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丁宁、李松教授荣获首届“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

来源: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发表时间:2017-01-08

摘要:丁宁教授获奖专著《图像缤纷――视觉艺术的文化维度》认为美术及其活动的方方面面亟需从一个更为广泛而又具有深度的文化层面进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较为真实地凸示那些重要的美术作品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任何文化视角的研究的重心依然要再次落实在美术这一研究对象之上,才能真正落实艺术的文化维度的意义。因而,在经典艺术(古希腊艺术)的文化魅力、文化财产(埃尔金大理石)的归属、艺术的偷盗、艺术品的破坏、艺术品的修复、图像的文化阐释、博物馆与文化表征的展示、中国艺术与文化的观照,以及艺术教育的塑造力量等传统或全新的命题中,作者着力对艺术本身的复杂意蕴与独特价值进行了新的、或更为深入的阐发。该成果曾经获得北京大学第十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2009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丁宁、李松教授荣获首届“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

日期: 2009-12-18  


近日,首届“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揭晓,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丁宁、李松两位教授获此殊荣,全国共有17项论著荣获此项大奖。


“中国美术奖”是中宣部批准设立,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并由中国美协承办的国家级美术最高奖,含“创作奖”、“理论评论奖”、“终身成就奖”三个子项,每五年评选一次。


丁宁教授获奖专著《图像缤纷――视觉艺术的文化维度》认为美术及其活动的方方面面亟需从一个更为广泛而又具有深度的文化层面进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较为真实地凸示那些重要的美术作品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任何文化视角的研究的重心依然要再次落实在美术这一研究对象之上,才能真正落实艺术的文化维度的意义。因而,在经典艺术(古希腊艺术)的文化魅力、文化财产(埃尔金大理石)的归属、艺术的偷盗、艺术品的破坏、艺术品的修复、图像的文化阐释、博物馆与文化表征的展示、中国艺术与文化的观照,以及艺术教育的塑造力量等传统或全新的命题中,作者着力对艺术本身的复杂意蕴与独特价值进行了新的、或更为深入的阐发。该成果曾经获得北京大学第十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2009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


该著作被评价为“占有了大量的第一手研究文献,展开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分析和阐释,尤其可贵的是,作者注重对国内外博物馆中的美术原作的亲验,从实际而又细腻的体会出发,结合宏观而又深入的理性观照,因而,对美术的文化维度的若干方面的揭示富有新意。该成果中有关命题的讨论,其中不少属于国内外还少有涉及或深入的命题,无论是资料的详实程度,还是论证的独特性和深入程度,都体现了作者在国内外从事研究和学术思考的努力痕迹。”


李松教授获奖论文《论〈八十七神仙卷〉与〈朝元仙仗图〉之原位》是对中国美术史上两件重要绘画作品的深入研究。文章以目前中国学术界对两幅作品判断的错位为起点,指出了判断绘画作品的标准和研究方法中出现的分歧。进而在对这两幅原作直接观看的基础上,以艺术品质和视觉因素的比较为基础,对两幅作品进行图像分析与考证,结合历史文献和其它现存实物,在唐、宋政治与艺术的语境中探寻两件作品的原位。


该论文被评价为“文章视域开阔,从对研究对象本身的直接观察到相关材料的收集运用,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体现了从事实出发、立足于美术作品内部的构成因素和艺术特质、将作品与历史环境紧密联系的写作风格。作者通过对图像细腻的观看和分析,善于发现有价值的细节,同时又紧密关注艺术史的纵向变化,具有宏大的历史性眼光。将视觉样式、艺术风格的演绎与政治局势的制约和宗教信仰的嬗变紧密结合,将政权的历史、宗教的历史和艺术的历史构建得特色分明又紧密交融。对历史文献的运用充分而得当,立论有理有据,层次分明,展现出令人信服的对历史情景的还原构想和艺术史判断力。显示出一种既以艺术本体为核心又具有深厚人文内涵、既有缜密的细节考订又有宏观的创意想象的学术追求。作者不迷信于古人和权威,彰显出学术独立性和批判精神。不仅在本论题上颇具深度和新意,其研究方法和方向对目前学界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回归“美术”的美术史研究亦有积极的意义。”


北京大学美术教育的传统历史悠久,但美术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历史仅二十余年。二十余年来美术学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北京大学艺术教学和研究的新亮点。此次两位教授的入选,也正显示了北京大学在中国美术学和美术史研究领域的实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