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磊:农村宣传壁画低劣缘何故?

陈磊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发表时间:2018-02-01

【本期话题】艺术创作是否需要供养人?

策划:李振伟

编者按:近日,“空间、图像、思想——壁画研究的维度和方法”学术研讨会暨《壁上观——细读山西古代壁画》新书发布会在上海召开。关于中国古代寺观及墓葬壁画的研究,近年来逐渐成为学界的新宠,除了因为不断涌现的考古发掘为研究者增添新的材料,壁画本身的艺术性、思想性,以及与当时社会互为映照的关系,都是可供研究的课题。然而,作为古代艺术成就极高的壁画,在近代以来逐渐衰微,除画种与社会关系的因素外,供养人的绝迹也是其中一个很大的因素。就佛教石窟寺而言,很多壁画以及造像都由供养人出资绘制和营造,其身份既有达官贵人,也有平民百姓,历代以来出资供养的社会风气,也使当时的“工匠”能够沉心于艺术的创造,可以说供养人的支持成就了寺观壁画造像辉煌的艺术成就。而供养人又不同于当下的投资人,后者无论是投资艺术还是其他行业,追求的往往是短期的回报,而与虔诚的信仰无关。在此,本期时评特以“艺术创作是否需要供养人?”为主题,邀请各位学者、批评家共同探讨。


农村宣传壁画低劣缘何故?

□陈磊


壁画的绘制自古就有,殿堂壁画里的贤良奸佞,寺观壁画里的教义故事,构成了当时社会对于善恶鉴戒的主要宣传材料。

meishubao/2018013014195154053.jpg

当下农村的一些宣传壁画,作为国家政治与价值信仰的宣传途径,也是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反映。得到政府赞助的农村壁画的绘制本应在统筹、立意、技巧等多个方面反映新时代艺术创作的高度和文化发展的水平,但从实际效果看,不过是完成了一项面子任务而已。

就壁画绘制的选材来看,基本是百度搜索图片。图片大多简洁明快,辨识度高,看似具有较强的指向性,个别壁画挪用了前人的漫画,只是将题字稍作更换。村与村之间也没有多大差异,不同的只在于临摹水平的高与低、处理画面能力的强与弱。即便是有专业院校师生的帮助,除了个别画面的线条有可观之处外,其效果大多不尽如人意。

meishubao/2018013014250815930.jpg

当然,要求农村壁画每一幅都能以较高的水平呈现也不现实。其实,在古代也并非每一幅经过赞助与供养的壁画都是精品。这不是供养与赞助中短时间的回报与否的问题,也与赞助人、供养人的虔诚关联不大:若无艺术的认知,即使有宗教的虔诚供养,造像的艺术性与古雅美很有可能在新的妆像后荡然无存。除了时间的宽裕和资金的充足与否,大面积壁画的绘制更多的在于画稿的流传与画工日积月累所形成的稳定水平。

画稿的出现为后世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资源,固定的程式与指向性的符号是表现情节最可靠的方法。在长期的绘制中,画工已经找到了成熟的线条和布色方式,如寺观壁画的绘制既符合已有的宗教文化,更契合于宗教情感传达的格式心理。

meishubao/2018013014262151031.jpg

而当代农村甚至整个社会并无多少以绘制宣传画为主的团队,日益发达的电脑制图和视觉传达设计早已将世代相传的画工梯队中断。

此外,虽有个别酒吧、餐饮场所的个性画墙需求也不过是从事艺术创作的学生偶尔的兼职工作,附带着的大面积墙绘不是几何色块的涂刷就是喷绘。绘制者平时多室内架上绘画的实践,以致无法形成对壁画尤其是宣传画的有效认知,贸然接手开阔空间的公共艺术,自然很难有所准备而做到驾轻就熟,壁面的视觉效果与环境关系的协调更是问题颇多。在壁画的绘制上,因匆忙完成任务的时间要求,更因所谓的“画稿”流传过于随意,没有凝神苦思的余裕,简单地抄袭临摹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meishubao/2018013014264492969.jpg

政府赞助的大面积的农村宣传壁画,与其说是价值导向和政策宣传的工具,不如说是地方上对付完成了一项政治任务。社会主义主旋律的提出和国家赞助体系的实施实际上深刻影响着当代的艺术发展,尤其是大型的国家工程和公共建筑空间。

农村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早先是城市生活来源的供应保障,后来则承受着经济改革和社会变迁的矛盾转移,新农村发展中公共设施建设的不达标现象比比皆是,所谓“家电下乡”等补贴政策的实施中亦有不少以次充好,而作为国家艺术赞助与艺术生产的壁画再一次让农村成为不合格产品的倾销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