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收藏与鉴定史国际研讨会”在浙江大学召开

颜培大  来源:中国美术报 发表时间:2016-11-21

11月11日至12日,由浙江大学主办,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承办,《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编辑委员会、浙江大学文化遗产学科发展联盟(筹)协办的“中国收藏与鉴定史国际研讨会”在浙江大学举行。

白谦慎、缪哲、孟絜予、李慧闻、傅申、安明远等17位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美国佛利尔美术馆的专家和浙江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台湾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布朗大学和欧洲的学者汇聚于此,分4个小组从皇室收藏、收藏活动中的性別文化、地域差异、资讯与运输,以及鉴定学个案等角度,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自2014年以来,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每年一度召开国际学术会议,前两次会议的主题分别是末代绘画研究、世界早期文明中绘画的起源与初期发展,都获得了艺术史界学者与公众的热情响应。本次会议为第三次,主题为中国收藏与鉴定的历史。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缪哲教授代表会议组织方致辞,他指出,此次会议主题最早来自《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编纂过程中的思考。作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中国古代绘画总集,有两个问题是绕不开的,第一是全面性,第二是真实性。所谓全面性,是怎样通过作品的选择,来体现历代绘画的全貌。所谓真实性,是怎样处理入编作品的真伪。这两个问题,都与古代收藏与鉴定的历史有关。出于以上思考,浙江大学决定召开此次研讨会,一方面加深思考,另一方面,也希望藉问题的提出,来促进中国艺术史研究融入更广阔的文化史视野。

与2014年10月浙大召开的“宋画国际学术会议”一样,此次研讨会依然是一堂不设门槛的“公开课”。会议当天,可容纳千人的浙大紫金港小剧场内坐满了来自全球各地的书画研究者与爱好者。中央美术学院汪同学与师兄10余人特为此次研讨会而来,他告诉本报记者:“作为一名书画鉴定专业的学生,经验与眼力是不可或缺的能力,能有这样的学习机会必然十分珍惜。例如:专家黄小峰利用器物断代;白谦慎教授对票号进行关注,其研究方法更多的从文献入手,增强了鉴定学的可信度。”观众中也有不少是书画爱好者,如从事公司管理的刘先生工作之余爱好收藏书画,一家三口特地从山东赶来听会。这或许正如会议上傅申所言:“我宣布,中国艺术史研究的黄金时代到了!”

为配合研讨的进行,同时弥补会议议题之阙,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浙江大学图书馆联合举办了“我来自东:东亚艺术收藏在西方的建立 (1840—1930)”的专题展览,并在会议期间推出特别导览活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