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人民: 空气与水

卢禹舜  来源:中国美术报 发表时间:2016-11-10


    古往今来、古今中外,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的经典艺术作品,往往离不开对人和生活的深入挖掘、生动刻画或传神写照,尤其是那些揭示了最普通的平凡人精神风貌、生活细节、生存和心理状态的艺术作品,其最触动人心、最感染人心的部分往往来自艺术家对特定的人或生活同样深切入微的感受。

    所以,生活、人民之于艺术家或艺术,就像空气与水,不可或缺。因为一旦离开了他们,艺术的生命与生机就会很快萎缩。但生活和人民,由于我们每天都身处其中,太过习以为常,又容易被艺术家所忽视甚至回避。
    作为艺术工作者,深入到自然和生活中去写生、考察,与各个领域、不同地域的人民群众交流、交往,是非常平常的一件事,因为遍历、广观、感受、实践本身就是对艺术写生的基本要求。但受现代忙碌快节奏的生活、现实条件的压力或盲目功利的影响,很多时候写生、考察容易流于走马观花,很难真正静下来用心去感受自然和生活的万象,人民的喜乐疾苦,在情感上与人民群众共通共鸣,这与艺术界相对缺乏有温度、有道德、有筋骨的优秀作品是相对应的。
    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2015 年讲话全文公开发表。总书记针对当前文艺界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展开了深入地讨论和分析,并就文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处境、功能和发展方向等问题给出了十分中肯的指导性意见,为当代社会主义文艺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开拓了道路。《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的适时发布,也在实践层面上为更好地落实讲话精神提供了具体的标准和方法论上的指导。
    一年多来,文化部、中国国家画院、各艺术家工作室都不断组织不同形式的理论学习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各种实践活动,艺术家们在理论学习和深入生活、与人民同呼吸共甘苦的过程中,也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的巨大,更深切地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文艺工作的高度重视,更强烈地感受到了人民的诚挚、淳朴,人民生活的辛苦点滴和喜怒哀乐,以及人民对艺术家寄予的殷切期望。这段时间,以往那种哗众取宠、缺乏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铺张的展览少了很多,而爱国主义题材、历史题材,高质量的写生展、主题展、学术展则越来越多了。作品的整体水准也较高,并且,更接地气了。艺术
家们在思考,我们的时代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艺术家?艺术家怎样做,才能创作出更符合人们需求、更符合时代要求的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在创作实践上,各种有益的尝试也越来越多了。
    就我个人来说,对习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深入学习对我的影响和帮助很大。其实,早在 2012 年,在深入井冈山、韶山等革命老区实践的时候,我就在这种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过程中受到了很深的触动,于是我有意识地重读了一些红色经典,并且对国家的文艺方针政策包括几代领导人的文艺思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对文艺的性质、本质、发展方向、宗旨原则等问题有了更明确、深刻的认识和更坚定、坚守的决心。这一过程也更强化了我以创作为中心、以人民为主体、通过作品立身的责任意识和创作导向。
    从那时起,我对艺术实践中画家走什么路、为谁走、怎么走,或者说画家为什么画、画什么、怎么画,有了一些个人的思考,结论就是拥抱自然、深入生活、赞美天地、扎根人民、歌颂苍生的人民路线和弘扬中国精神、锐意创新,纵向历史继承、横向古今中外地广取博收。与此同时,我认为艺术家还应以“德艺双馨”作为基础,实现完美人格。应该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的发展规律,以有利于天地人和谐共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依据,笃定志向,追求天地精神、人文精神、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完美结合的大美境界。
  在这种认识和情感的驱动下,从 2012 年开始,我尝试创作“乾坤大义”系列作品,随着2013 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逐步展开和 2014 至 2015 年对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深入学习与领会,这一系列作品渐成体系,到现在已经创作了 50幅。应该说,这部分作品是我经过长期酝酿、深思熟虑之后,自然而然形诸于笔端的。

    在“乾坤大义”系列中,我第一次尝试把山水、花鸟和毛泽东、齐白石等现代人物形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其实,进行这样的尝试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毛泽东特殊的政治身份,对他的艺术表现很容易落入历史图解或以往主题性绘画经验的窠臼,如何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历史与现实生活,如何歌颂天地、赞美苍生,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同时也完成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良好平衡,对我来说,也是巨大的挑战。我通过重读经典和到革命老区采风、写生,对毛泽东、齐白石等人物思想与内心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从两位老人那里,我仿佛听到了来自宇宙深处的大音稀声,听到了人类心底的共鸣。因此,我没有选择再现历史风云中伟人、圣贤的丰功伟绩或光辉形象,而是选择塑造悠游于山水中的毛泽东等历史人物的诗意形象,借此呈现出新的天地人关系,在现代人物和山水之间架起灵魂沟通的桥梁,使他们在无限张力之中合奏出天地人和谐的篇章。我从当代人的文化视角出发,将被神化的历史人物还原为天地中安然的一颗分子,并把不同人物以一种很自然、平易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不拘一格,没有任何身份等级之别。通过这种典型人物的有机组合,来营造人与天地自然和谐、人与人平等、社会和谐、“世界大同”的理想图景,进而表达我对人类社会和平、和谐、平等的美好理想。
    我想用画家的诗性视角,来刻画那些孜孜不倦的学者,知人论世的智者,兼善天下的仁者,乐天通地、融古烁今的通者,中国历史的挑战者,中华文化的追问者。因为,我觉得,在他们身上,承载了最为丰富的中华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态文明的美好愿望,他们的神韵风貌与山水相融合,也最适合作为中华艺术写意精神的意象结晶,承载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和中国力量的审美理想。把天地大美、宇宙洪荒的意境与历史人物的忧患意识,家国之与山水精神自然地融合到一起,形成一种对天、地、人的新的理解和感悟。这种创新尝试,对我来说有很大难度,但艺术的一种快乐也就在于克服难度的挑战。这种挑战也更坚定了我对创作有筋骨、有温度、有道德的艺术作品的决心和动力,更强化了我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的使命意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