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人物 | 卢禹舜访谈:追求完美是一种精神

金鑫  来源:中国美术报 发表时间:2017-12-26

□  时间: 2017 年 12 月 11 日    地点:中国国家画院    访谈对象:卢禹舜    采访人:金新

——————————————————————

meishubao/201712261637556160.jpg

卢禹舜,现任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院务委员,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画学会副会长,获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中国美术报:在当代中国画坛,您属于成名较早且一直处于活跃和上升态势的画家,您觉得这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卢禹舜:如果说从艺三四十年来,我取得了一点点成绩的话,那么,除了个人的天赋和努力之外,我觉得很大程度上还得益于天时、地利与人和的外部环境。我从小酷爱美术,小学时常常自己偷偷在课堂上画画,北方神奇的土地,冬天窗棂上美妙的冰花,都曾让我深深着迷,给我很多创作的灵感,所以,我的创作从根源上有北方山水精神滋养的烙印。到我求学、进修和借调的时候,无论是在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还是在当时的中国画研究院,又得遇很多良师提点、熏染,并且恰逢中国画的探索变革期,尤其是“85 思潮”的冲击,整个文艺界非常有活力。20 岁出头的我,在当时作为画坛新生力量被推出,其实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后来,随着国家的逐步强大,文化发展的日益繁荣多元,艺术家身处于最伟大的时代,没有理由不好好珍惜创作的良机。所以,一直以来,我很珍惜这种千载难逢的机遇,珍惜能始终从事自己钟爱事业的机缘,时时告诫自己千万不要停下探索的脚步,因为我始终觉得追求完美应该是艺术家的一种精神。

meishubao/2017122616425170973.jpg

卢禹舜 天地大美 心驰神往 笔遂墨顺 480x193cm

中国美术报:确实,一路走来,我们看到您始终在不断地突破自己。事实上,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从您的“静观八荒”系列开始,您就已经创造了一种个人图式和语言符号系统,可是您却并没有止步于此,反而在九十年代又推出了“唐人诗意”(后来的“精神家园”)系列,之后又陆续推出“天地大美”“彼岸理想”“河山锦绣”“乾坤大义·道输八荒”“一带一路·人类文明”等系列,并且每一系列,都独具特色,令人耳目一新,但又都是“卢家山水”,对此,您能谈谈您的创作发展过程或大体的创作轨迹吗?

卢禹舜:其实艺术家的创作,有有意识的因素,也有更多“不可道、不可名”的东西,还有时代审美和文化风尚的影响。当然,学会总结和勤于思考,对于艺术家来说,也非常重要。上世纪八十年代,文艺在停滞十年后一下子呈现井喷状态,中西文化、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交融,文史哲、自然科学与艺术的相互汇通,使得反思和探索成为当时文艺界的一种潮流。

在那种背景下,带着黑龙江苍茫神秘地域文化的影响,初出茅庐的我,将视野更多投向了玄远的宇宙洪荒和宏观的哲思层面的探索。在技法上,当时全国上下几乎是“一片点”,我也曾做过多种尝试,经历过困惑和迷茫期,但后来,我又重温了中国深厚的文化传统,在此基础上对西方艺术做了一些吸收和借鉴,之后,我开始尝试以大面积的皴擦和染色的方式来创造自己的语言符号和图式,于是就有了“静观八荒”系列,主要追求一种崇高、神圣、宁静的意境,通过静观八荒来达到八荒通神。

meishubao/2017122616471964932.jpg

卢禹舜  静观八荒系列18  143x356cm

到了九十年代,世俗生活、个体化叙事越来越成为文化关注的中心,同时日常生活渐渐走向审美化,消费主义也日益抬头,这时我开始把目光更多转向微观层面,转向有血有肉的世俗人生,以我从小就喜爱的唐诗作为画面中的一种构成元素,以中国传统哲学审美观照的人生态度,把我所理解的一切美的元素融入到画面中,力图营造一种天人合一、和谐唯美的精神家园,于是,就又有了“唐人诗意”系列。再后来,基于我对中国文化中“天地人”更深入的一种理解和认识,我想把宏观和微观、天地和人做一种贯通或者说融合的尝试,于是就又有了“天地大美”系列。“河山锦绣”和“彼岸理想”系列实际上属于写生创作,前者是国内写生,后者是国外写生。尺幅都不大。但绝不是对客观物象的直观再现,仍是中国式的,写我胸中之山水,因此,大家仍然一眼就能看出,这是卢禹舜的作品。而且,由于这些写生很多是完成于日常生活比如春节假期或者工作考察中,所以,我会很自然地把一些平凡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元素和心理感受融入到山水之中,使作品在现实与浪漫、当代与传统、中国与西方、入世与出世间有一个结合点,并会不自觉地打破画科的界限。

meishubao/2017122616503044299.jpg

卢禹舜  精神家园3  34x136cm

至于,“乾坤大义·道输八荒”和“一带一路·人类文明”系列则属于近五年尝试的主题性创作。这一方面与我重读红色经典,重到革命老区考察的体验和新的认识有关,另一方面也受到党的政策和主题性活动的影响与启发。其中,在“乾坤大义·道输八荒”系列中,我并没有做简单的历史性图解,而是力图以新的时代眼光,有意识地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历史人物引入山水中,以一种想象的、诗意性的笔调畅想改天换地的革命领袖优游于山水间的惬意与祥和,包括他与草虫的相亲、互动,与齐白石、鲁迅等历史人物自然、平等、随意的交游,还有他林中静读的闲适,借此来表达我对世界和平、天下大同的一种祈愿和向往。“一带一路·人类文明”系列是以写生为基础的主题性创作,大约有 150 幅,都是尺幅之作,其中有一部分是根据记忆对以往写生的整理,在这一系列作品中,我试图用中西汇通的视角,以中国式的审美体验方式来表现一个当代中国人眼中的丝路沿线文明,通过历史的沧桑与现实的繁华之间的切换和对照,通过不同时空的意象和具有情感意味的大面积色块的叠加组合,唤起人类共通的情感共鸣,搭建起民心相通的桥梁。

meishubao/2017122616455977874.jpg

卢禹舜  东南亚,和煦的暖风  440X290cm

中国美术报:据我们所知,您除了在个人创作上精益求精,不断创造新的成果之外,您还一直强调国家画院画家的社会责任,强调艺术家要德艺双馨,听说您还特别热心于公益事业,比如在家乡创办禹舜美术馆,资助禹舜小学等,您能谈谈这方面的情况吗?

