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美时代,献爱人民——2017 "陈家泠艺术大展" 访谈

钱晓鸣  来源:中国美术报 发表时间:2017-09-15

meishubao/2017091716512251435.jpg

陈家泠

【编者按】深入传统,扎根基层,讲好中国故事,创造中国风格。年届八旬的陈家泠先生多年来一直奔忙在国内外,写生、创作,始终让自己的笔触坚持传统的高度,紧紧扣住时代的脉搏。陈家泠先生以其大美术情怀,立足上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陈家泠先生 1963 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受教于潘天寿、陆俨少、李震坚、周昌谷、方增先等先生,毕业后分配到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今上海美术学院)任教。继《开放的荷花》在 1984 年第六届全国美展中获得佳作奖后,1989 年《荷花》在第七届全国美展上获银奖。陈家泠的中国画新程式语言强调传统中国画的书写性和装饰性,充分发挥中国画对物象元素和特点的概括性,在对物象要素重组后,凸显出东方审美特色。以深厚的传统功力,表现了新时代的现代性。陈家泠先生在中国画上的创新引起了国际美术界的关注,美国美术评论家柯恩夫人《新中国绘画 1949—1986》(The New Chinese Painting 1949—1986)系统全面地研究和介绍了当年有所创新的中国新老艺术家,把陈家泠的国画作品《霞光》和陈逸飞的油画作品《踱步》视为最具时代特色的作品,分别用做封面和封底。近年来,陈家泠先生在国内外的艺术展览和活动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

————————————————————

meishubao/2017091717024288869.jpg

陈家泠-《双峰插云》-2m×5m-2017

“我是踏着时代的脉搏走来的。”年届八旬的中国画名家陈家泠先生一句话概括了他近 5年来的创作。9 月 16 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即将推出 2017“陈家泠艺术大展”,这是他继 2013年国博“化境:陈家泠艺术展”后推出的又一个全新作品的综合性艺术展览。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美术学院主办,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协办。

本 次 展 览 分 为“壮 美 祖 国”“优 美 家乡”“和美世界”“精美生活”四个部分,陈家泠先生把传统山水画创新为主题性山水画,题材从延安、太行山、梁家河到 G20 峰会的西湖,把古老深厚的中国画和中国陶瓷、家具、丝绸等古代“日用即道”的器物工艺传统创新,表现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精神,集中体现了他爱祖国、爱家乡、爱和平、爱生活的大爱情怀。陈家泠先生出生于灾难深重的抗战时期,成长于新中国初期,成才于改革开放时期,他深切地感受到不仅要感恩时代、享受时代,更要歌颂时代、珍惜时代。这是一位老艺术家对祖国、民族命运的深切体会,对时代的激情歌唱!

————————————————————
顺应时代的潮流

钱晓鸣:从 2013 年“化境:陈家泠艺术展”到今年 2017“陈家泠艺术大展”,正好是党的十八大之后到十九大前夕,这 5 年来,是全国人民砥砺奋进的 5 年。陈先生您就是千千万万砥砺奋进劳动者的代表。请介绍一下您这些年来的创作历程?

meishubao/201709171719406267.jpg

陈家泠-《平湖秋月》-2m×5m-2017

陈家泠:我觉得确实还蛮有意思,有意无意跟着时代的浪潮、和着时代的节奏共鸣共振。2013 年我在国博成功举办画展之后,吕章申馆长鼓励我说,在 4 年之后,再给我在国博办一个画展。这使我深受鼓舞和振奋,国博作为一个国家的圣殿,是艺术家荣誉的归宿,乐于奉献的理想之地。吕章申馆长能够再次邀请我办展览,是对我的肯定、鼓励,也是巨大动力,极大地激发自己的创作潜力,在这个国家平台上,进一步展示自己的艺术创作力。4 年之约,对于我来说就等于为一届奥运备战,要为这个目标而奋斗。这 4 年中,我从参加纪念毛泽东诞辰 120 周年展、中国美协杭州中国画双年展、2016 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等一系列国家级展览,到为北京 APEC 会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活动和 G20 杭州峰会等国际会议和活动创作主题性艺术品,一直在不断深入生活写生、创作。这期间,上海电影集团还为我拍摄了彩色宽银幕纪录片《陈家泠》,该片在国际上荣获了三个纪录片奖,我本人也被美国夏威夷国际电影节授予“文化大使”的荣誉称号。这一系列荣誉,都是时代给我发出的创作号召,  我自己也是在努力顺应着时代的潮流。

