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 | 据说这张画代表了李可染的最高艺术成就

发表时间:2017-12-04

meishubao/2017120416531092927.jpg

李可染《山静瀑生喧》92.5x58.5cm 1988年

提到李可染,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在艺术市场上叱咤风云的《万山红遍》。多年来,李可染的七幅《万山红遍》被反复报道和介绍,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传奇,但这一系列创作于1962-1964年间的作品,仅仅是李可染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中所作研究的一个节点,显然不能代表他最高的艺术成就。

近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了“纪念李可染诞辰110周年——墨天神境·李可染最后十年作品展”,其中展出的一幅创作于1988年的作品《山静瀑声喧》,则被认为代表了李可染的最高艺术成就。叶浅予观看了这幅作品后曾对李可染说:“可染,如果你今生只有这一张画,我以为足矣。”足见此画分量之重。

meishubao/2017120417075975735.jpg

“纪念李可染诞辰110周年——墨天神境·李可染最后十年作品展”现场

李可染的一生几乎都在战争和灾难中度过,人生的最后十年是他最平静、最快乐的十年,也是他一生厚积薄发的十年。《山静瀑声喧》创作于李可染生命中的倒数第二年,这个时候是他艺术创作生涯的顶峰,他达到了一种自由的笔墨境界。

这幅画和李可染之前的山水作品最大的不同在于,观者在画面上是看不到山的造型的,能看到的只是山中一个水汽氤氲的局部。他为什么要画这样的山的局部呢?据文化学者王鲁湘讲述,这是因为李可染晚年碰到了一个难题。

20世纪70年代,李可染创作了多幅井冈山题材的作品。接受创作任务的时候,他还没有去过井冈山,这些作品都是根据照片资料来创作的。后来他去井冈山写生,发现井冈山的树木太葱茏,整个山上看不到一块石头,甚至没有一点土壤暴露出来,并且阴雨连绵,烟雾蒙蒙,山上总是湿漉漉的。李可染突然觉得没有一种传统的笔墨表现过这样的对象,一时不知道怎么下手。这个时候,进入晚年的李可染开始了新的探索。他用了十年的时间,攻克了如何表现“密林烟树”这一艺术上的难题。

meishubao/2017120510335564602.jpg

李可染《山静瀑生喧》92.5x58.5cm 1988年(局部)

由于常用的积墨法不能表现对象始终湿漉漉的感觉,李可染在这张《山静瀑声喧》里采用了泼墨与积墨结合的创作方法。其中树和瀑布的轮廓都不像之前作品那样清晰,而是开始变得朦朦胧胧。这种泼墨法使这幅作品在干了之后,甚至是托裱以后都能保持一种湿漉漉的感觉,就像墨还没有干一样,把水汽,雾气和湿气永远保留在了纸面上,使观者有身处南方的深山密林之感。所以“密林烟树”是李可染生命中最后攻克的一个意境。

李可染无疑是一个拥有高度理性和使命感的艺术家,在中国画备受压抑的时期,他仍然保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提出了“东方既白”的思想。他用自己一生的努力,通过对传统的继承和与自然的对话把中国水墨画的表现力,向前推了一步。



  此文章为原创,任何个人或机构在未经过同意的情况下不得擅自转载或引用用于商业用途。如有用于商业用途的目的,请提前联系我同意后方可操作。联系邮箱:vip@zgmsbweb.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