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丰与鲁迅

李佰艳  发表时间:2017-02-07

摘要:裘沙在《沉痛悼念我的老师——江丰同志》中写到“江丰同志是鲁迅先生的学生,他是我所见到的忠实继承鲁迅精神的几位前辈中的一个。”①在江文、郝斌所编的《江丰年表》②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江丰的青年时代,鲁迅先生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和影响。作为新兴木刻运动中的青年,作为鲁迅木刻讲习班中的一位学员,作为一八艺社和铁马版画研究会的主要成员,鲁迅先生对于木刻青年们的指导与哺育,总是使之深刻难忘。1981年9月15日,“鲁迅文学作品插图展览”在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开幕,裘沙回忆道“那天到的最早的是江丰同志。大清早,陈列馆的大门还没有开,他带着周海婴同志从后门进来了。那几天,他情绪特别好,有时请美协的同志给我捎信,有时又托陈列馆给我转电话,一直关心着展览的进行状况。”“在那难忘的日子里,江丰同志以极大的热忱支持、关心“鲁迅文学作品插图展览”,他把《阿Q正传二百图》推荐给丁玲同志,作为她去美国访问的礼物。”③

江丰与鲁迅

李佰艳


    裘沙在《沉痛悼念我的老师——江丰同志》中写到“江丰同志是鲁迅先生的学生,他是我所见到的忠实继承鲁迅精神的几位前辈中的一个。”①在江文、郝斌所编的《江丰年表》②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江丰的青年时代,鲁迅先生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和影响。作为新兴木刻运动中的青年,作为鲁迅木刻讲习班中的一位学员,作为一八艺社和铁马版画研究会的主要成员,鲁迅先生对于木刻青年们的指导与哺育,总是使之深刻难忘。1981年9月15日,“鲁迅文学作品插图展览”在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开幕,裘沙回忆道“那天到的最早的是江丰同志。大清早,陈列馆的大门还没有开,他带着周海婴同志从后门进来了。那几天,他情绪特别好,有时请美协的同志给我捎信,有时又托陈列馆给我转电话,一直关心着展览的进行状况。”“在那难忘的日子里,江丰同志以极大的热忱支持、关心“鲁迅文学作品插图展览”,他把《阿Q正传二百图》推荐给丁玲同志,作为她去美国访问的礼物。”③

    1929年,19岁的江丰(当时名周熙)利用晚上工余到“白鹅西画会”学画。(注:此画会由陈秋草、潘思同、方雪鸪等先辈画家创办。该画会办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职工业余美术补习学校。) 当时的“白鹅西画会”主要教授铅笔、木炭素描、色彩水绘、粉绘、油绘,内容分为静物、石膏模型、野外写生、速写实习、思想习作,理论上有人体解剖学、透视学、色彩学、西洋美术史等④。由《申报》记载,在1930年七月的第四届白鹅研究所展览中,“以冯秋痕、周熙(注:江丰)、何志贞等之木炭粉水绘为较特出”⑤由此而见,江丰在当时是比较长于“木炭粉水绘“之类的。而最终,在鲁迅的影响之下,他开始从事木刻创作。1930年2月,在上海中华艺大由徐幸之、叶沉、王一榴、周熙(江丰)、陈烟桥等发起成立左翼美术团体“时代美术社”。不久,鲁迅在中华艺大做了演讲,据《鲁迅日记》1930年2月18日记录“中华艺术大学学生来邀请演讲”同月21日“往艺术大学演讲半小时”(此次演讲主要针对当时上海美术界的情况而发,在艺术流派上,鲁迅全力支持写实派,反对新派画——形式主义。)1930年3月9日记录“午后往中华艺术大学演讲一小时”,同年8月6日“下午观时代美术社展览会,捐泉十元”同月17日“得时代美术社信”,同月6日在“夏期文艺讲习会演讲一小时”(据徐幸之回忆,此次演讲题目为:美术上的写实主义问题,主要谈美与不美,真假艺术区别,并拿米勒的《拾落穗》与香烟月份牌比较,从2月18日在中华艺术大学的演讲中和此次对月份牌的批评,鲁迅对当时流行美术形式的看法可见一斑).1930年8月,左翼美术家联盟成立(成立月份有争议,《江丰年表》为7月)从《鲁迅日记》中的相关记录可知,当时鲁迅是与时代美术社和后来由时代美术社、上海美专、新华艺专、上海艺大、中华艺大、白鹅画会、杭州一八艺社等艺术院校的部分师生和进步青年组成的左翼美术家联盟是有比较密切的联系与交往的。同时在鲁迅的演讲中,告诫青年工作者作品要能反映生活,应“为社会而艺术”,认为青年美术家应当注意:一、不以怪炫人;二、注意基本功;三、扩大眼界与思想。画家如仅画几幅静物、风景和人物肖像,还未能尽画家的能事。艺术家应注意社会现状,用画笔告诉群众所见不到的或不注意的社会事实。今天的画家,不应限于山水花鸟,而应是再现社会的情况与画幅之上。⑥从这些我们也可以看出后来江丰的一些文艺思想痕迹。 

