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开渠——人生是可以雕塑的

钱晓明  来源:中国美术报 发表时间:2016-11-29



meishubao/2016122715462370350.jpg

刘开渠

20 世纪最强大的文艺界“朋友圈”

刘开渠是中国现代雕塑艺术的开拓者和创业者。当我们回望刘开渠的艺术人生时,不禁被他在那个激情澎湃、大浪淘沙时代强悍的“朋友圈”所震撼。

刘开渠深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五四运动的几位核心人物,除了陈独秀,都和他有过直接接触。大学时,刘开渠曾聆听过鲁迅的演讲,从欧洲学成归国后,又得到鲁迅当面鼓励和指导:“过去中国的雕塑只做菩萨,现在该轮到做人了。”鲁迅的嘱咐,成为刘开渠一生坚持现实主义、坚持面向民众创作的精神动力。蔡元培是刘开渠赴欧洲学习雕塑的贵人,也是促使他学成归国投身中国现代雕塑事业的指路人。由于同班同学、李大钊的助手谭祖尧烈士的关系,刘开渠还多次聆听过李大钊的教诲。大学刚毕业,在上海看望北平艺专音乐系主任萧友梅时,刘开渠认识了胡适、王世杰、张奚若、钱端升等,嗜好考据的胡适得知面前这位青年是刘开渠时立刻道:“噢,你就是写《傅山传》的刘开渠?我是胡适之。”两人就热烈讨论起关于傅山的考据问题。

刘开渠受到了那个时代最好的艺术人文教育。还在安徽萧县小学时,刘开渠就受教于日后成为一代美术史、雕塑艺术大家的王子云先生。1920 年 9 月,刘开渠就读于刚刚成立两年的北京美术学校(国立北平艺专)。启蒙老师包括校长郑锦、素描课老师李毅士、油画课老师吴法鼎、花卉画家王梦白、山水画家萧谦中、中国画的一代革新家陈师曾等。当刘开渠从预科进入大学部学习后,还接受了校长林风眠、西洋美术史教师邓蛰、中国美术史教师叶养吾、中国画教师姚华,国文教师郁达夫、闻一多,以及戏剧教师熊佛西、陈太侔,音乐教师萧友梅等人的教导。


meishubao/201612271548373639.jpg

青年刘开渠


郁达夫是对刘开渠帮助最多的老师之一,他也是最早发现刘开渠有从事雕塑艺术潜力的人。当年,刘开渠在大学学的是油画专业。日后,郁达夫在文章中提到:“从他的衣衫的褴褛,面色的青黄上看去,一眼就可以看出他的埋头苦干,边幅不修的精神来……像他那样的人,学洋画还不如去学雕刻;若教他提锥运凿,大刀阔斧的运用起他的全身体力和脑力来,成就一定还要比捏了彩笔,在画布上涂涂,来得更大。”刘开渠学成回国后,接的第一件雕塑创作就是郁达夫介绍的。

刘开渠在勤工俭学和各种社会活动中,还认识了乔大壮、黄子倾等著名学者和陈翔鹤、赵其文、胡也频、柯仲平、孙伏园等青年作家。1923 年,他和李有行、陈宗向成立了“心琴画会”,不久雷圭元也加入。他们画饥民、乞丐,对社会底层民众倾注了关爱。

1928 年,刘开渠任国立杭州艺术院图书馆主任、油画系助教,教素描,与林文铮、蔡威廉、李朴园、克罗多、李金发、潘天寿、吴大羽等一大批名家成了同事。

1928 年 8 月,刘开渠以国立杭州艺术院驻外撰述员身份远赴欧洲学习雕塑。在巴黎,他进入了巴黎国立美术学院著名雕塑家让·朴舍工作室学习,并聆听罗丹的学生、雕塑大师布德尔的授课,结识了著名雕塑家德斯比欧、马约尔。而马克思的外孙卡尔·龙格是刘开渠的班长、挚友,龙格向刘开渠介绍了自己创作的马克思像,并把家里珍藏的马克思的照片等资料提供给刘开渠,日后,刘开渠利用这第一手素材创作了马克思像。


前互联网时代最受瞩目的“公众号”

