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瑞田:请把博物馆的大门敞开

​作者: 张瑞田 策划:李腾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发表时间:2017-08-16

摘要:【编者按】近日一则新闻引起编者关注,台北故宫开放7万张文物图供免费下载,引起广大艺术爱好者和专业人士关注。台北故宫博物院认为,文物不应在博物馆里,而是全民共享的温暖疗愈物。无独有偶,今年早些时候,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已宣布将其收藏的37.5万件藏品的高清图像资源免费开放版权。这意味着只要观众有需要,可以免费下载并不受限制地使用和分享这些高清图像,这样的做法无疑缩短了博物馆与大众的距离。相对而言,我国目前有基数庞大的古代宝藏,基于管理原因被封存于各个公立博物馆的仓库中,偶尔通过大型展览对外展示,观众往往需要到展览的地方才能看到。众所周知目前网络时代信息传递日趋方便,基于前述博物馆艺术品图片资源共享的事实,公立博物馆本来是收藏文物用于丰富人民文化需求的公立机构,但是相对封闭的管理方式却设立了一个门槛,是否可以参照上述方法对观众公开其中部分资料以便于查阅?本期围绕博物馆的资源共享话题,讨论信息时代的博物馆艺术藏品信息与公众的关系。

中国博物馆服务意识缺乏,正是官僚气严重的体现。当今中国社会的官僚气仍然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官本位思想下格式化的管理体制,规定了不同阶层官员的权力,他们发号施令,指手画脚,俨然一副“老爷”的嘴脸。什么是“老爷”嘴脸呢?简而言之,就是对低于自己的人视同棋子,可以呼来唤去,而且必须服从不得违反。两千多年的封建道统,我们习惯了称呼国家管理人员为“老爷”,他们也习惯性地称呼我们为子民。

进入现代社会,官员会被视为公仆,理由是,国家管理人员由纳税人养活,理应向我们提供优良的服务。然而,中国的封建政治文化毕竟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试图剔除糟粕,并不容易。因此,当代有良知的传媒依然对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权力保持警惕,依然对官僚主义进行解剖和批判,推动建设决策公开、权力公平,有制度保证和舆论监督的现代社会。

博物馆是具有收藏功能和研究功能的公共空间,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产物,其藏品属于公众,必须时时对外展出,并无条件接受研究者和欣赏者的查询。遗憾的是,我们的博物馆,能够满足研究者和观众需求的并不多,更多的博物馆仅仅是静态的收藏者,静止的展览者,是具有行政级别的文化机构。

然而,问题就在于它是具有行政级别的文化机构。这些单位只要带上“行政级别”的高帽,对观众就不那么尊重了。这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有几个表现:

首先,对观众提防,似乎每一位参观者都是不怀好意的不速之客。因此,进入博物馆,如同进行登机安检那样,有点过敏。最让人不能接受的是,对正在参观的观众也不断干扰,离展品近了,不能拍照了,停留时间过长了,等等。再者,馆藏展品更新时间过长,也有长时间不更新的现象存在。原因不复杂,有行政级别的单位,往往滋生消极怠工的习惯性意识,养尊处优,缺乏事业心。更甚者,封锁藏品,对外不公开。疏远研究者和观众。

victory 2.jpg

在卢浮宫胜利女神像前合影的观众

古画合影.jpg

在卢浮宫大型古典油画前合影的观众

其实,不管什么级别的博物馆,第一要务是保护好馆藏文物,第二要务就是加强服务意识,向观众敞开大门。我们的博物馆常常令人失望。淡薄的服务意识,噤若寒蝉的管理心态,一而再、再而三地画地为牢,无法实现博物馆的服务职能。除此而外,一些博物馆还制作了贵宾卡,向少数特权者献媚。这正是博物馆官僚气严重的表现,很奇葩,特奇怪。

西方发达国家的博物馆,有没有行政级别,我不清楚。不过,他们的大气,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小气。比如法国卢浮宫博物馆,他们把馆藏文物视为公共资源公开展示,任何守法观众,均可以近距离观赏、拍摄展品,下载藏品图像使用,查询这些藏品各方面数据,真正做到了博物馆为民所建,文物为民所用,收藏文物为社会所有。

我们正在做中国梦,依我的理解,中国梦就是服务意识的觉醒。任何一个文明、富强的国家,都会把高高在上的官僚主义看成阻碍社会进步的消极力量,那种目中无人,以民为草芥的等级观念,需要讨伐和清理。博物馆是国家文明的实体,我们的历史,我们的精神世界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藏品。因此,把博物馆大门敞开,更好地服务于世人,恰恰是我们的自信所在。

(摄影:李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