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城市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公共艺术——首届中国城市公共艺术展启示录

刘晶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发表时间:2017-06-12

谈到“城市公共艺术”,我们的印象多数仅仅停留在城市雕塑上,5月27日,亮相在今日美术馆的“首届中国城市公共艺术展”刷新了我们对城市公共艺术的理解。 

meishubao/2017061213263915315.jpg  

追溯历史,寻找路径

中国社会的发展,始终坚持社会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的并行建设与创造。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城市雕塑与纪念碑逐渐发展为城市的公共标志与理念核心,它与公园、博物馆、纪念馆、社区等结合,涌现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代表性作品。但也不可否认,在近几十年被快速矗立的城市雕塑中,存有不少鱼目混珠、滥竽充数者,它们或者在艺术的创造上无法顾及、保证公共艺术的安全性,或者在追求“竖起来”的简单逻辑下,忽视了艺术美感与文化精神的表达,忽视了艺术对精神生活的提升与推动。这些正面与负面的现象,无疑都为当下思考城市公共艺术以及策划相关活动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meishubao/2017061213264018570.jpg

本次展览作为国家艺术基金支持项目,由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主席吴为山作为学术主持与总策划,艺术家马得担任执行策划。展览组委会以“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在公共事务与空间中所呈现的开放性与城市化进程”为主题,邀请了40余位个人和机构的60余件(组)公共艺术作品进行展示。

meishubao/201706121326395601.jpg

细数参展的40余位艺术家,吴为山、王中、何鄂、单增、景育民、向京&瞿广慈、刘永刚、邵译农、邵亦杨……首先引起笔者关注的是展览艺术家的年龄跨度,“60后”“70后”“80后”,甚至“90后”皆有涵盖,然而马得却表示,“我们并没有做一些年龄跨度上的选择”,“我们选择这些作品,只是因为这些作品都对时代公共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是我们研究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绕不开的点”。公共艺术到底在城市转型发展中扮演什么角色,沿着展览的主线,在现场所展示的近年来中国城市公共艺术、城市雕塑建设所取得的成果中,以及对中国城市公共艺术建设发展脉络的集中梳理中,我们好像看到了一些客观的答案和事实。“这只是一个开始,而采用这样的方式呈现,便于我们在这个展示过程中进行修正。”马得如是说。

meishubao/2017061213263830565.jpg

吴为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主题雕塑》作品

吴为山强调,城市公共艺术在无形中成为人们出行观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同时连接着城市的历史文脉与未来发展的方向。“城市公共艺术一方面要打开城市与艺术的开放性、延展性、趣味性,另一方面则要有清醒而深刻的历史意识,连接日常生活与崇高理念,将思想与生活不断向前推进”。

meishubao/2017061213264049289.jpg

展览现场

多样化表达,探寻城市公共艺术发展新区间

城市建设始终离不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公共艺术的创作也同样与科技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如何使用最新的科技,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某种程度上,公共艺术对科技的关注、采用,是公共艺术探索科技美学的重要前提,在这一点上,它与城市建设具有类似的目标追求,即通过最新、最前沿的科学整合,更好地为城市与公共艺术的创造服务。

meishubao/2017061213263892765.jpg

艺术家向京&瞿广慈作品

另一方面,当代装置、新媒体艺术、景观艺术……展览所呈现时代发展所带来的全新的艺术面貌,是对艺术家个人创作从专业领域走向公众领域的蜕变与推动,体现了艺术在当代城市发展中所扮演的跨平台角色,以及对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研讨。艺术家董丹丹和宋禹杭的作品《觉醒》,呈现了一只破墙而出的眼睛,十分吸引观众的眼球,与之相配的还有一个艺术家街头创作的视频,从工作室走向街头,这不仅是创作空间的延伸,还有与街头观众发生的灵感碰撞。陶都罕带来的作品是一串多种造型灯的组合,表现了在艺术家想象中万事万物的多样的生长过程。她告诉记者,这是她对世界的一个基本认识,期待可以将这个作品在公共空间做一个还原和放大。城市公共艺术当然不应该仅仅是艺术家的个体表达,关键属性当是“公众性”。

