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艺博会还没有长大——访艺术北京博览会总监董梦阳

高凡丁  来源:《中国美术报》 发表时间:2016-11-08

摘要:我认为类似于“艺术市场发 展持续走低”的论断是不准确的,这是一种误传、误判。“走低”更多是指拍卖市场的行情,当下的艺术品市场发展更加趋于合理。我认为现在的一级市场仍然在持续、稳步地成长,这与社会大众持续增长的精神需求、文化消费需求是有关系的。

艺博会.png

2015 年艺术北京博览会灯光秀

中国美术报:近年来,大家普遍认为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势态在持续走低。虽然拍卖行的生存状况称不上理想,但艺术博览会的队伍似乎在不断壮大,这一产业是在逆势生长么?

董梦阳:首先我认为类似于“艺术市场发 展持续走低”的论断是不准确的,这是一种误传、误判。“走低”更多是指拍卖市场的行情,当下的艺术品市场发展更加趋于合理。我认为现在的一级市场仍然在持续、稳步地成长,这与社会大众持续增长的精神需求、文化消费需求是有关系的。大众对于艺术、文化的需求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日俱增的,这不可能是一种偶然现象,它是人性的选择。单纯用数字去衡量文化市 场的走势是不准确的,仅凭艺术品拍卖的数据去考量,你就会误认为我们在走下坡路。真正的艺术品消费人群数目仍在稳步增长。

中国美术报:您如何看待国内大型艺博会在市场中的角色定位,以及它与拍卖行、画廊、藏家之间的关系?

董梦阳:艺博会是一级市场的集合,它反映了画廊市场的表现。艺博会的交易模式则更贴近于具有普遍性的大众型消费方式。我不反对艺术品拍卖市场的金融化,它有存在的道理。但带动社会大众对于艺术品的消费,才是艺博会为这个社会的文明进步带来的帮助。

我曾经忧虑过时下流行的网络交易模式 是否能够完全取代以画廊、藏家之间的互动为基础的传统艺术品交易模式,但是后来发现这种顾虑并不成立,因为在艺术品消费的过程中,藏家们需要身临其境的切身感受,需要捕获艺术品在自己面前展示出的魅力。他们需要一个可以体验、思考、享受的空间,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思考自己的收藏方式,选择自己的购买目标。这种境况使得艺博会的从业者必须更加认真,让展会更加专业化,为消费者提供一个优异的、健康的、有保障的收藏平台。

中国美术报:马未都先生曾谈道,“艺博会是一种世界文化趋势,国内基本没有形成国际级 别的艺博会,整个艺博会行业还处于‘混战’的状态”。您如何看待这个观点?诸多艺博会相互竞争,是否会在今后迎来一个洗牌的过程?

董梦阳:坦率地讲,中国的艺博会无论如何都无法在今天与国际性的大型艺博会相提并论,因为我们的发展阶段不同。例如巴塞尔艺博会,它从20世纪中叶就已经起步,而我们的艺博会发展时间加起来才有约十几年,就像一个还在长大的幼童,他无法与成年人相抗衡。我们和他们 的确有很大的差距,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其实全球的艺博会在发展之初也是一通“混战”,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它们完善之后的面貌。所以我认为,中国的艺博会事业只要前进就好,发展就好。

中国美术报:规模较大、艺术品类全面的艺博会在中国发展空间是否还很大?

董梦阳:艺博会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是不容易被估算出来的,很多事情不会完全按照你预想的状况来发展。中国的艺博会在模仿优质先例的同时,完全可能会发展成中国式的个性化面貌,与其他国家的艺博会形式大有不同。当然,它的壮观也是今天的我们无法想象的,没有一个国家有如此巨大的人口数量,中华民族又是崇尚文化、学习的。可以说,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好高骛远不可取。只要我们扎实地 做好今天的事情,也许我们的艺博会事业真的会在某一天超越巴塞尔,超越科隆,它会更加瑰丽,而我坚信这一天会到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