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艺术区崛起中的喜与忧

陈文彦  来源:《中国艺术市场生态报告》 发表时间:2016-11-02

摘要:尽管广州整体的文化艺术氛围远不如北京,与北京的创意园区相比,广州的创意园区发展时间短、数量少、规模小、各方面发展并不完善。但也不乏后起之秀,如发展比较早的小而精的loft345艺术空间、仿造北京798改造旧工厂而成的红专厂艺术区以及位于高架桥下后来居上的小洲艺术区。

近些年艺术区在国内一些大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北京、上海就有不少名声显赫的创意园区,而广州作为国内的经济重镇,也不乏形成文化创意园区的良好基础:她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名城,文化底蕴深厚;对外开放的历史使其形成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岭南文化;她拥有全国“八大美院”之一的广州美术学院,而在“艺坛”颇有影响力的广州三年展也已经举办过五届。此外,广州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也能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尽管广州整体的文化艺术氛围远不如北京,与北京的创意园区相比,广州的创意园区发展时间短、数量少、规模小、各方面发展并不完善。但也不乏后起之秀,如发展比较早的小而精的loft345艺术空间、仿造北京798改造旧工厂而成的红专厂艺术区以及位于高架桥下后来居上的小洲艺术区。

       loft345——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在广州众多艺术区当中,发展较早的要数loft345艺术空间,它位于广州老美院北侧不远的晓港花园内,它的名字源于这栋楼的三、四、五层是用来创作和布展的艺术空间。那里曾经是个仓库,2003年一群热爱艺术的人的到来, 使它成为广州最早的艺术空间之一。这里是30多位美院老师的工作室,他们经常到北京去办展且多签约了北京的画廊,许多展览以及拍卖会上价值不菲的作品也是在这里诞生的。除了画室之外,loft345还有一个兼具展厅功能的酒吧,并且经常举办小型音乐会、小型聚会,成为城中艺术家向往和靠拢的艺术中心。

       红专厂——798的复制品

       除了loft345艺术空间,小有名气的还有红专厂艺术区,它是在798艺术区的启发下,于2009年将废弃的生产车间改造成集设计、艺术、文化及生活的创意空间。其前身为建于1958年的广州鹰金钱食品厂,园区占地16万平方米,区内现在仍保留着几十座大小不一的苏式建筑,其内在空间及建筑群特质,使它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魅力。红专厂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位于作为广州CBD的珠江新城中轴线的东面,紧靠珠江岸边,南临琶洲会展中心,北临天河商业圈,与星海音乐厅、广东美术馆、广州歌剧院、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广州图书馆新馆形成横向文化轴线。

       小洲——高架桥下,后来居上

       小洲艺术区是近几年发展得比较好的、最具活力的艺术区,它在2010年初才正式开始运营,但在6年的发展中已初具规模,形成了目前广东地区以至华南地区最大的艺术区。该艺术区位于广州市海珠区东南部“万亩果林”保护区内的小洲村,紧邻珠江边,与广州大学城一水之隔,它是目前全国唯一的利用高架桥桥底空间进行建设的艺术区。它以近80间原创艺术工作室为主体,同时拥有6个展厅、艺术品市场、艺术沙龙等,全长约1100米,建筑面积约30000平方米。小洲凭着独特的水乡环境和文化底蕴,吸引了大批青年艺术家到此建立工作室和举行展览,它自建成以来已先后举办了100多场展览。随着小洲艺术区的影响日渐增大,艺术界已有“北有798、宋庄,南有小洲”的说法。

       艺术区发展的助推力

       广州艺术区的形成与发展跟北京、上海等地的艺术园区有很多共性,如一些艺术区像北京宋庄一样位于郊区、生活成本低,又或是像发展初期的798一样临近美院、人文资源丰富,但广州艺术区在发展过程中也有与其他艺术区同中有异的地方。如广州艺术区的发展主要基于政府的推动,文化软实力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核心组成部分,近年来广州除了继续注重城市“硬实力”的建设,也开始大力增强文化软实力。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还连续几年投入近2亿元资金进行扶持,这使广州的文化创意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如在2010年,政府就提出计划用5年时间对“珠江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圈”进行重点建设,并将小洲美术原创基地作为重要节点,这都为艺术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外部环境支持。同时,广州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粤剧、岭南画派、岭南建筑等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又有着兼容并蓄、自由开放的文化氛围。与周边城市相比,广州聚集着相对多的画廊、画商、批评家、收藏家,为艺术家理想的实现提供了较为广阔的舞台,因此这几年有很多老中青艺术工作者聚拢在广州发展。

       而优美的自然环境、理想的生活与创作空间、低廉的生活成本也是促成艺术区得到较快发展的重要原因,而在广州众多艺术区当中,小洲艺术区最为符合这一条件。小洲艺术区地处珠江边,周围环绕着万亩果林和瀛洲生态公园,在艺术区内两条小河蜿蜒而过。其所在的小洲村是目前广府地区唯一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保存最完整的水乡,曾被评为“广东最美丽乡村”。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与小洲村一河之隔的小谷围岛也曾以它静谧优美的风光吸引了很多艺术家到此创作,并建造了160多栋别墅式工作室,但后来由于该岛要建设大学城,小谷围艺术村因拆迁才不复存在。后来,广州益源实业有限公司就开始在附近的小洲村投资兴建艺术区,它充分利用了这里原有的文化艺术氛围,并且发挥了高架桥桥底空间高大的特点,设计了一大批大空间的工作室,从空间、采光和通风等方面满足艺术家创作和生活的要求。而且地处郊区,租金低廉,交通也较为便利,非常符合艺术家创作环境的需求,尤其是还不能靠作品维持生活的年轻艺术家。相比之下,红专厂艺术区尽管也紧邻珠江边,环境优越,而且废旧的厂房也散发出一种特殊的魅力,但它位于广州CBD珠江新城,它所处的员村一带在未来几年将被规划成广州国际金融城,而红专厂将被作为金融城中的保留项目。在经济面前,文化向来是脆弱的,随着租金的上涨,红专厂在其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尴尬地位,将一点都不亚于北京的798。而loft345艺术空间尽管临近广美、交通方便、生活便捷,但地处老城区,租金昂贵是必然的,而且空间有限,这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它的发展。

