斯坦斯瓦特地区始于1956年延续至今的考古工作的结晶。这项持续数十年的科学工作对象是犍陀罗考古领域中首次基于可靠的地层发掘遗址。斯瓦特地区是犍陀罗艺术起源的重要地域,多为学者对此有深入研究。此次中文译本,旨在为国内犍陀罗考古与艺术的研究增添一新的成果。译文在忠于原文的同时,尽可能使用中国国内学者普遍接受的术语词汇,同时力求信达雅的表达。文后还保留了考古队的英文论著书目和本书的参考书目,以便读者对外文资料进行查引和研究。另外,本书还选用了大量精美图片,以求图文并茂。


基本信息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第1版 (2016年7月1日)

  • 外文书名:EurAsia series: at the origin of gandharan art

  • 丛书名:亚欧丛书

  • 平装:232页

  • 语种:简体中文

  • 开本:16


编辑推荐

犍陀罗地区位于南亚中亚和东亚的枢纽位置,自古就是不同文化交融碰撞的地区,犍陀罗艺术更是在中国文化的的发展历程中占据重要位置。早期佛教艺术的传入是中国文化史的重要事件,本书探讨的犍陀罗早期艺术会为这一事件的研究增添新的视角,提供更为直接的证据,因而意义非凡。译者文字流畅,终于原著,读起来也轻松愉悦,是难得的学术翻译佳作。


作者简介

卡列宁、菲利真齐、奥里威利为意大利著名考古学家,长期参与犍陀罗斯瓦特考古项目,均有重要论著出版。译者魏正中,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出版有《区段与组合》等多部著作,参与策划了“亚欧丛书”的出版。


目录

前言一
前言二
前言三
序言
译者序
斯瓦特考古项目
意大利考古队的斯瓦特考古项目(卡列宁)
斯瓦特考古项目新进展(奥里威利)
斯瓦特河谷的历史
孔雀王朝和佛教在斯瓦特的传播(菲利真齐)
西北印度地区的印度一希腊人(卡列宁)
塞人、帕提亚时期:阿不拉遮和乌迪王朝及其对佛教的支持(卡列宁)
从考古实物看文化影响
西北印度地区希腊至前贵霜时代的钱币(朱莉阿诺)
印度一希腊、塞人和帕提亚时期西北印度的化妆盘(洛·穆兹奥)
布特卡拉一号佛教寺院:遗址及艺术
布特卡拉一号佛教寺院的始建与发展(法切那)
布特卡拉一号雕刻中心及其早期石刻(法切那)
塞杜沙里夫一号佛教寺院:遗址及艺术
塞杜沙里夫一号佛教寺院(法切那、卡列宁)
塞杜沙里夫一号大率堵波横饰带(法切那、菲利真齐)
犍陀罗叙事艺术解析
犍陀罗的叙事艺术(菲利真齐)
附录一:意大利考古队斯瓦特考古项目的英文论著(奥里威利)
附录二:译名对照表
附录三:斯瓦特地区朝代表
附录四:图片说明
参考书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斯瓦特巴里果德地区的比尔·科特·古万代古城从史前时期持续到印度教沙希时期,直至伊斯兰时期从未间断,是历时研究的个案(图版31)。斯瓦特地区的历史充斥着佛教狂波巨澜冲击下遗留的痕迹,而比尔·科特·古万代古城直到公元2世纪中叶至3世纪的贵霜王朝兴盛期,城内才首次出现了一座小型佛堂(见图13)。这种情况是罕见还是普遍尚无法判定,因迄今只有一个先例,即塔克西拉的西尔卡普宗教建筑(不一定是佛教建筑)也建在城内。然而,若依大型佛教建筑一般建于远离城市的相对偏僻之处的规定,则不能排除将来在其他地方发现与比尔·科特·古万代遗址类似的遗址的可能性。这座建于城内的小型佛堂的意义重大,表明佛教的深度渗透造就了规定或至少习惯之外的特例。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城内建造小佛堂,仍属未知。如果说它是某一位社会要人的捐建,那么只有在普遍认同下才能得以建成,而且只有共同的宗教心理才能使之被接纳并成为城市体系的一部分。

以现存遗迹试图解释斯瓦特地区的佛教部派并不容易。佛教从来不追求统一的思想,而是多种很少因正统和异端之争而决裂的思维体系的有机结合。除数次大结集来讨论和衡量各自的立场,使某些部派取得历史性的胜利或失败外,多种部派各有其集中影响之地。基本上和平共处。就斯瓦特,或整个犍陀罗地区来说,从公元6世纪伟大的注释家真谛法师记载的传统得知,在华氏城大结集后,迁往北部地区的部分僧团属于阿育王不再支持的大众部,其与当时代表佛教保守思想的上座部相对。大众部被认为是大乘佛教的起源,这一部派及其衍生出的其他部派,在西北印度的盛行体现在许多铭文中;同时这些铭文也记载了在当地具有相当规模的说一切有部及法藏部等分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