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摇曳的钢铁——安东尼·豪和他的“风力雕塑”

刘金明  来源:中国美术报 发表时间:2016-11-03

摘要:安东尼·豪,1954年生人,美国雕塑家。

FnhN5VNwtIS6pGi28t7SgXeA_TP4.jpg

安东尼·豪

无论是当代艺术家们一直热衷的数字艺术,还是近期谷歌发布的“Tilt Brush”画笔,艺术与科技相结合似乎始终是一个被不断讨论的话题、被不断实践的行为。在传统印象中,雕塑常是静态的,是对场景、事物的瞬间捕捉,而美国艺术家安东尼·豪(Anthony Howe)以风和马达为动能设计出了“风力雕塑”(Kinetic Wind Sculptures),使雕塑的表达方式更加现代化与多样,故而有人为其取了一个昵称:“风魔先生”。


“风魔先生”其人


安东尼·豪于1954年出生在美国犹他州的首府盐湖城,他曾先后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和斯考希根绘画雕塑学院学习。后来在新罕布什尔州乡村的一座山顶上修建了一处住所,开始创作水彩画。在此期间,他曾经试图成为一名画家,终因提不起兴趣而放弃。之后,为了生存,他在曼哈顿成为了一名仓库管理员。在当仓库管理员的这段时间里,安东尼·豪整日和一些钢铁打交道,渐渐地,一个略显奇怪的想法浮现在他的脑海中——“为什么不把它们做成雕塑呢?”出于厌倦了静止的钢铁零件和让雕塑飘起来的构想,安东尼·豪开启了他的“风力雕塑”创作之路。

安东尼·豪关于“风力雕塑”的构思和创作始于1989年,他将工作和生活的地点都设在郊区。在他所居住的华盛顿郊区伊斯特桑德,有着青山绿水和来自西大西洋的徐徐微风,这一切都让他深深地着迷,郊区周边的树、风以及其他自然元素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他蛰伏的创作灵感也在自然之中被唤醒。

最初,他的作品是完全依靠想象来设计,他放弃了传统雕塑的巨大底座、大量使用钢铁等金属,形成了像风车一般利用钢材加之简单的几何图形设计而成的初级结构。在这个阶段,他的作品与初始的让雕塑作品“飘”起来的构想相去甚远,并没能超脱静态的形式,坚硬的金属依然给人留下的是冷硬的感觉,毫无惊人的柔软之感,更像是装点城市公共空间的装饰品而不是充满着艺术意味和可感知的情感。安东尼·豪的创作之路并非一片坦途,但他并不畏惧失败,他像一位严谨的科学家一般,认为只有在失败中作品才能臻于完美,最终成就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经过整整17年的研究与实验,自2006年开始,安东尼·豪的风力雕塑设计终于超越了以往,创作了《关于脸》(About Face)、《巴尼斯之窗》(A Window at Barneys)等充满力量与设计感的作品。

About-Face.jpg

安东尼·豪 《关于脸》

baz-dazzled-window-header-new.jpg

安东尼·豪 《巴尼斯之窗》

安东尼·豪在进行创作时的一个特点就是从不画草图,在设计之前,他会先在脑海中想象各个部件的运动轨迹,之后再在电脑上模拟演示雕塑在3D空间中的运动效果,模拟雕塑的部件在风中拂动的样子,进而在工作室细致打磨每一个部件。雕塑的众多部件是在做出一个独立单元后,再经过多次复制,最后制作成为一个整体。待到手工制作的部分时,直觉和潜意识则对最终的效果有着更大的影响。动态雕塑须经过精准的计算,才能够确保在风力作用下实现均衡的摆动。根据动力学原理,在50节的风力下完全可以使雕塑上的金属挂件飘动,但是制作的难度在于如何确保在只有1节风力的情况下依然使雕塑动起来。于是安东尼·豪对部件的弧度经过多次尝试修改,最终使这些部件无论是狂风骤起还是清风徐来都能维持一定的旋转速度以便观赏。在空气流动的动力下、整座雕塑随风浮动,从而呈现炫目的视觉效果。


“魔性”的风力雕塑


安东尼·豪曾在自述中提到:“动态的雕塑是艺术灵感与复杂机械的集合体。我的作品的制作,依赖于创造性的表达、金属的制造以及对每一个部件的缓慢设计。它将改变观看者对于时间和空间的固有看法。”他认为雕塑作品并非具有某种特殊的意义,展现材质、色彩、空间结构与周边环境的统一才是雕塑的美感所在。传统的雕塑材料很多,如石、木、青铜、钢、玻璃、石膏、纤维等。在作品的材料选择上,安东尼·豪青睐于金属和玻璃纤维。他利用不锈钢焊接技术精心创作出雕塑作品——这些神奇的金属雕塑仅需一阵春风拂过便“获得”了鲜活的生命,跃然映入观众眼帘。当空气静止时,雕塑作品可“静若处子”,但一阵微风吹过,整个雕塑上数以百计的部件俨然“动如脱兔”,和周围摇曳的树枝融为一体,烘托出协调的整体背景。

“风力雕塑”以自然风力为动力,很少受到地理环境因素限制,所以无论是在海滩还是城市的公园都可以构建,哪怕只有一点风力即可使成百件部件舞动起来,散发着引人驻足的“魔性”。比如安东尼·豪在2013年创作的风力钢铁雕塑《脊柱塔》(Spine Tower),巨大的球体由底座支撑,在风的作用下由四周向中心360度旋转,呈现出一种迷人的漩涡状。在阳光下不锈钢金属表面会反射太阳光,耀眼夺目。

b2eb353fc4aae5f10e7e35c5f252370b.jpg

安东尼·豪 《脊柱塔》

钢铁制成的雕塑并非也有一颗“钢铁心”,像许多艺术家一样,安东尼·豪也会将自己的情感寄予在作品中。比如在创作《父亲的影响》(My Father’s Influence)时,安东尼·豪的父亲正在遭受中风的折磨。他认为,自己的创作天赋来源于父亲的培养与给予,故而他想借此作品来感谢父亲,并向父亲致敬,流露出了他对亲情的表述。《父亲的影响》的正面由若干面矩形镜面构成,在镜面背后有一个链环,正是这个链环将所有的镜面链接在一起。链环的每一次小小的转动,都会带动前面的镜面,所以当有人站立在它面前时,随着微风吹过,人的形象会一次次闪过,引发观众陷入深深的联想之中。

MyFather'sInfluence.jpg

安东尼·豪 《父亲的影响》

在当代艺术的创作中,科技与艺术之间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安东尼·豪的“风力雕塑”试图在科技与艺术创作之间寻找到一个契合点,所以,与其将“风力雕塑”视为一种当代雕塑艺术,不如将其视为一项技术发明或是科技的创新。安东尼·豪从事“风力雕塑”设计已有近30年,他的每一件作品都是艺术灵感与机械复杂性的完美体现,都需要一个瞬间的设计灵感,倾注个人的创作性表达以及漫长的设计制作过程。它们的出现或将改变我们已有对时间和空间的视觉体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