————————————————————

韶山开启了“壮美祖国”创作之旅

钱晓鸣:2013 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 120 周年。当年,我听说国博年底将要举办纪念毛泽东诞辰 120 周年大展,在征求了您的参展意向之后,就和展览主办方取得了联系。您当时创作热情高涨,几乎是从展场直接到韶山去写生的。从韶山回来后我们看到了您创作的“红色江山”系列,就是本次展览的“壮美祖国”展厅,请谈谈您的创作思考。

meishubao/201709171721162400.jpg

陈家泠-《韶山》-2m×5m-2017

陈家泠:2013 年 12 月 26 日正好是毛主席诞辰 120 周年,在朋友的鼓励之下,当年秋天我到井冈山、韶山去写生收集创作素材。这是我时隔近 50 年,再次来到井冈山、韶山。20 世纪 60年代中期,第一次来井冈山、韶山时,我还是大学毕业刚刚参加工作的小青年,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雨,使我由衷地感恩今天的时代。

井冈山、韶山是我步入社会最早的写生之地,时隔近 50 年再一次重游故地,也成为我新创作的起点,这真是冥冥之中的密码。当年,我在浙江美院(现中国美院)毕业后分配到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教,学校组织年轻教师大串联。我们步行到井冈山、韶山,差不多一两个月没有坐过车。在韶山毛主席故居前,我们坚持步行到那里的三位同事还拍了照片。当时,一部分人走不动后来就坐车去的,我身体各方面都比较好,背着行李走,一个面盆,早晨起来洗脸,中午洗干净煮地瓜,记得过桐庐江的时候,我们还是游泳过去的,我觉得这段生活蛮有意思。从当年满腔热血,满怀革命理想,以朝圣的心态到井冈山去,半个世纪后重上井冈山、韶山,社会已经有很大的进步,那里也有了很大变化,就好像毛主席诗词写的一样,重上井冈山,弹指一挥间。

meishubao/2017091717234235495.jpg

陈家泠-《延安晨韵》-2m×5m-2016

钱晓鸣:重上井冈山毛主席是 38 年之后,您是近 50 年之后。

陈家泠:对,50 年对于个人经历来看,成熟了。当时年轻,比较感性、热血,今天成熟、理性了,各方面都得到了历练,得到了进步。2013年秋天,我们去韶山之后,给我很大的感触,我这 50 年来,取得了很多的进步、成绩,都是因为过去青年时代立下的那种志向、热情,经过 50 年历练取得的。一个画家,他取得的成果不是无缘无故的,有他的根源和志向、历练。毫无疑问,井冈山、韶山给了我原动力、气场,从青年时代立下志向,播种了热情,这种信念的基因和能量,50 年来鼓励我一步一步取得成果。我认为这就是时代精神给予一个艺术家的能量。

重上井冈山、韶山,对我自己是温故而知新,重新激发了那种竞争力、斗志、热情,重新充电。也许是巧合,也许是时代的召唤,我认为这一点是带有传奇色彩的。重上井冈山跟 50 年之前看的感觉大大不同。现在看井冈山,就是觉得郁郁葱葱,阳光明媚,极富生命力,生机盎然。我画了一张重彩的井冈山,把那种阳光照射在树上绚丽的光感体现出来,这是用我“陈氏画法”表现的。我的老师陆俨少先生也在井冈山得到启发,陆先生把那种光感用空白形式表现出来。李可染到井冈山,他创作的《万山红遍》,是用背光感表现的。我发展了陆俨少、李可染的画法,我面对的井冈山已经不同于陆俨少、李可染时代的井冈山了,我画的井冈山自然也不同于陆俨少、李可染所绘的井冈山,是我的“陈氏语言”,陆老师体现颜色、光主要用空白,我用色彩。李可染黑颜色居多,陆老师一般是水墨的,我是重彩的。《井冈山》作品展出时,我特别邀请吕章申馆长配写了毛主席诗词书法。

meishubao/2017091717273354915.jpg

陈家泠-《梁家河可美了》-100cmx40cm-2016

钱晓鸣:而且他的书法还是在您的工作室写的。

陈家泠:对,我觉得是蛮有意思的,所以这张画,体现了一个时代的精神,也体现了我 50年之后的创作成果,和我在国画上面的转型。我的这张画感动了很多人,有一个年轻企业家喜欢这张作品,钱不多,但很想买。我本想保留这幅画的,但我觉得一个年轻人能感悟到井冈山精神和活力,感受到作品中的绚丽和激情,并将其作为他的座右铭,这是很难得的。我便忍痛割爱了。我觉得对于年轻一代要鼓励,让他感受井冈山的气场、风水,学习井冈山精神。

