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墨宣纸中讨生活越来越难——在兰正辉绘画研讨会上的发言

王端廷  来源:王端廷搜狐博客 发表时间:2017-01-11

摘要: 在文化的发展走向上,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人都离不开一个问题,就是中西文化的关系,也就是中国人说了一百多年的中西文化融合的问题。我是研究西方艺术史的,我也多次去西方考察,我发现,中国文化在我们自己心目中的地位与在西方人眼里的位置,差异很大。西方文化是强势文化,而我们中国一百多年的历史都是在学习西方文化,借鉴西方文化,发展自己的文化,强大自己的民族,而西方不需要学习其他民族的文化,也不需要学习中国文化。因为西方文化本身就是一个自足的完满的系统,西方人按照他们自己的文化生存已经活成了世界强者。相反,我们中国需要学习西方文化,我们需要强大,这是一个大的文化走向。中国水墨画如何从传统向现代转化,如何从民族向世界转化,这是兰正辉的创作所需要解决或正在解决的问题。最近几年,在中国举办抽象绘画展览越来越多了,有大量的艺术家走在抽象艺术的追求与探索的路上,每个艺术家根据自己不同的个性和才情,正在探索各种各样的抽象之路。在这条路上走得最早的中国艺术家是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等人,他们在40年代末旅居留学巴黎时,正赶上西方的抽象表现主义浪潮,而在抽象表现主义绘画跟中国的传统写意画之间恰恰能够找到契合点,于是他们就把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现代艺术结合起来,创造出了一种融汇中西的新艺术。近60年来,走在这条路上的中国画家越来越多。

从水墨宣纸中讨生活越来越难——在兰正辉绘画研讨会上的发言

王端廷


  在文化的发展走向上,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人都离不开一个问题,就是中西文化的关系,也就是中国人说了一百多年的中西文化融合的问题。我是研究西方艺术史的,我也多次去西方考察,我发现,中国文化在我们自己心目中的地位与在西方人眼里的位置,差异很大。西方文化是强势文化,而我们中国一百多年的历史都是在学习西方文化,借鉴西方文化,发展自己的文化,强大自己的民族,而西方不需要学习其他民族的文化,也不需要学习中国文化。因为西方文化本身就是一个自足的完满的系统,西方人按照他们自己的文化生存已经活成了世界强者。相反,我们中国需要学习西方文化,我们需要强大,这是一个大的文化走向。中国水墨画如何从传统向现代转化,如何从民族向世界转化,这是兰正辉的创作所需要解决或正在解决的问题。最近几年,在中国举办抽象绘画展览越来越多了,有大量的艺术家走在抽象艺术的追求与探索的路上,每个艺术家根据自己不同的个性和才情,正在探索各种各样的抽象之路。在这条路上走得最早的中国艺术家是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等人,他们在40年代末旅居留学巴黎时,正赶上西方的抽象表现主义浪潮,而在抽象表现主义绘画跟中国的传统写意画之间恰恰能够找到契合点,于是他们就把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现代艺术结合起来,创造出了一种融汇中西的新艺术。近60年来,走在这条路上的中国画家越来越多。

  我注意到中国当代艺术能够走向世界的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社会性的主题内容见长的作品,王广义、方力钧、岳敏君、张晓刚、刘晓东等人的政治波普、玩世现实主义、新表现主义就属于这一类。他们揭示的是当代中国人源于现实生活的情感世界,主要表现的是一些焦虑苦闷,相对消极的情感;另外一种就是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谷文达、徐冰、蔡国强等人,用西方现代和后现代的语言对传统中国文化进行解读、重构的艺术作品,这类创作主要以形式取胜。赵无极的画是把抽象表现主义的外衣披在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外面。在赵无极的画里,人们能够隐隐约约甚至清清楚楚看到中国山水画的结构。

  兰正辉是赵无极等人开拓的抽象艺术之路上的后来者。在兰正辉的作品里,有一种西方人读得懂的,用抽象语言表达的中国人的思想。用西方语言说中国事情,这是现代水墨领域很多艺术家探索的一条路。刘骁纯先生用“体量”这个词来概括兰正辉抽象水墨画的特征,将“体量”作为兰正辉抽象水墨画一个重要的标识提出来,是很有意义的。兰正辉用“体量”取代了中国传统画所追求的气韵。中国传统艺术过分强调形而上的“道”,摒弃形而下的“器”,正是这种世界观和文化价值取向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中国科技的落后。现在,我们终于明白形而下的“器”是非常重要的。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生和科学技术的发达与西方人强调实证、强调唯物的文化观念是有因果关系的。一个气功师武功盖世,能打倒100个人,但打不过一颗子弹。从格式塔心理学和现代抽象绘画理论的角度来看,作品的“体量”,作品的尺寸,是作品的内容之一,是作品产生审美冲击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为什么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尺幅变得越来越大的原因。兰正辉有意识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是值得肯定的。另外,他把传统绘画的“笔墨”转换成了现代绘画的“结构”,把传统绘画的“写意”转变成了现代绘画的“表现”,这些都是可贵的探索。

  尽管兰正辉的探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我觉得他还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一是,在自由挥洒的同时要注意秩序的建构,他现有作品的秩序感还不够严谨。他的抽象画有西方表现主义画家苏拉热、马瑟韦尔作品的影子,但缺乏西方抽象绘画的严谨结构。二是,笔、墨、纸构成了我们传统绘画的三大物质要素,好像离开了这些东西就不是中国画了。兰正辉似乎被这些东西束缚了手脚,如果仅仅把墨当颜色来作画,是不是太单调了?我建议兰正辉不妨尝试一下从无色到有色的变化。尽管兰正辉的抽象语言是西方人看得懂的,但是与西方绘画还是有距离的。自古以来的西方绘画不管是具象绘画还是抽象绘画,通过形、色、空间、距离来塑造画面形象是天经地义的,在西方人眼里,如果一个视觉形象没有色彩是不可思议的。

  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我们的水墨画用的是纸材,而现代的造纸工艺中加进了化学材料,比如说腐蚀剂,使得现在的纸已经不可能支撑两百年以上的时间。从纸质材料的角度,西方人就觉得中国画不可靠,纸材本身就是易碎易毁的,它在空气中不可能存在太长时间。我还是同意贾方舟和邓平祥先生说的不要把艺术创作局限于是中国的还是世界的,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诸如此类的狭隘的条条框框中。实际上,对于一个中国艺术家来说,不管你是否有意追求你的中国人的民族文化身份,你都是一个中国人。中国艺术家喜欢强调什么中西融合,其实,就算你不主动追求中西融合,就算你想完全西化,其客观的结果也都是中西融合的。现在的地球已经变得太小了,信息化时代,人类文化的趋同性大于差异性,地球村容不得那么多的民族个性,人类将遵从相同的文化价值标准。我觉得,文化在强弱的竞争中,优胜劣汰是必然的,好的东西、有着普适性价值的优秀文化肯定会得到大家的拥护,相反,那些无益于人类生命存在和发展的文化就会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无情淘汰。我并不是否定任何民族文化的价值,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世界文化发展的大趋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