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凌:艺术评论缺席,中国美术在世界大而不强

乔燕冰  来源:《中国艺术报》 发表时间:2017-02-07

摘要:“美术界最热闹,从业人员最多,也最混乱。什么原因呢?钱闹的。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直言不讳自己所在领域存在的问题。他介绍,因为中国艺术市场成长太快了, 2012年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成长为世界第一,超过美国。这使得上世纪80年代在宋庄吃方便面的许多艺术家一夜之间成了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所以中国当代艺术正在变味。美术界最核心的词是市场,因为市场改变了整个美术观念,改变了美术形态,甚至改变了创作风格,也改变了创作主体,使之从原本的单纯变得很复杂,从很理想化变得很世俗。

张晓凌:艺术评论缺席,中国美术在世界大而不强

乔燕冰


  “美术界最热闹,从业人员最多,也最混乱。什么原因呢?钱闹的。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直言不讳自己所在领域存在的问题。他介绍,因为中国艺术市场成长太快了, 2012年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成长为世界第一,超过美国。这使得上世纪80年代在宋庄吃方便面的许多艺术家一夜之间成了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所以中国当代艺术正在变味。美术界最核心的词是市场,因为市场改变了整个美术观念,改变了美术形态,甚至改变了创作风格,也改变了创作主体,使之从原本的单纯变得很复杂,从很理想化变得很世俗。

  “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的艺术批评把整个美术引导到理想主义层面上,那么90年代的艺术批评是‘为虎作伥’ ,其实90年代没有真正的艺术批评,艺术批评已经从主导地位过渡到像一个咖啡馆的作用,或者一个物业的服务人员。 ”这是张晓凌眼中整个美术界从理想主义到世俗主义转变中,艺术评论所扮演的角色。他表示,因为艺术家有钱后可以雇佣批评家为自己摇旗呐喊,批评家便沦为雇佣兵了。

  张晓凌指出,在这种状态下,整个当代艺术批评退出了当代创作世界,这也导致了中国美术虽然市场第一,但并不能获得其他国家的尊敬。因为没有市场高度,没有竞争高度,创作的只能是商品,或商品属性越来越严重,因为西方人比较尊重建设性艺术家。他举例,英国有位著名艺术家,其作品单件能卖到1亿欧元,折合人民币10亿元,对于活着的艺术家算是一个商业奇迹,因为即便是毕加索、莫奈、塞尚的一件作品也不及此高度,但是这样的艺术家在英国没有地位,未被写入艺术史。“所以一个民族的文化,一个民族的美术要获得别人尊重,必须提供给别人一套价值观,必须让人有精神愉悦或精神回报,如果仅仅是商品、商业运作,那么和艺术史无关,和民族的精神体系无关,因此出现了中国美术在世界大格局里大而不强的状态。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美术专业创作队伍最大,也是世界上目前最大的,达几百万人,体量够大,却并没有创作出赢得别人尊重的作品。 ”

  艺术评论的缺席,是张晓凌指出的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回顾西方现代艺术史,西方现代艺术家固然很伟大,但归根结底有一个非常强大的批评体系,他们的批评体系强大到可以让一个艺术的侏儒不到20年时间内成为一个艺术巨人,最典型的是美国当代艺术的崛起。美国二战以前整个当代艺术是欧洲的附庸,为什么从二战以后,到上世纪60年代初20年左右时间,美国成长为决定整个世界文化走向,决定整个世界艺术走向的大国?这一现象特别值得我们思考。最重要的一支力量来源于艺术评论,因为他们成功打造了一套当代艺术话语,然后放大为全世界的公用话语,不在这个话语体系里,似乎就没办法张嘴说话。所以美国人很成功地运用了批评策略,短时间内把话语体系覆盖了,批评的力量太大了! ”

  因此张晓凌强调,对于当代艺术来讲,最重要的还不是艺术形态本身,而是批评体系的建设,怎么能迅速解决当代艺术批评体系,建构一套自己的话语,这可能是中国当代批评一个巨大任务。否则我们依然还在援用西方的话语,看着别人将废纸随意压在墙上就能变身高价艺术品依然无人质疑,中国当代艺术确实到了一个历史的拐点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