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时近现代书画夜场:饱览“大千世界”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发表时间:2017-05-12

摘要:匡时“澄道”—— 中国近现代书画夜场甄选多件大千先生铭心佳作,涵盖早期法古至晚期泼彩各个阶段的作品,再现大师风采。《法古四屏》体现了张大千临古而不泥古的风格。《陈居中二马图》画马当以唐人法,盖于物理、物情、物态三者,足以见大千的摹古功力。《北齐校书图》大千对故事加以提炼,“笔简而意不简” 无论从线条、设色以至衣饰及开脸处理等方面,深得唐人笔意,乃为大千早期人物画之佳作。

meishubao/2017051211193760562.png

“东方之笔”张大千

“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

张大千的艺术生涯伴随着不断变革,他的创作集文人画、作家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诗文真率豪放,书法劲拔飘逸、外柔内刚、独具风采。他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大千先生无疑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

“大千世界”

meishubao/201705121121587045.jpg

匡时“澄道”—— 中国近现代书画夜场甄选多件大千先生铭心佳作,涵盖早期法古至晚期泼彩各个阶段的作品,再现大师风采。《法古四屏》体现了张大千临古而不泥古的风格。《陈居中二马图》画马当以唐人法,盖于物理、物情、物态三者,足以见大千的摹古功力。《北齐校书图》大千对故事加以提炼,“笔简而意不简” 无论从线条、设色以至衣饰及开脸处理等方面,深得唐人笔意,乃为大千早期人物画之佳作。

泼彩雨荷

meishubao/2017051211234563682.jpg

张大千  泼彩雨荷

纸本镜心 1982年作

备注:

1.上款馥生为屠馥生,香港著名实业家,收藏近现代名家书画甚多,与张大千素为友善。

2.香港佳士得,LOT622,2005年。

3.另幅雨荷可参见《张大千110岁书画纪念特展》(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二OO九年),页237。

71×136 cm

《泼彩雨荷》写于一九八二年,乃大千谢世前一年,大千晚岁囿于目疾,加之其天纵之才,促成变法,烩敦煌重彩设色,西方抽象技法,及中国传统写意于一炉,创泼彩花卉,尤以荷花为此种画风的最好载体,表现了大千泼彩的最佳神韵。

陈居中二马图

meishubao/2017051211260179712.jpg

张大千  陈居中二马图

纸本立轴 1938年作

出版:

1、《张大千画集》P5,香港集古斋美术出版社,1982年;

2、《张大千精品集》P87,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

181×82.5 cm 

大千先生曾论画马云:“画马当以唐人为最,盖于物理、物情、物态三者有得,是以为妙,末人惟李伯时一人而已,元明以来,殆无作者,无论有清,赵吴兴名盛一时,观其题语,往往自负,以予鄙见,尚是纸上讨生活耳。”

meishubao/2017051211274770442.jpg

 大英博物馆藏 宋 陈居中款 《番骑图轴》

此幅《陈居中二马图》是张大千忆及曾经所见南宋画家陈居中所作二马图后绘之。此幅更是取意淡远,近处一片静静河水,用留白法画之;继之则是一白一棕两匹骠马,悠然在青翠的草地;远方是开阔的浅滩。整幅画面的骏马居于焦点,枯树连接画面的构成。骏马头小清秀,颈长弯曲,躯干粗实,四肢细长,举步轻快,姿态优美,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

北齐校书图

meishubao/2017051211294592945.jpg

张大千 北齐教书图

纸本立轴 1943年作

出版:《张大千精品集》(贰)P178,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年。

来源:香港拍卖,1989年,秋拍lot.38。

109×49.5 cm 

张大千喜好以高士为题材进行创作,借以抒发纵情于物外的情致,也是其超凡遁世情怀的自我映照。此幅《北齐校书图》是难得的佳作,“笔简而意不简”,画面宁静祥和、清新秀雅、意寓深远、情趣盎然。画中所记录的是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文宣帝高洋命樊逊等人刊校五经诸史的故事。

meishubao/2017051211314058142.jpg

此画线条流畅,造型准确,人物生动传神,为张大千人物画精品。全图人物线条简劲圆浑,转折之处顿挫有力且富节奏感,设色极见用心,薄敷淡彩,显得轻柔飘逸,人物高贵典雅而又静谧祥和。整体传达出静谧祥和的美感,深得唐人笔意,乃为大千早期人物画之佳作。尤其是案上之荷、竹,成为统一整幅画面必不可少的意象,所暗示的文化内涵,更与士大夫形象组成一个丰满完备的意象系统。

山水四屏

meishubao/2017051211335236782.jpg

张大千  山水四屏

纸本立轴  1941年作

出版: 《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集》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

