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雅集”?记中国国家画院首届荷园雅集

胡立辉 刘肖肖 吕婷茹  来源:中国美术报 发表时间:2017-04-19

meishubao/2017041915255231867.JPG

荷园雅集活动现场

“雅集”作为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特殊景观,其历史可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作为传统文人的一种文化情结,雅集之上存留了大量名垂千古的文艺佳作。至民国初年,南社“雅集”以登报启事为召集方式,更体现了其与时俱进的时代意识,浸染着极为浓厚的时代特质。

然而今天,我们不仅渐渐失掉了“雅集”的形式,更关键的是失掉了传统文人“雅集”的心态。当代文人是否还需要用“雅集”的方式切磋文艺,现代“雅集”又该是何种形态,现代“雅集”如何在更为广阔的社会空间中产生影响,这些问题显然都需要基于今天的文化土壤加以思考。

 meishubao/201704191529156252.jpg

荷园雅集活动现场

何谓“荷园雅集”?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国家画院由颐和园藻鉴堂迁到北京西三环北路54号院,数十位美术大家在这里留下了足迹,留下很多名作佳构,也营构了浓厚的艺术环境。近日,由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召集的首届“荷园雅集”在该院举行。首届“荷园雅集”上,胡振民、连辑、龙瑞、赵力忠、林岫、杨晓阳、卢禹舜、陶勤、张江舟、赵卫、曾来德、张兵、王平(书画频道董事局主席)、陈风新、白十源、乔宜男、王平(《中国美术报》执行总编辑)、董雷等人在列。

谈及“荷园雅集”之名,杨晓阳细致地介绍了“荷园”的来历:“中国国家画院的水系建设很好,夏天荷花盛开,又有鸳鸯、鸭子等禽类栖息,平添了园子的趣味。我常常在荷园里念着‘荷花’一词,念着念着就念成了‘和平、合作、和谐’,这是我们的美好愿景,亦契合画院的氛围,后又有沈鹏先生写‘荷园’二字,于是就有了这个名字,‘荷园’可算中国国家画院的别称。”

众所周知,传统雅集蕴涵着中国文人“外适内和”的精神诉求,其中尤以自由、和谐为重。这似乎也正切合了“荷园”所追寻的和谐之意。

 meishubao/2017041915301888976.JPG

meishubao/2017041915304958045.jpg

荷园雅集嘉宾共同欣赏中国国家画院藏画

古琴琵琶 趣事新说

首届荷园雅集,诸方家观赏了中国国家画院藏画,大家观前人笔意,复谈当下的创作。雅集现场,琵琶、古琴演奏家抚琴助兴,《流水》《春江》于荷园水榭旁将众人带入了“畅叙幽情”的情境,大家品茗茶,回顾画院旧闻雅事。兴之所至,胡振民、林岫、连辑更是自作诗文、对联。

中国国家画院古色古香的“门楼”与园中“戏楼”皆为白十源所捐赠,他与大家一起分享了徽式建筑的特点、兴衰。

正值春意盎然的时节,赵力忠回忆起叶浅予先生的踏青故事。他讲叶浅予每年春秋喜欢号召画友郊游,每次出游都有题目,“有一次去十渡郊游,因叶先生很反感市面上将钟乳石加工后做成奇形怪状的工艺品,认为那是对大自然的破坏,郊游过程中,叶先生用奖励的方式,鼓励大家在游玩过程中收集造型独特的石头,郊游遂成了捡石头比赛”。陶勤分享了华君武旧事,“华君武先生曾说自己的艺术创作走过一段弯路,上世纪50年代因受苏联影响,其创作渐渐向写实性漫画方向靠拢,浑然不知把自己崇尚简洁的风格都失掉了。1995年,波兰一位漫画家访华,看了华君武很多漫画后说,‘你的东西不如以前好了’。华先生醍醐灌顶,当即感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林岫讲自己唯有一个遗憾,即认为现在的题诗画越来越少。“前辈老画家离我们并不久远,那时他们提笔即能写诗。以画画赚钱养家的齐白石,宁可少画画也要读诗,他的画有了诗文化的支撑得以成就如斯。齐白石能行,我等为何不行?中国文化若断代,将是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胡振民、龙瑞畅谈人生感悟,言语之间,人生艺趣,往事悠游……

 meishubao/2017041915320544937.JPG

meishubao/2017041915323019245.jpg

荷园雅集嘉宾提笔赋诗作文 

今天为什么要重提“雅集”?