meishubao/2017061213264042409.jpg

艺术家周文斗作品

此外,将城市公共艺术搬到美术馆进行集中展示,这无疑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和体验。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大胆宣称,“我们要推倒美术的墙”,这是一个宣言,更是一种态度,让街头的艺术进入到美术馆,给它一个合法性,同时让城市公共艺术在美术馆内与观众产生呼应,在这样的出入循环中,衍生出新的文化思想,带动大众审美提高。展览学术组成员张未表示,“其实,被装进美术馆的并不是作品,而是讨论,是观众对中国城市公共艺术的认识和讨论”。

meishubao/2017061213263864199.jpg

艺术家董丹丹&宋禹杭作品

中国城市公共艺术发展需要更多人才 

张未告诉记者,与以往不同,此次展览的设置更多强调的是“城市”和“公共”,其次才是'艺术”。他阐述道,“城市公共艺术既然最终要呈现在城市的公共领域,它就应该有包括历史背景、艺术发展脉络、社会的需求等在内的自身逻辑,这个一个整体力量的配组”。

meishubao/2017061213264383808.jpg

艺术家张沐辰作品

meishubao/2017061213264360349.jpg

艺术家王恩来作品

目前,在我国空间美学的探索上,当代城市公共艺术虽然具有它自身的表现特征和艺术优势,然而这一价值始终没能在城市建设历程中得到更为广泛的重视。一方面,城市的快速发展,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城市建筑的规划上,而对于公共艺术的质量把控或有缺失;另一方面,中国还大量缺乏专门从事城市公共艺术创作的人才或团体,使得许多操作细节与创作思想都未曾深入展开、发展传承,这是当下中国城市公共艺术整体水准不高的重要原因。据了解,虽然在我国的高校中开设“公共艺术”专业的比例较多,但在人才培养和实际教学方面依然还存在着较多问题和困难。公共艺术专业要求从业者具备一种综合修养,在不断扩充知识面的同时,对环境艺术中的专业内容要有较全面的掌握,等等。因此,主办方希望借助“中国城市公共艺术展”,呼吁教育机构、高校等重视城市公共艺术人才的培养,重视对公共艺术中的各类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与关注,为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发展输出更多创新性人才。

 

 meishubao/2017061213263813976.jpgmeishubao/2017061213263834281.jpgmeishubao/2017061213263895833.jpgmeishubao/2017061213263812908.jpgmeishubao/2017061213263889614.jpgmeishubao/2017061213263886449.jpgmeishubao/2017061213263960633.jpgmeishubao/201706121326387901.jpgmeishubao/2017061213263859729.jpgmeishubao/2017061213263877503.jpgmeishubao/2017061213263875540.jpgmeishubao/2017061213263985803.jpgmeishubao/2017061213263991519.jpgmeishubao/2017061213263940766.jpgmeishubao/2017061213263915071.jpgmeishubao/2017061213263924101.jpgmeishubao/2017061213263934733.jpgmeishubao/20170612132639660.jpgmeishubao/2017061213263913205.jpgmeishubao/2017061213263927290.jpgmeishubao/201706121326398299.jpgmeishubao/2017061213263963795.jpgmeishubao/2017061213263979590.jpgmeishubao/2017061213264013287.jpgmeishubao/2017061213264084950.jpgmeishubao/2017061213264095200.jpgmeishubao/2017061213264066985.jpgmeishubao/2017061213264030005.jpgmeishubao/2017061213264080499.jpgmeishubao/2017061213264019656.jpgmeishubao/2017061213264096551.jpgmeishubao/2017061213264044746.jpg


艺术家卢征远作品




艺术家 谢伟&李院立 作品

方二&孟瑾作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