在网络时代来临之前,对艺术持续的公众视野占领而言,“城市雕塑”无疑是 20 世纪的“公众号”,刘开渠是这一公众号当之无愧的“大V”,因为他的作品始终能号准时代的脉搏。城市雕塑出现在 20 世纪初的中国,在刘开渠之前,属于中国雕塑家的只有江小鹣、李金发等。1931 年,随着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刘开渠的城市雕塑也在抗日战争烽火中诞生了。1933 年,刘开渠回国前不久,上海爆发了第一次淞沪抗战,其中的 88 师是当年国民党部队中最精锐的 3 个德械师之一。1935 年,有人找到时任国立杭州艺专雕塑系主任的刘开渠为抗日牺牲的英雄塑像,他欣然接受。刘开渠创作了一个普通战士和军官的头像,着重表现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英勇气概。作品完成后,刘开渠拍照片寄给远在巴黎的导师朴舍,朴舍把照片给巴黎的艺术家看,还送到杂志发表。这件作品落成在杭州西湖边六公园,它宣示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是我国第一件抗日战争纪念城雕。就这样,刘开渠回国第一件城雕作品一炮打响,并获得了国际声誉。

1938 年,刘开渠随杭州国立艺术院向大后方撤退途中接到熊佛西老师的信,希望他能为在滕县阵亡的抗战名将王铭章塑像。刘开渠赶到成都后就接受了这个任务。他把塑像设计为3 米多高,王铭章骑在马上,挥动右手,指挥部队冲向敌寇。刘开渠的两个得意门生王朝闻、梁洽民先后来到成都,为刘开渠做助手。这个雕塑是刘开渠冒着敌机轰炸的危险创作的,有一次一枚炸弹正好落到刘开渠家里,当场炸死 3 人。在浇铸铜像时,为了躲避敌机轰炸,经常只能晚上开工。在受生命威胁与物资匮乏双重压力下,铜像终于在 1941 年创作完成了。

1943 年夏,成都市政府邀请刘开渠为纪念川军出征抗日阵亡将士做一个无名英雄铜像。“‘无名英雄像’是表现一个战士身背着斗笠,打着裹腿,足蹬草鞋,端着枪,两眼怒视前方,冲向日本侵略者。”没有经费,刘开渠自己做模特,他的创作已经成为艺术界关注的重点,徐悲鸿还专门去刘开渠的工作室观看。该像完成后落成在成都东门外的广场上,受到了成都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之后,刘开渠还应邀制作了孙中山像及另一位抗日名将李家钰像。刘开渠这一组抗日战争城雕,贯穿了整个抗战时期,影响遍及国内外,成为了中华民族抗战坚强意志的象征,不仅在当时而且至今都有深远的影响。

抗战期间,刘开渠还创作了另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型雕塑《农工之家》。刘开渠回忆说:“这是完全按我自己的志愿,不受别人牵制的唯一的大型作品。”


meishubao/2016122715510365503.jpg

刘开渠作品《农工之家》(局部)1945年成都


1947 年出版的《美术年鉴》中介绍说:“(刘开渠)在八年内,共作大小雕刻品不下四五十件,为国内雕刻家作品最多之人。近作《农工之家》尤为空前巨铸,在社会不重视雕刻艺术之今日,不避困苦,专力雕刻工作,非但其作品久为艺林所推许,其精神与毅力尤为人所共佩。”1949 年 7 月,在第一届中国文联代表大会上,叶浅予在大会发言中还特别对以刘开渠为代表的雕塑家提出了表扬:“在八年抗战,三年内战的长期的困难条件下,雕刻家要进行工作是十分艰苦的。他们在极端穷困的生活中,还是创作了一些反映劳苦人民生活的浮雕或立像。”1952 年,刘开渠奉周恩来总理之命进京主持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创作。当年碰到的难题是,雕塑家、美术家们个性都很强,很难统一大家的意见。刘开渠经过细致深入的工作,艺术家们的意见终于统一了。他还选拔培训了一批传统石雕艺人,并在工程结束后推动建立北京建筑艺术雕塑工厂,保存了中国传统石雕艺人的精锐力量。在创作过程中,有一次周总理问刘开渠:“朝鲜战争都打完了,咱们的纪念碑什么时候完工啊?”面对总理的谦逊和尊重,刘开渠一如既往地坚持了质量第一的主张。在历时近 8年的过程中,刘开渠的主持和把关确保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创作的经典辉煌。

刘开渠的雕塑作品保留至今的仅百余件,一是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雕塑保留不易,二是他把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到雕塑和美术事业的发展上了。吴冠中曾说:“刘开渠要有更多的时间创作的话,他的艺术还会比现在高得多。作为开一代风气的大家,刘开渠肩负艺术和事业的双重重任。”


现代中国最酷最艰辛的“励志鸡汤”

“他说话讷讷不大畅达,面上常漾着苦闷的表情。”郁达夫一眼就看出刘开渠人生的苦涩。刘开渠出生在一个淮北农村父母不和的家庭,母亲怨恨父亲对她的漠不关心,竟下手闷死了自己的亲生闺女,还要把不到 2 岁的刘开渠放在屋外冻死,幸亏被奶奶及时发现才保住一条小命。刘开渠靠勤工俭学,一路读完了书,成就了自己。

