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历史 而非仇恨——吴为山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主题雕塑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发表时间:2017-12-12

meishubao/2017121310292732554.jpg

1937年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侵入南京,实施了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万生灵惨遭屠戮,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最黑暗的一页。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今天,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的大型纪念雕塑中国迎来了第四个法定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也是南京大屠杀80周年。80年后的今天,我们悼念死难的同胞,是为了牢记历史,捍卫和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的大型纪念雕塑

2005年,吴为山受中共江苏省委、省政府委托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创作大型纪念雕塑。纪念雕塑由《家破人亡》《逃难》《冤魂呐喊》《胜利之墙》四个部分组成。2007年12月13日落成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构成悲壮的历史巨章,大型雕塑《家破人亡》成为整个纪念馆的标志。

这组群雕获住建部、文化部颁发的“新中国60周年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最高奖),受到世界30多个国家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作品在2012年9月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2012年11月意大利罗马国家博物馆威尼斯宫以及2014年10月韩国浦项美术馆等机构举办的“文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国际巡展”上展出,引起强烈反响和振动。

meishubao/2017121310260233423.jpg

雕塑作品名称:《逃难》组雕

材质:青铜

尺寸每组2.2米左右 计十组

创作年代:2005年

立像地点:中国 南京

整个组雕,没有出现一个日本侵略者的形象,皆表现我遇难同胞,表现我中华儿女。2007年12月13日开馆前后,有许多日本观众和记者在雕塑中专门寻觅他们先辈的形象。据说,中国文艺作品(尤其是电影)中所刻划的“日本鬼子”大令今天的日本人伤感。而在这组组雕中,从遇难者群像的惨烈足以佐证日军之凶残与兽行。日方记者无可挑剔,在于我们是以和平祈望而塑魂的。是为纪念我同胞而塑魂的。它的潜台词则为:

  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

  塑造手法中刀砍、棒击、棍敲与手塑相并用,其雕痕已显心灵伤痕,是民族苦难记忆,是日本军国主义暴行的罪证记录。塑造的悲与愤产生速度与力量,在《辛德勒名单》的主题音乐的回响中完成每一个形象……38度高温酷暑的露天劳作,深夜连续十多个小时的创作已注定了艺术家情感和民族情感、人类情感的相融,并将此投射到作品。为此,我写下:

  我以无以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

  我以颤抖的双手抚摩那三十万亡灵的冤魂,

  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

  我祈求,

  我期盼,

  古老民族的觉醒!

  精神的崛起!



我以无以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

我以颤抖的手抚摩那三十万亡灵的冤魂

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

我祈求

我期望

古老民族的觉醒

——精神的崛起!!!

——吴为山


作品介绍:

《逃难之一——求生》:

1937年12月13日,

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开始了!

手无寸铁的平民啊,

逃难,

是求生的唯一


《逃难之二——挣扎》:

惨啊,我可怜的妻!

恶魔奸了你,捅了你……

我们死也要在一起!

——一个无奈的知识分子临终前的挣扎


《逃难之三——--孤儿》:

恶魔的飞机又来轰炸了……

失去双亲的孤儿,

在禽兽的杀声里

在尸横遍地的巷道里

在已经麻木了的惊吓与恐惧里……


《逃难之四——祖孙》:

十三岁的少年背着被炸死的奶奶,

逃难——逃难——逃难


《逃难之五——母与子》:

逃啊!

恶魔来了……


《逃难之六——老母亲》:

八十岁的老母啊,

赶快逃离这恶魔的血腥!


《逃难之七——圣洁》:

圣洁的灵魂岂容禽兽的凌辱?!

只有死!

只有死!!

只有死可洗去这污浊!!!


《逃难之八——最后一滴奶》:

寒冷、惊恐将这哭僵的孩子凝冻!

可怜的宝宝

怎知母亲已被捅死

血水、乳水、泪水

已结成永不融化的冰


《逃难之九——小孙儿》:

纵火、抢劫、强奸、活埋……

三个月的小孙儿也被那恶魔杀了。


《逃难之十——抚魂》:

啊,

闭上眼睛,

安息吧!

冤魂!

可怜的少年!

——一个僧人逃难的路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