古代雅集曲水流觞、诗酒合唱、书画遣性、文艺品鉴,偶有歌舞助兴,淋漓尽致地呈现着古代文人雅逸的艺术状态、生活状态。

在张江舟看来,雅集一个重要的特征即随性,而这种随性恰恰又暗合了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其中“真性情”的抒泄正是今天艺术家所需要的。曾来德认为,平时的聚会虽多,但没有自由空间,没有自然状态,缺少“雅”。“政事向来趋于严肃,民间又过于野逸,雅集应为二者间最好的转换平台”。

语境转换至当下,“笔会”即成为由“雅集”演变而来的一种常见形式。但遗憾的是,现代笔会却早已不复见雅集之“雅”。古人雅集,最讲究闲适融洽、淡泊名利。然而,伴随着当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历史上人文环境的丧失,以及文化艺术品格上的差异,现代笔会涌现出诸多弊端,而饱受诟病。

现代笔会多为商业赞助,参与主体多是以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其中夹杂着不少画商,他们大部分人既无风雅之心性也无文艺之专长,基于商业利益的诱惑附庸风雅,完全背离中国传统艺术的内在精神,从而导致了中国画坛的陈腐不正之风和粗制滥造之作的产生。

荷园雅集规避上述商业笔会之目的,单纯邀请众方家切磋技艺,把脉当下艺坛之症结。作为文化部直属的公益型创作、研究机构,中国国家画院在公众对笔会质疑声日渐高涨的当下,重新倡导纯粹以文会友的真正雅集,需要勇气,同时显示出其担当意识。

现代雅集如何“雅”?

今天的雅集形态,随时代环境的不同,已不能苛求照搬古人。

具体到荷园雅集,赵力忠认为,不能做成报告、讲座,自由、宽松、有情趣才最好。对于荷园雅集肩负的责任,杨晓阳亦寄予两点期许:第一,国家画院成立已近40年,一辈辈画院人留下的足迹,到了必须要总结的时候。如果不及时抢救梳理过去方方面面的情况,这些人、这些故事终将被淡忘。第二,要打破画院的界限,真正做到推倒“围墙”,跳出美术圈,向更广阔的知识界开放,邀请更大范围的名家学者参与,把画院的影响辐射出去。

回到自由的、自然的、人文的生命状态。敞开胸怀、解放笔墨,让艺事“雁过留声”是曾来德理想中的当代雅集。陶勤认为,雅集要扩大交流,更要坦诚相见。张江舟亦期望雅集能成为更多人钟爱的一种有趣的生活方式。

的确,我们今天生活得过于“写实”,在此情势下,提倡“雅集”这种写意性的、真正诗意化的生活方式尤为必要。虽然荷园雅集只是一个个例,其仍需探索更多元的组织形式,但它明确提倡的自由的、真性情的艺术和人生态度,或可成为浮躁社会中的一股清流。

当下国家层面强调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同时倡导讲好中国故事,“雅集”这一具有两千余年历史的传统形式,如果能够在今天做到去功利化,促进文艺的多学科碰撞、交叉,自由、宽松、有情趣,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回归,或许也可算是讲好中国故事,凸显文化自信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场域。

meishubao/2017041915344497084.jpg

龙瑞  释文:荷园雅集   

meishubao/2017041915354022713.jpg

林岫  释文:怡然自得

meishubao/2017041915362863765.jpg

胡振民  释文:自古雅集已有之,文传一脉代留迹。而今接力人何在,我辈荷园常促膝!  

meishubao/2017041915371118488.jpg

连辑  释文:白毫对砚邀琴响,绿柳当窗待禽鸣。荷园雅集有感遂得此联 

meishubao/2017041915374990278.jpg

曾来德  释文:观天察地节气分,古今诗人苦行吟。兰亭一序总不朽,西园雅集唱和声。竹林七贤高士卧,高山流水觅知音。文脉断续谁 能继,今日荷园发新声。丁酉之春中国国家画院举办首次荷园雅集,书此感怀即兴之作耳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