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公十一鹤,皆写青田真”——探析唐代画鹤名家薛稷

周扬  来源:《美术教育研究》2013年第7期  发表时间:2017-02-27

摘要:古代花鸟鱼画实际上并不是指花鸟之类,而是泛指各种动物,分科为翎毛、花卉、草虫、畜兽等。“鹤”是古代重要的信仰绘画题材“屏风六扇鹤样,自稷始也”。笔者通过对历史资料的考证和研究,分析薛稷与其绘画主题“鹤”。“鹤”画在唐代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承载着人们修道成仙的梦想,具有重要的宗教意义。唐代画家薛稷的“鹤”画更能表现那个时代的风貌特征,是那个时代此画种当中的典范。

“薛公十一鹤,皆写青田真”

——探析唐代画鹤名家薛稷

周扬


花鸟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历史悠久,有畜兽、草虫、花卉、翎毛等分类。以“鹤”为题材的花鸟画在唐代十分盛行,而画“鹤”名家薛稷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可惜薛稷的画作现已不存,我们只能从唐代墓室壁画中看到薛稷独创的“云鹤六扇屏风”图样。李太白、杜子美均对薛稷所作“鹤”样赞以美诗。这说明薛稷所画之“鹤”成为当时的典范且影响极大。虽然薛稷画作现已不存。但在对中国古代花鸟画艺术上的探究中,我们不能忽略薛稷其人其画,是人们在关注古代花鸟画的同时也关注淡出人们视线的“鹤”题材绘画。


一、唐代花鸟画“鹤”题材繁荣的原因


在中国道教神话中,鹤是人们成仙升天的运载神鸟,又因“鹤寿千岁”的传说,鹤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祥瑞之鸟。唐代贵族都希望在死后能够成仙,宾天控鹤。鹤出现在墓室壁画中的代表有富平节愍太子李重俊幕、杨玄略幕等,这说明了当时“鹤”题材的盛行。武则天特别信奉王子乔驾鹤升仙的故事,并希望自己能像王子乔一样驾鹤抵达玉都仙境,便随后专设“控鹤府”。唐代养鹤之风十分盛行,如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反映了当时宫中养鹤的情况。天宝以后,各地区开始流行屏风六鹤画,这反映了“鹤”题材绘画向平民阶层的普及。士绅文人的反复歌咏对“鹤”题材绘画的盛行起到了促进作用,使“鹤”文化渗入人们的生活和意识形态。


二、薛稷其人与绘画特征


薛稷,子嗣通,蒲州分阴人,今山西万荣西南。薛稷在景云元年封晋国公,人称“薛少保”。薛稷是历史上一位兼工诗书画且有一定影响力的全才式人物,尤以画鹤知名,曾为控鹤监的成员,并形成了自己的画鹤风格,古书记载的屏风六扇鹤样便由薛稷所创,并成为范本。《历代名画记》卷九记载:“(薛稷)多才藻,工书画……尤善花鸟、人物、杂画。画鹤知名,屏风六扇鹤样,自稷始也。”这对薛稷所画的鹤进行了充分的肯定。之后宋《宣和画谱》(卷十五)也对薛稷的话加以赞扬:“稷……善花鸟人物杂画,而尤长于鹤。故言鹤必称稷,以是得名……故稷之于此颇极其妙,宜得名于古今焉。”薛稷的鹤画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大诗人李白、杜甫均作诗赞其所画之鹤精美。例如,杜甫为之所作的《通泉县署屋壁后薛少保画鹤》一诗生动的描绘了薛稷笔下的鹤:“薛公十一鹤,皆写青田真。画色久欲尽,苍然犹出尘。低昂各有意,磊落如长人。佳此志气远,岂惟粉墨新。万里不以力,群游森会神。威迟白凤态,非是仓庚邻。高堂未倾覆,常得慰嘉宾。暴露墙壁外,终磋风雨频。赤霄有真骨,耻饮洿池津。冥冥任所往,脱略谁能驯。”薛稷作品有《啄苔鹤图》《顾步鹤图》等,但现已没有存世之作。很多古籍描述过薛稷作鹤有“顾步”“啄食”“舞风”“理毛”“警露”等不同的姿态,包括现已出土的墓室壁画都体现了薛稷的作画风格。薛稷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艺术成就,是因为他面向自然,注重写生,同时将个人感情融入其作品,抒发着其情怀。


三、薛稷的艺术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


薛稷创作“鹤”画成就很高,影响十分深远。唐睿宗时,薛稷入朝为相,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褒奖他对当时美术事业的巨大贡献。我们从他的墓室鹤画当中能了解到当时的社会风气、宗教信仰等重要的历史信息,这对我们研究那段历史过程有重要意义。《历史名画记》记载:“屏风六扇鹤样,自稷始也。”“样”,即为范本,薛稷能够开创“样”,说明了他在中国画史上的重要地位。之后,“六鹤图”便成为一种定格。五代时黃荃曾领圣旨绘六鹤于偏殿壁上,此殿遂被改称“六鹤殿”,直至1000余年以后,清代的宫廷当中还绘有六鹤屏风。这说明了薛稷其人其画对后世历朝历代的深远影响。

“鹤”画属于花鸟画当中的一个小门类,但是“鹤”画在当时的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承载着人们修道成仙的梦想,具有重要的宗教意义。薛稷的“鹤”画更能表现那个时代的风貌特征,是那个时代此画种的楷模。他的作品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所以研究薛稷其人其画尤为重要。虽然薛稷的画作没有存世,但是我们不应让这位诗书画全才淡出我们的视线。从古籍资料中可以看出,薛稷在画作中表现了形与神的完美结合。同样,我们应当学习与发展这种创作方式,在创作过程中也要把生命与精神融入其中。


参考文献:

[1](唐)李延寿.北史:薛辩传(卷36).中华书局,1974.

[2](唐)杜甫.杜甫全集.高仁,标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3]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4](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上海人民艺术出版社,1963.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艺术学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