       此外,广州美术学院的人文资源对艺术区的形成与发展起到直接的辐射作用,紧邻广州美术学院老校区的loft345,和与大学城广美新校区仅一河之隔的小洲艺术区,它们的发展就直接得益于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广州美术学院作为八大美院之一,拥有黎雄才、王肇民、潘鹤、尹定邦、王受之等一批著名专家;也会经常举办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如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到学院进行短期讲学、举办展览等;校园里还有各种协会、沙龙;图书馆里大量专业类书籍能供人们便捷地查阅。loft345、小洲村的艺术家就是通过学校这一人文资源载体,通过日常学习和交流促成创意生成。与此同时,美院也为艺术区提供充足的创意人才,而艺术区也为在校及刚毕业的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广州美术学院的知识、人才、品牌等资源成为loft345和小洲艺术区不断发展的重要基础,相比之下,红专厂在这方面的资源相对缺乏。

       艺术区发展的阻力

       广州艺术区的迅速发展以及影响,越来越显示出其在广东艺术界的不可替代性。但由于很多艺术区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如目前影响广州艺术区发展的因素主要是艺术区目前的规模、资源仍远远无法满足需求。如loft345只有3层楼的空间,发展空间非常有限,而且地处老城区,周围都是住宅区和商业大厦,使它很难有向外发展延伸的可能,这一客观条件的制约,使它只能走精品化的路线。而小洲艺术区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投入建设和运营的民营企业在很多方面还显得力所不能及,尽管已完成3期的园区建设,但工作室也只有近80间,很多艺术家都希望其扩大规模。对此,政府应因势利导,利用艺术区附近的旧房屋、荒地进一步扩大规模。在改善环境与硬件设施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持艺术区租金价格的稳定及相对低廉,昂贵的房租只会迫使艺术家向城市更边缘的地方转移。

       政府在引导中应坚持顺势而为的原则,即政府在尊重市场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再加以适当的扶持和引导。政府的推动不应该是一种拔苗助长的行为,文化生态环境的改善,不能盲目地跟风、追求速度与规模。而且艺术区的核心是艺术家,没有众多造诣深厚的艺术创作者的支撑,这样的艺术区改造势必只会停留在表面的模仿。如红专厂就基本上是以政府为主导的艺术区,园区里面的硬件设施非常完备,但由于缺乏众多艺术创作者的支撑,以及忽视市场发展规律,因而始终发展不起来。而在这方面北京的宋庄和深圳的大芬村就做得比较好,前者是一种以市场作主导、政府作引导的文化经济发展模式;后者在早期的形成也纯粹是市场作用的结果,当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政府才出面加强软环境建设,为其发展壮大搭建更为广阔的平台。

       尽管广州艺术区的发展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但广州艺术区的发展与北京仍然有很大差距,这不仅仅是一个政策与经济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与当地的文化艺术氛围紧密相关。广州的文化底蕴相对于北京而言并不深厚,缺乏人文支撑以及艺术市场中的流通环节,这是导致广州艺术区,乃至整个艺术市场至今仍发展得不温不火的重要原因。其实,广州并不缺乏优秀的创作群体,很多广州的艺术家在北京、上海的画廊、拍卖会也有不俗的表现;广州也并不缺乏有实力的藏家,在北京、上海等地也可以经常看到他们进行艺术品交易的身影。可见广州的艺术生产与消费环节并不缺少,而导致这番状况,很大程度是因为本地的艺术和社会连接不够紧凑,缺少艺术流通环节,这就牵涉到艺术中介的问题。广州虽然经济发达,但却没有成规模的画廊,没有大的拍卖行驻足,没有上档次的艺术博览会,没有大量的艺术评论家,也缺乏艺术媒体对艺术的大力宣传,这使得艺术家很难走俏市场,也使得藏家无从考察,不利于艺术市场的繁荣,最终也不利于艺术区的发展。

       可见,广州艺术区的发展是喜忧参半,它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很好的基础,但它在发展中的问题也非常突出,如政府的引导没有把握好适度的原则,经济的投入有时缺乏针对性,以及缺乏在自身文化根基上进行深入挖掘。在以后的发展中,如果能针对这些问题在“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双管齐下,一定会使那些艺术区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尤其是小洲艺术区,它既有loft345临近美院、拥有丰富人文资源的优点,同时又避免了loft345地处市中心、租金昂贵、空间有限的缺点;它也有着红专厂临近珠江、环境优美的优势,但又避免了红专厂在以后的发展中与广州金融城直接面对面的尴尬处境,因而相比广州其他的艺术区,小洲艺术区应能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更长远的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