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彩瓷三十年升值记

杜卡  来源:中国美术报 发表时间:2017-01-16

摘要:从2006到2015这十年,分别来自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3只珐琅彩小碗,陆续在拍场上缔造了三次传奇。这3只还没有巴掌大的碗(直径都在10厘米左右),一个比一个价值连城,成交总额超过3亿港元。以致清三代的珐琅彩瓷器一出现,就令人联想到“恨天高”的价格。

从2006到2015这十年,分别来自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3只珐琅彩小碗,陆续在拍场上缔造了三次传奇。这3只还没有巴掌大的碗(直径都在10厘米左右),一个比一个价值连城,成交总额超过3亿港元。以致清三代的珐琅彩瓷器一出现,就令人联想到“恨天高”的价格。如此天价并非一日造就,其背后的支撑力来自华人藏家对其三十年的钟情与厚爱。

20世纪80年代:赶超百万 

 “三四十年前,1750至1850年间的御制瓷器在收藏界籍籍无名,与现时艺术市场对三朝御瓷的热忱大相径庭。”苏富比资深专家朱汤生说。在高端的中国古董瓷器市场里,以西方买家为主流的格局持续了半个多世纪,而他们似乎更为欣赏简约素雅的单色釉和青花瓷。近年来,华人收藏家特别是内地新晋买家成为中国瓷器及工艺品在全球市场内的主流势力,他们对纹样繁复、色彩艳丽的清三代皇家珐琅彩甚为青睐。这也连带提升了洋彩和粉彩的价格。 

珐琅彩瓷的拍卖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香港。随着内地的迅猛发展,特别是1997年香港回归后,珐琅彩的拍卖成交价格也迅速上升,其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整个80年代,中国艺术品在香港的拍卖仅是处在一个起始阶段,上拍数量和成交价格都不高。有据可查的成交价超过百万元的珐琅彩瓷寥寥。最著名的是1985年5月21日在香港苏富比成交的乾隆珐琅彩花鸟纹题诗碗,当时估价70万至100万港元,最终以110万港元被大古董商张宗宪竞得。这只碗的拍卖拉开了清代珐琅彩瓷高价成交的序幕,为此后珐琅彩屡创天价奠定了市场基础。21年后的2006年11月,当这只定名为“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盌”的珐琅彩小碗出现在香港佳士得的二十周年拍场上时,被张宗宪的妹妹、香港富商张永珍以超过1.5亿港元竞得,21年时间增值了130余倍。 

meishubao/2017011614535863164.png meishubao/2017011614540928288.png

【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盌   2006 年成交价 1.5 亿元

20世纪90年代:闯关千万 

这一时期在香港拍卖成交价超过百万元的珐琅彩瓷大约6件。较之80年代,其成交价格明显上升,甚至超过千万港元。1997年香港苏富比秋拍,清乾隆珐琅彩花鸟纹题诗图胆瓶以992万港元卖出,惊艳全场。接下来,1998年秋拍,香港苏富比、香港佳士得分别成交了3件康熙和雍正年间的珐琅彩瓷。香港苏富比上拍的康熙珐琅彩胭脂红地牡丹纹碗以717万港元售出,另一件是雍正时期的一对珐琅彩胭脂红地梅花图小杯,以486万港元易手。香港佳士得呈现的清康熙黄地珐琅彩荷花纹酒杯则取得662万港元的佳绩。 

meishubao/2017011615075643372.png

【清】雍正珐琅彩月季绿竹诗意小杯   2016 年成交价 2242.5 万元

1999年,香港佳士得春拍的清雍正珐琅彩月季绿竹诗意小杯,以1784万港元被香港藏家庄绍绥竞得,成为90年代香港拍卖珐琅彩瓷的最高价。小杯直径仅6.4厘米,杯外侧一面以深浅绿色绘数株绿竹,以浓淡的珐琅红彩料绘三朵月季花,清新秀丽。空白处题诗“数枝荣艳足,长占四时春”,诗末押“翔采”闲章,卧足内落“雍正年制”蓝料款。此杯原为香港藏家徐展堂收藏,最早为美国藏家收藏,1971年曾由伦敦苏富比拍出。 