卢禹舜:年轻的时候,我也做过一些公益,但随着年纪增长,这种愿望越来越强烈。我常常想,人生不过百年,所有的名利不过是过眼烟云,到最后,我们能够给历史、给后人留下什么?除了自己呕心沥血、殚思竭虑创作的艺术精品,最有意义的恐怕就是留给国家更多的文化财富,至少可以尽己所能让更多人有机会享有更多的文化精神财富。所以,从 2003 年开始,我倾半生所有,筹建了禹舜美术馆,希望能为黑龙江搭建一个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平台,让它成为世界了解黑龙江艺术,黑龙江艺术走向世界的一扇窗,为边疆大省的文化建设、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一点贡献。2006 年,美术馆正式投入使用,如今它已经承接了百余场不同规模、高标准的展览,而且成为很多高校的教学实践基地,并且还成为哈尔滨一个文化亮点。

至于禹舜小学,是我们 2007 年时资助改建的一所小学。这所学校在黑龙江省安达市的老虎岗镇,小镇非常穷,那时这所小学还是平房,冬天教室里靠生炉子取暖。我们了解这种情况后,就出资重新改建了这所小学,使得这所小学成为当地第一座楼房。后来我们每年都以各种方式对它进行扶持,比如送电脑、书包、校服、衣服等。并且哈尔滨师范大学尤其是美术学院还专门设立了扶持基地,每年安排学生去支教,我们每年还邀请和接待禹舜小学一到五年级的优秀学生,到禹舜美术馆来参观。

我觉得国家画院的画家和一般意义上的职业画家不同,我们的标准是“对内代表国家,对外代表中国”,我们背负着以精品力作传承中国文化,传播中国精神,引领文艺风尚的神圣使命和责任。所以,我们必须以最严格、最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尽量做到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创造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meishubao/2017122616521055741.jpg

卢禹舜  刺刻在皮肤上的图画  325X225cm

中国美术报:说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在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文化要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对于这一问题,您能否结合自己实际谈谈您的理解和认识?

卢禹舜: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传统与创新的关系,一个是如何转化的问题。首先,传统是我们的精神血脉,是中国画得以生长和生存的基础,也是中国画独特艺术风格的底气所在,到什么时候,都不能丢弃,必须不断学习和深入探究,坚持对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不动摇。同时,传统又是一个不断展开、充实和丰富的开放系统,需要发挥我们兼容并蓄的文化胸怀,在传统中赋予新的时代意识、现代视角,引入各种更适应时代需求和感受方式的表现形式,包括西方的也包括民间的。也就是说,不论艺术家选择哪一条道路,都要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都要保持艺术应有的真、善、美的品格,都要遵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造原理。传统好比是人体的大动脉,创新是传统与时代、一元与多元的视阈融合。这二者缺一不可,良性循环,才能充满活力,更加健康茁壮地成长。其次,创造性转化要敢于打破很多界限和壁垒,比如学科的、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要有国际性开放的视野,敢于尝试新技术、新鲜事物,还应有推己及人、换位思考的意识。比如,我的部分作品开发的艺术衍生品,有“水墨禹舜”服装,有“八荒通神”酒和茶,还有家居用品等。我的作品元素还介入了网络剧《热血传奇》的场景和道具,这使得中国画艺术以一种更贴近生活的方式,走进更广泛年龄段的人群,并在无形中传递了一种蕴含传统文化精神的审美风尚。我觉得这也算一种创造性的转化。

meishubao/20171226165323325.jpg

卢禹舜  风格城市,肌理质感,率性鲜明,血肉丰满  435X290cm

中国美术报:对于今后的创作,您有什么新的设想吗?

卢禹舜:其实没有太多预先的计划或设想。我觉得艺术的发展有它自身的规律,个人风格的形成,题材的选择、确定和拓展都受到这个规律的影响。当然,外界环境的触动或推动也很重要。对于我来说,画画就像氧气,不可或缺,不断突破自己,不断向完美迈进,不断让更多的人在我的作品中感受到温情、力量和美,就是我生活最大的乐趣。

meishubao/2017122616570786015.jpg

卢禹舜  风格城市,尤怜生灵匠心营造  435x288cm

中国美术报:最后,作为一名资深文艺工作者和美术教育工作者,您对青年艺术家有没有一些忠告或者说建议?

卢禹舜:我也从青年走过,我深深理解青年艺术家在从艺过程中会经历的迷茫、困惑甚至无奈与无助,只不过,我们那一代艺术家更幸运些,不像现在的青年艺术家,面临这么多的诱惑和浮躁的社会风气。不过,无论到何时,艺术家最终要靠作品立身、靠作品说话的。所以,我常常提醒和告诫我的学生:如果真的想在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长的话,一定要坚守住艺术的学术性,要去发展和培养自己的风格与个性,千万不能被市场所左右,否则只会昙花一现。

中国美术报:好的,非常感谢您。

meishubao/201712261655566195.jpg

卢禹舜  天地大美 心驰神往 笔遂墨顺2  356x96c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