钱晓鸣:一种革命传统。

陈家泠:对年轻人的鼓励,就是宣传井冈山精神。正是从井冈山开始,我陆续完成了系列革命圣地的主题创作。其中包括娄山关、丙安镇(赤水河)、延安、太行山、梁家河等等。

meishubao/201709171729043881.jpg

陈家泠-《丙安镇--四渡赤水》-2m×5m-2017

————————————————————

G20 峰会呼唤“优美家乡”

杭州,是陈家泠先生出生成长的美丽家乡。杭州的魅力千年以前就惊艳世界,而要画出杭州的美丽,也就成了千古难题,陈家泠以他对生命的独特领悟,探索着表现家乡杭州醇厚美丽的“味道”。

陈家泠福厚,他在杭州的展览,百岁高龄的老母亲竟然亲自登台为开幕式剪彩。他在杭州中国美院求学时倾心于陆俨少老师,竟然毕业后他还能在上海进一步成为陆老师的入室弟子,得以继续在陆老师身边学习十多年,完成了他笔墨的脱化、纯化。当我们把陈家泠重新推荐
回杭州时他受到了母校和家乡人民的瞩目。

meishubao/2017091717302569763.jpg

陈家泠创作的杭州G20领导人背景主题作品《西湖景色》

钱晓鸣:您出生在杭州,中国美院又是您的母校,您参展中国美协杭州中国画双年展使得专业人士更进一步了解了您的艺术探索,而应邀为杭州 G20 峰会创作主题作品,使得国内外观众都对您的作品有了印象,家乡和西湖在您的创作中有着怎样的意义?

陈家泠:感恩时代,感恩家乡,回报母校,怀念家人。人到 80 岁了,对祖国更加热爱了,对家乡更加眷恋了,要对母校做出回报,我的艺术成绩就是对母校的回报。我是杭州出来的,是中国美院培养了我,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展览也是对母校的汇报。我经常讲,中国美院培养我的时候,仅仅是个未嫁接的“毛桃”,我到上海来,是命运把我嫁接到上海,上海是一个风水宝地。到上海经过磨炼、嫁接,“毛桃”变成品种优良的“水蜜桃”了,我的这些创作成绩就是“水蜜桃”,是对母校的汇报。对于杭州家人,是感恩、怀念。50 年来,我很多家人都去世了,我感恩父母家人对我的养育之恩,有家人对我的支持我才有这些成绩,杭州是我永远的优美家乡,怀念家乡之情,到我 80 岁之后,与日俱增。

钱晓鸣:正是因为您浓浓的乡情和独特的艺术语言,我们也在工作中不断向家乡人民和您的母校介绍您的艺术新探索。您参展由中国美协、中国美院等主办的“辑页掇英——第三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时被邀请作为参展画家代表在开幕式上致辞,您有何感想?

陈家泠:这一届双年展采用了“册页”这种艺术形式,册页是传统中国画的一个形式。我用我自己的语言程式画了一个系列,以“花、鸟、鱼、虫”为主题,一共四本册页,形成一个系列。从内容、形式我都追求一种新的意境,有个明确主题,让人印象深刻。这个系列表现的是宇宙万物生机勃勃,营造富有生命力的境界,丰富多彩,生机活泼。这套花、鸟、鱼、虫册页从画册制作、创作、装帧等各方面看还是比较精致的,得到了各方好评。组织方和展览艺术总监、母校院长许江对我较肯定和照顾,让我作为参展画家代表发言。

