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张
  • 3
  • 2
  • 邓石如刻印:“家在四灵山水间”、“铁砚山房图书”
  • 1
  • 4
图集

完白山人纪念展览简述

发表时间:2016-12-21

摘要:在继承前人方面,完白山人有他自己所走的路子,而在创作实践方面也有他自己的一套原则,姑试举之,如:一、求规之所以为圜与方之所以为矩者以摹之,二、疏处可使跑马,密处不使透风,三、计白当黑。第一条可以说是书法——尤其是篆、隶的基本功。功夫纯熟,叫人感到他的运笔是如此自然无碍像百寿图、曹丕自叙以及隶书霄汉楼诗幅那样。其他书体中都可以体会到这点。第二条在四体书中都觉到每个字有时非常紧凑,有时又觉得异常倜宕条畅,如沧海日楷书长联和霄汉楼诗隶书等特别显得如此。第三条计白当黑,就是说写一字、一行、一幅甚至全篇既要使它个字分明,又要使之全篇光芒灿烂,像十幅诗评中头三幅中的“如”字都碰在一排上,如第一个“如”是怎样写的,其他的“如”字也得照样。却不可像兰亭的“之”字个个不同了,因为不如此就不能加强“分明”的效果。又如诗评幅中有的字比较小,如第三幅中貌悴的“貌”字,有的特别大,如第五幅卧壑寒松的“寒”字,全面看去却叫你觉它们不也;其实,非如此是显不出全面的阖辟排荡之致的。登峻爽楼大幅草书自书诗也是如此。

完白山人纪念展览简述

邓以蛰


       故宫博物院举办的完白山人展览不仅篆、隶、行、楷诸体悉备,而且时间先后也包括很长,从早年写的篆书周易说卦傅到临终前三个月写的敖器之诗评十幅大屏(图1)和病中写的隶书泾县礼器碑,显示出他的至死不倦的勤劳和创作的多种多样。


meishubao/2016122112205869393.png

1.邓石如:隶书诗评屏之九、十(邓以蛰先生捐献)


       他的篆、隶、行、楷诸体的发展都有他的特殊的道路。他的道路显然与当时诸名家背道而驰的。就篆、隶来说吧,如孙星衍、洪亮吉、钱坫三家在当时极为有名,他同三家都学李阳冰,而三家专学李的谦卦碑,这些学士们几使铁线篆走人绝境!而他的道路,据吴育完白山人篆书双钩记(中华书局影印本)转述山人的话,说:“余初以少温为归,久而审其利病,于是以国山石刻、天发神谶文、三公山碑作其气,开母石阙致其朴,之罘廿八字端其神,石鼓文以畅共致,彝器款识以尽其变,汉人碑额以博其体,举秦汉之际云碑断碣,靡不悉究,闭户数年,不敢是也;暇辄求规之所以为圜与方之所以为矩者以摹之。”这些话在他的实践中是体现了的,再说行、楷方面吧,那同时的名家就更多了,最著名的如梁同书、王文治、刘墉、翁方纲等走的道路都是二王、唐宁诸家直至赵子昂、董其昌这条线,也就是后来阮元所说的南派帖学的道路。而他是专学南北朝碑的,虽然那时碑版没有现在丰富,而学碑的人在他之前也是少有的,因为达官贵人自有他们的偏尚,在书法中也同在其他艺术一样,是有朝野之分的。

       在继承前人方面,完白山人有他自己所走的路子,而在创作实践方面也有他自己的一套原则,姑试举之,如:一、求规之所以为圜与方之所以为矩者以摹之,二、疏处可使跑马,密处不使透风,三、计白当黑。第一条可以说是书法——尤其是篆、隶的基本功。功夫纯熟,叫人感到他的运笔是如此自然无碍像百寿图、曹丕自叙(图2)以及隶书霄汉楼诗幅那样。其他书体中都可以体会到这点。第二条在四体书中都觉到每个字有时非常紧凑,有时又觉得异常倜宕条畅,如沧海日楷书长联(图3)和霄汉楼诗隶书等特别显得如此。第三条计白当黑,就是说写一字、一行、一幅甚至全篇既要使它个字分明,又要使之全篇光芒灿烂,像十幅诗评中头三幅中的“如”字都碰在一排上,如第一个“如”是怎样写的,其他的“如”字也得照样。却不可像兰亭的“之”字个个不同了,因为不如此就不能加强“分明”的效果。又如诗评幅中有的字比较小,如第三幅中貌悴的“貌”字,有的特别大,如第五幅卧壑寒松的“寒”字,全面看去却叫你觉它们不也;其实,非如此是显不出全面的阖辟排荡之致的。登峻爽楼大幅草书(图4)自书诗也是如此。


meishubao/201612211222162482.png

2.邓石如:篆书曹丕自叙立幅(邓以蛰先生藏)


meishubao/2016122112253160550.png

3.邓石如:楷书长联(邓以蛰先生藏)


meishubao/2016122112271356896.png

4.邓石如:行书诗立幅(故宫博物院藏)


meishubao/2016122112280449293.png

邓石如刻印:“家在四灵山水间”、“铁砚山房图书”