展览: “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

102×34 cm×4 

《山水四屏》作于1941年正月初九立春之后,时值寒冰初融,春意渐浓之时。又从“沱水邨居”可知张大千此时正逸居于蜀中。又据载,张大千携家人及众弟子于1941年3月抵达敦煌莫高窟,临习壁画。故而此山水四条屏应成于辛巳年二、三月间。画成一月左右,张大千便远赴敦煌。这组山水条屏作于张大千仿古后期,即开始自出机杼之时,代表了其山水画仿古-创新时期的典型面貌。

meishubao/2017051211362061432.jpg

meishubao/2017051211362978210.jpg

meishubao/201705121136407418.jpg

meishubao/2017051211365089585.jpg

通读此山水四条屏,无论从画风还是款识来看,均处处体现了张大千临古而不泥古的风格。从松针的画法,人物的塑形,线条的勾勒,山石的皴法以及苔点的斑驳中,尚依稀可见石涛、张大风、石溪等前贤的些许影响。但这些影响绝对不是简单的移植和复制,而是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的再创作,此作乃张大千20世纪40年代初期摹古-创新的山水佳作。

两代墨缘

meishubao/2017051212495552629.jpg

张大千、李顺华、郎静山、高岭梅、张三姑围观福州诗人、书法家题扇。

此次澄道夜场中,将有两件张大千《折柳》、《阔浦遥山》亮相。据悉这两件作品均由张大千世讲李顺华先生友情提供,记载了李家与张家的两代墨缘。

折柳集

meishubao/2017051212521437363.jpg

张大千  折柳集

纸本册页 1955年作

备注:

1.李顺华上款。

2.张大千自题册首并题跋。

3.由大千弟子李顺华先生友情提供。

书法:18×23.5 cm×8 

绘画:18×23.5 cm×6 

李顺华的父亲李凌云,自幼跟随祖父从事古玩生意,是往来上海与美国之间重要的古玩商人,生平将蒋谷荪、张葱玉引为至交。1940年初,张善孖到美国作抗战宣传和募捐,因为李凌云长期生活在美国,亦时常往返于中美之间,熟悉美国的情况,自然而然替张善孖奔走、联络,为抗战募捐献策出力。李凌云与张善孖认识到熟悉即是此时,随着与张善孖交往益深,李凌云与张大千也日益熟络起来,共同的理想培养出深厚的友谊,张善孖与李凌云以及后来两家人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交谊都奠基于此时。1953年李顺华先生时在香港,接受父亲李凌云先生的建议,赴南美跟随张大千学习,远渡重洋拜入大千门下,执弟子礼。

meishubao/2017051213083452831.jpg

meishubao/2017051213085614532.jpg

meishubao/2017051213091089653.jpg

《折柳》即为李顺华同客巴西一年后,负笈北美时的辞别留念。大千在题跋中引用吴则礼诗句“更觅何时是太平”,有感当时客居南美的无奈,想必是内心希望国内太平的时局,期于与大陆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

阔浦遥山

meishubao/2017051213110127661.jpg

张大千  阔浦遥山

纸本册页 1966年作

备注:

1.李顺华夫人陈雪梅上款。

2.张大千自题册首。

3.由大千弟子李顺华先生友情提供。

书法:24×36 cm×9  

绘画:24×36 cm×6 

此次春拍,蒙李顺华先生友情提供匡时拍卖的另一件山水册《阔浦遥山》创作之时也是大千先生画风转变的求变之作,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一生不懈追求绘画艺术最高境界的大千先生,开始了他新的艺术探索。最终大千先生创造出了属于他自己的泼墨泼彩绘画风格。在这本册页上,大千先生的绘画技法已经游离于传统,晕染已不再强调每一条山石褶皱的结构,而是模糊细节,注重大层次的渲染。墨于花青色相融,更是有了初始的泼墨韵致。墨、色温润,山色浓郁,有薄暮之感,皆又“不求似”,自然天成之趣,是大千先生画风转变的早期泼墨珍品。

meishubao/2017051213131129584.jpg

张大千自题册首


《阔浦遥山》创作之时也是大千先生画风转变的求变之作,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一生不懈追求绘画艺术最高境界的大千先生,开始了他新的艺术探索。最终大千先生创造出了属于他自己的泼墨泼彩绘画风格。在这本册页上,大千先生的绘画技法已经游离于传统,晕染已不再强调每一条山石褶皱的结构,而是模糊细节,注重大层次的渲染。墨于花青色相融,更是有了初始的泼墨韵致。墨、色温润,山色浓郁,有薄暮之感,皆又“不求似”,自然天成之趣,是大千先生画风转变的早期泼墨珍品。


meishubao/2017051213143391701.jp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