    江丰在《鲁迅先生与“一八艺社”》中谈到“‘一八艺社’是‘美联’(‘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的简称)公开活动的美术团体。同鲁迅先生来往返密切的冯雪峰,当时代表“文总”(“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的简称)领导的‘美联’,因之常到“一八艺社”来。通过冯雪峰,鲁迅先生得知他从一九二九年起提倡木刻的苦心,有了实际的反应,就托冯雪峰赠送给“一八艺社”几本外文绘画书,表示对它的关心和支持。”据江丰记载,在“上海一八艺社研究所”成立之初,即1931年左右,当时的社员们,已经避开当时一些美术创作的潮流,“社员们为了与当时泛滥于艺坛的裸女图、少女像、静物画、西湖风景、罗马夕照以及‘骷髅与美人’之类‘名’家作品相对立,作画好取失业工人、行乞老人、捡破烂儿童、贫民区、工厂小景等为题材,以为这就是所追求的革命的现实主义艺术。正在此时,见到鲁迅先生自费出版的《梅斐尔德木刻士敏土之图》,我们顿开眼界,得到启发,认为找到了革命艺术的描写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学习范本······我们从此就下决心:放弃油画,改作木刻。”从这段文字中,除了得出鲁迅出版的木刻作品对青年画家的影响外,我们可看出在“一八社”之初,还是受到鲁迅在中华艺术大学等演讲和鲁迅本人艺术思想的深刻影响,美术作品力求开始关注生活和社会,但对现实主义艺术的创作还是停留在主题方面的探讨。可以说,鲁迅的艺术思路和他对木刻艺术的宣扬不仅对于江丰,对一八艺社的影响是深刻的。1931年6月,鲁迅为沪杭两地的“一八艺社”在上海举办了的展览会,并作《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小引》。1931年8月,鲁迅请原本来沪度假的内山书店的老板的胞弟内山嘉吉讲授木刻。江丰在《鲁迅先生与‘一八艺社’一文中,详细地回忆了当时木刻讲习班的主要内容和经过。据陈卓坤在《三十年代的江丰》一文中回忆,当时的学员聆听授课内容后受到很大启发,由于木刻工具尚未解决,鲁迅先生了解到上海永安公司四楼有德国木刻刀出售,“江丰同志马上去德思路当铺,当掉自己的衣服,我们几个人一同去永安公司把玻璃柜里仅剩下的两套,都买了下来。”除了讲授外,此次为期六天的讲习会除了让青年画家学到一些基本知识外,鲁迅先生每天带来一包袱的各国的版画作品,向学员介绍。其中就包括他从德国托人买来的珂勒惠支的代表作——《人们战争》七幅铜版画,这组版画及其珍贵,是作者签名的十份中的一份。这次讲习会,无疑给江丰以深刻的影响,在江丰的《我爱珂勒惠支的艺术》一文中,回忆道“鲁迅把这组原作带到当年八月举办的木刻讲习会上给学员们观摩,并介绍了珂勒惠支的生平和艺术。我们看了以后,非常钦佩,认为珂勒惠支的作品乃是中国革命艺术家学习的榜样。”1932年在法租界西门路丰裕里4号楼上,由艾青命名的“春地美术研究所”代替“一八艺社”恢复了重建。由于鲁迅为“一八艺社”写的展览小引刺痛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他们认定“一八艺社”“木刻青年”为赤匪共产党的代名词,改名避耳目。九一八事变后,一年为上海反日团体印过很多画报,鲁迅先生曾托冯雪峰要了些画报作为革命文物的保存。鲁迅日记1932年6月23日云“下午同广平携海婴往青年会观春地美术研究所展览会,买木刻十余枚,捐泉五元。”在“春地画会”开办费紧张之时,江丰曾向冯雪峰谈及经费困难和田汉本打算解决经费却最终失信,最终,鲁迅先生代替田汉付钱。江丰写道“到那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从鲁迅先生手里接受了二十元。”鲁迅在1932年6月17日观看了“春地画会”的展览,并赞扬了江丰的《码头 工人》,捐赠15元。1932年江丰所在的“春地画会”展览引起法租界巡捕的注意,江丰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和艾青曾写信给鲁迅,( 2月31日 鲁迅日记:“下午得介福、伽等信”,“介福”即江丰,“伽”即艾青,)他们给鲁迅写信报告难友在狱中的情况,并锁书读。最后由“春地”幸存同志想办法拉关系帮忙,并变卖两间屋子,将江丰赎出。1933年,江丰再次被捕,被关押在苏州的江苏省高等法院监狱里的江丰,想采用珂勒惠支组画形式刻一套反映1927年上海工人第三次起义的组画,遂托倪焕之代之请求鲁迅先生,望其送一本珂勒惠支画集。在《鲁迅日记》1933年12月26日有记录云“下午复罗清帧信。复倪风之信并寄《珂勒惠支画集》一本。”江丰在狱中同许多难友一起观看、并临摹练习。1936年他刻出了第一幅表现上海工人第三次起义的木刻。

    悉观江丰青年时代的艺术探求之路,无论是“时代美术社”、“一八艺社”、“春地画会”等他曾参加和组织的重要团体,都与鲁迅先生有着不断的联系和来往交流。他所在的团体在危机时得到过鲁迅先生的接济,他所参与的展览,多次得到鲁迅先生的捐助,他的木刻作品受到过先生的赞扬,他们所印的画报至今还存放在鲁迅博物馆。在江丰激昂、奋进、求索和坎坷的青年时代的生涯里,在木刻讲习所,在艰苦的狱中,鲁迅先生都给予过他精神上的希望与帮助。而江丰也同样把新兴木刻运动的精神继承和发扬。

                                        

参阅书目: 

 ①、③《江丰美术论集(上)》 《江丰美术论集》编辑组编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②《江丰年表》 江文、郝斌  《美术研究》2011年04期

 ④《艺林类稿》茅子良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  

⑤ 《申报》第二万零七十二号 第十六版 西历一千九百三十年七月七号

⑥ 《文教资料简报》(47、48期合刊)1976年6月 南京师范学院  

   《鲁迅最后二十年与美术》 杨永德 杨宁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

李佰艳

指导老师:汪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