       最后,还有一条自评:五、乾(隆)化嘉(庆)神。“化”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意思;“矩”就是他学习和追求所得到的东西。“神”就是摆脱了规矩,一任天马行空,了无滞碍的境界;所以行、楷书能有篆、隶笔意,如藁书僮约和楷书铭词屏等,篆、隶有时而草意特浓,如曹丕自叙(何绍基的篆书特向此发展)、诗评等作皆能如此。所以,乾隆年间的作品特显得秀丽工整一些,一人嘉庆就感到倜傥诡异起来了,这是这次展觉所不得不给人们的印象吧。但就发展的全程来说,“化”与“神”的境界是错综的、相互推进的。有时特别秀整,有时特别诡异,是隆嘉两际所同然,只是少、中、老三期分剂自有区别而已。

       山内幼年极其穷困。仅九岁那一年随父亲在塾中读过一年书,以后读书的事让给弟弟,樵耕贩牧一切粗重的活都落在他一人身上;读书学艺只于偷闲废寝中进行,实是艰苦万状!尽管如此,山人卖艺的生活,二十岁前后就开始了。他父亲(名一枝,字木垒)是一纯粹的艺术家,书画篆刻无所不能,诗文也很工;因性情孤傲,终年只在远近人家教读,远处可以到达颖州、凤阳、寿州等地,离家可以达三数年之久!父亲年老了,不能远行,山人就马上接替了父亲的事业,奔走四方,卖艺为生,这里所谓生要包括父母及姊妹弟弟五人一共八、九人的生活啊!在山人的遗嘱中有“乾隆三十年,时余在宁国刻图书。”又有“到九江卖字”的话。这次我捐献的品目中就有江西舒秉埙先生的和诗字幅,是赠山人的父亲的。读此可知山人有时尚能带着老父亲一游佳山水呢!

       乾隆三十年(1765)山人二十三岁,这个时期他的行踪已上达江西,下及扬州了。程瑶田先生有给云升七兄其人的一封信,说:“怀宁邓君字石如,工小篆已人少温之室,刻章宗明季何雪渔、苏朗公一辈人。以瑶田所见,盖亦罕有其匹。时复上错元人,刚健婀娜,殊擅一场;秦汉一种则所未暇及者,然其年甚富,一变至道不难也。去年在刊上(扬州)往还半载,一切游客习气丝毫不染,盖笃实好学君子,瑶田心甚重之。顷来新安卖艺以自给……日来居芥庵中,密庵、南窗两公与之酬酢。……”这卦信于研究山人篆刻的进程殊为重要。密庵是方君任名辅,南窗是闵道隆,他们和程瑶田先生都是微歙的著名金石学家而为微派的先驱。山人的父亲的刻印也是何、苏的路数。由此可知,山人的篆刻最初接触的仍是微派。这在山人早期作品中是很清楚的。后来在微州又遇到金榜、张惠言讲究文字学。到南京居梅镠家中学习。秦汉碑版,于是山人的书法和篆刻,发展变化,进少都是神速的!捐献品中有梅先生的赠联,下联为“良马超翔二李(李斯、李阳冰)程”,就是指此而言,也实非虚誉。

       微派在何、苏以后,渐渐同浙派合流,专学汉印。所以在白文方面有所发展,而朱文仍袭元、明风气,无大振作。山人突起,运用三代秦汉金石文字于篆刻,先以朱文,继以白文,震撼微、浙两浙,而独树一帜,后人竟称为邓派。它的特点:朱文绮丽恢阔,刚健婀娜,别开生面,而实为前人所无;白文摆脱汉印窠臼,刀法明朗,字体庄严,不以仿效斑剥独缺、颓然古趣者为能事。旗帜鲜明,蔚为壮观!

       据文字所记,山人的篆刻,嘉庆后即渐少而集中于书法。想系目力衰退的缘故。遗留真石亦极少。 这次展出五方(附图),已蜀凤毛麟角!不过这次展品中,除山人自用之章为数甚多,都是自作之外,凡是友朋投赠的书画上所用之章,元论大小多少——只有二、三例外——都是山人所刻,为数不下一二百方。想是朋友互相报答,理有应然;而今日邓派篆刻实亦集粹于此矣。

                                                                                                                                                                           1962年

  

邓石如刻印:“家在四灵山水间”、“铁砚山房图书”

(邓以蛰先生藏)

1.邓石如:隶书诗评屏之九、十(邓以蛰先生捐献)

第11期

2.邓石如:篆书曹丕自叙立幅(邓以蛰先生藏)

1962年

3.邓石如:楷书长联(邓以蛰先生藏)

第11期

4.邓石如:行书诗立幅(故宫博物院藏)

1962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