刘开渠的一生劫难不断,但他总能以自己的努力和人品化险为夷。刘开渠一生追求进步,在国立北平艺专读附中时,因为闹学潮被校长开除。结果,林风眠接任校长后恢复了刘开渠的学籍;1926 年“三一八”惨案,刘开渠任游行联络员,因为有任务出去送信了,侥幸躲过了执政府的屠杀;1927 年大学毕业,原本是能留校任教的,但北洋政府关闭了学校导致其失业;抗战期间,因被一个罗姓学生欺骗,全家几乎走入绝境;“文革”中,刘开渠遭受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大女儿为他被批判抄检讨,瞒着病情,不幸病故;小女儿去游泳竟然溺亡,就因为当时刘开渠被打成“黑帮分子”,连亲生女儿的追悼会都不让他参加。然而,一次次挫折并没有击倒刘开渠。在他的心中永远牢记王子云、蔡元培、林风眠等先生对他的鼓励和帮助。

中国古人从艺讲究“做人第一”,刘开渠的艺术与他崇高人格相映成辉。艺术家都是有个性的人,常常难以组织在一起,而刘开渠领导下的中国雕塑界却是空前地团结。刘开渠总是让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到工作上,艺术家也自觉自愿地汇聚在他的身边。刘开渠在国立杭州艺专当雕塑系主任时,一位学生不赞成他的教学主张,当场拂袖而去。这位学生留学归来说:“当时我对刘开渠老师同意我留校之事并未抱希望。”然而,刘开渠不计前嫌,量才录用,深深感动了这位学生,日后他亦成为建设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助手。

刘开渠曾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中国美协副主席,创建了全国城雕委、中国雕塑学会并任主任和会长,并担任中国美术馆馆长长达 30 年。他还先后担任杭州国立艺专校长、中央美院副院长,是全国美术界唯一的一位一级教授。


一个人与一座城的“公共艺术”叙事

上海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道路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象征性意义。约 90 年前,刘开渠第一次来到上海这个美丽的城市就与其结下了不解之缘。1928 年,刘开渠在杭州国立艺术院任教的同时在上海开始了他最初的雕塑艺术实践。同年,在蔡元培先生的支持下,他从上海登船远赴欧洲学习雕塑。1933年,刘开渠学成回国也是在上海登陆。抗日战争胜利后,刘开渠再一次选择了上海。1946 年成立了上海美术作家协会,刘开渠回到上海后成为该协会主席,与进步的文艺家陈秋草、陈烟桥、张乐平、庞薰琹、郑野夫、丁聪、潘思同、李桦、刘汝醴、吴作人、郁风、张光宇等人做了大量工作;从 1946 年到 1949 年,刘开渠在上海创作了《范旭东像》《蔡元培胸像》《鲁迅像》《鲁迅浮雕像》《叶公绰像》《开山筑路》《篮球运动员》等作品。在上海解放前夕,刘开渠组织了美术家赶制毛泽东巨幅画像,悬挂在当年上海最高的建筑之一国际饭店上迎接解放军进城。1949 年5 月 30 日,上海解放才 4 天,新的上海市美术工作者协会就成立了,刘开渠当选为主席。同年 6月,刘开渠和陈烟桥作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成为大会南方第二代表团成员代表上海美术界出席第一届全国文联大会,是大会的主席团成员,并当选为第一届全国文联全委和第一届中华美协常委。1954 年 4 月 21 日,华东美术家协会在上海成立,刘开渠当选为主席。1955年 2 月 12 日,华东美术家协会改组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刘开渠当选为主席,直到 1962年换届。


meishubao/2016122715532591074.jpg

刘开渠作品《鲁迅像》1948上海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尽管刘开渠不在上海工作,但一直关心着上海的美术事业特别是雕塑艺术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他先后为上海创作《萧友梅像》《蔡元培像》,并积极支持上海的城雕事业,上海的著名城雕《马克思恩格斯像》《陈毅像》《宋庆龄像》《龙华烈士陵园雕塑》等创作,都得到了刘开渠的指导和支持,其中《马克思恩格斯像》《陈毅像》《宋庆龄像》3 座大型城雕的创作是上海市政府正式请刘开渠作为顾问具体指导的。上海的城雕事业在全国做出了特色,刘开渠对上海城雕管理经验很重视,充分肯定了“领导重视、上海雕委班子团结、城雕管理重点放在抓规划和重质量”的城雕管理的“上海模式”,要求全国城雕委及时总结经验并向全国推广。在中国最大、最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刘开渠的艺术和思想一直在影响和造福
上海人民。

刘开渠用他的生命和智慧创造了 20 世纪最亮丽、壮美的艺术人生风景,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我愿以我走过的全部道路证明一句话:人生是可以雕塑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