新千年前十载:突破亿元 

2000年之后,特别是2005年之后,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2005年至今,中国瓷器拍卖最明显的一个变化是,随着内地经济的持续增长,海外收藏的历代瓷器精品开始大量回流。成交价超过千万元的天价官窑名品在内地市场逐年增多。 

meishubao/2017011614575220920.png

【清】乾隆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   2005年成交价1.15亿港元

与此同时,亿元纪录也在香港诞生了。2005年香港苏富比推出的清乾隆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就飙升至1.15亿港元成交。此瓶高16.5厘米,主题纹饰及绘画风格与1997年香港苏富比成交的乾隆珐琅彩花鸟纹题诗图胆瓶相似,皆为花卉雉鸡图,应是乾隆帝亲自参与设计烧制而成的。此双耳瓶1975年首次现身于伦敦佳士得春拍时,以1.6万英镑被香港藏家竞得。2005年秋拍再次现身香港苏富比时,以8500万港元起拍,后被香港大古董商翟建民代内地藏家以1.1548亿港元竞得。 

2006年香港佳士得20周年秋拍,又适逢张宗宪八十大寿,于是特隆重呈献了“玉剪霓裳——张宗宪御制瓷器珍藏”专场,引来众多买家的激烈竞投,可谓给这个原本已经比较蓬勃的板块注入了更多信心和活力。这次推出的珍贵宫廷御制瓷器专场总成交额逾2.8亿元人民币。那件由张永珍以超过1.5亿港元购得的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盌正在其中,创下了当时清代珐琅彩瓷拍场最高价。这只碗的珍贵之处还在于,当今世上仅存一对,另一只现收藏在伦敦大维德中国美术馆内。

2010 年至今:保持高位 

meishubao/2017011615050110241.png

【清】乾隆御制珐琅彩“祥云瑞蝠”开光式“四季花卉”图纸搥瓶   2010年成交价1.4亿港元

自从那件1.5亿港元的杏林春燕图盌拍出之后,拍场上一度没有出现类似重磅的珐琅彩瓷。直到2010年一对戴润斋珍藏的清乾隆御制珐琅彩“祥云瑞蝠”开光式“四季花卉”图纸搥瓶,点亮大家的双眸。其中一件品相完美,现场竞投气氛更激烈紧凑,经过31口叫价,最终以1.4亿港元成交。另一件,由于瓶身有裂痕,成交价为3202万港元。 

 2011年,一件清乾隆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锦鸡花石”图胆瓶,在春天以2亿港元售出,再次轰动业界。这只胆瓶正是“玫茵堂”在1997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以 992 万港元购得的那件清乾隆珐琅彩画鸟纹题诗图胆瓶。15年过去了,珐琅彩瓷成为极受瞩目的焦点。在预展中,这胆瓶就已经引起了不小的轰动。1.8亿港元的估价,把近年拍卖的所有天价瓷器远远甩在了后面。虽然超高估价未能让其在拍卖现场成交,但是拍后迅速以私人洽购的形式卖出2亿港元,令人长舒一口气。 

 “古月轩”胆瓶易主后两年,张永珍雅藏的清康熙御制珐琅彩图碗,2013年4月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上以7404万港元由翟建民投得,刷新清康熙瓷器拍卖纪录。该碗曾亮相于1983年香港苏富比十周年拍卖,当时成交价为 52.8 万港元,被张宗宪购得。1999年后,张宗宪在香港佳士得举办珍藏瓷器专场,妹妹张永珍就在拍场上果决地以1212万港元买下了这只康熙珐琅彩碗。 

堪称盛世华彩的珐琅彩瓷,由于其独特的产生背景及高贵的“皇家血统”,清代以来就一直是瓷器藏家的梦寐以求之物,可谓“官窑中的官窑”。精湛的工艺、绝美的纹饰、极其稀少的市场流通数量,决定了珐琅彩一现身拍场就意味着高价的产生。珐琅彩的“升值记”还在持续上演,未来更多的惊艳表现,还需拭目以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