本届展览好多优秀的艺术家都参加了,如我的老师方增先先生以及冯其庸、林凡、邵大箴、郭怡孮、冯远等优秀画家、评论家。优秀人物的参加,会激起画家的创造力和不由自主的竞争力。画家需要有激情才能拿出好作品。这个系列作品,这次将会部分展出。

meishubao/2017091717323488894.jpg

2017《花港观鱼》2m×5m

钱晓鸣:2016 年 G20 峰会在杭州举办,实际上是要把杭州作为中国的窗口,向世界展现中华文明的传统美和时代美,您的艺术语言是符合这个要求的,而且您正好是杭州人。当我们向组委会推荐后,您很快就从众多候选画家中脱颖而出,经过大半年的写生、创作,您的《西湖景色》《清荷》等作品作为杭州 G20 峰会主题创作作品入选,特别是《西湖景色》更是作为各国领导人合影的背景主题画名扬国际。请谈谈您的感想。

陈家泠:近年,我的作品两次被重大的国事活动所采用,这对我是很大的鼓舞。第一次就是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活动上,活动的请柬用了我的《荷花》,过去有好多重大的涉外活动,用了其他老一辈画家的作品,老一辈画家作品相对来看比较传统,我的画更有时代性,也就是转型后的中国画,具有改革开放的时代特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而且强调古为今用是以今为主,洋为中用是以中为主,这是我的特点,极具现代性的中国画,所以时代选择了我。

2016 年选中了我的画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接见各国领导人的背景。这张画,体现了我对家乡深深的眷恋和热爱的心情。作为杭州人,我是杭州西湖水养育出来的,我的生命能量都是西湖清新的空气呼吸出来的。我与杭州同呼吸共命运,我的画就是我的生命跟杭州的一体化。这种感情绝对不是矫揉造作,是属于一种很自然形态的流淌。

从我的创作技法来看是现代化的,是转型的,技法的转型不是一时能搞出来的,是改革开放以后,几十年的积累、磨炼、升华,才有这种技术来体现当代的风貌。从精神世界,从技术的含量,都是实践阅历的自然流淌,才形成了这个艺术效果,我作为一个艺术家就是时代的产物。

钱晓鸣:您为杭州 G20 峰会的创作是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艺术。

陈家泠:是。在展示中国大国的外交的文化风采中,我也起了小小的作用。从《西湖景色》出发,这次我新创作了《西湖十景》,今年我正好是 80 岁,也是对自己的创作和爱家乡之情做一个总结和表达。

钱晓鸣:对家乡山水之美,感情之深,让您不断探索这个题材,画西湖景色是有难度的,画好了就是高峰的突破,千年以前马远画过,历史上不断有人画过,但是没有人画出西湖的最美之处。

陈家泠:家乡的美也在不断地变化,1949年以后,尤其改革开放以后的西湖山水有了新貌。

钱晓鸣:您也不是重复自己的作品,而是在不断创新发展。

陈家泠:以后还要发展,因为西湖在不断发展,尤其是杭州 G20 峰会以后,我们的西湖更美了,又激起了我再创作的欲望,对家乡更加热爱更加怀念,再加上我又 80 岁了,我要再来画西湖,所以再画这一组就叫“优美家乡”。

钱晓鸣: 《西湖景色》用古老的中国画艺术画出了西湖的时代感,35 位国家和国际组织领导人看到自己在这幅画前的留影,就会看到杭州西湖之美,陈家泠中国画艺术之美。

陈家泠:这次展览,我们特别把《西湖景色》原作借展到北京国博展出。讲好中国故事的“和美世界”陈家泠先生是一位全能型的艺术家,他既打通了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画的界限,也打通了纯艺术与生活艺术的界限。陈家泠先生立足传统,在中国画上寻求新程式语言的突破,进而在陶瓷、家具、服装丝绸等日用艺术品上有了新突破,因此被《人民日报》誉为“东方审美新坐标”。陈家泠先生的创作被誉为走向现代、走向生活、走向世界的艺术。

meishubao/2017091717333727305.jpg

陈家泠-《荷花缸》系列-1.6×1.6m-许根顺摄-2017

钱晓鸣:2013 年您在国博的展览上,以釉里红和窑变瓷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2017展览,您创作了一批 1.6 米 ×1.6 米的巨型瓷缸画,这批作品主要是以荷花和石榴为主题,在创作和工艺上都有新的突破,刷新了景德镇的历史纪录,在瓷器艺术上的新探索您是怎么考虑的?

陈家泠:荷花与石榴象征着“和美世界”,我在景德镇用瓷器来表达对世界的祝福。瓷器是中华民族与世界文化交流的一个标杆,英文china 就是中国。作为一个中国的艺术家,怎么好不认识 china,怎么好不表达 china,怎么好不玩 china ?我们要热爱瓷器,要表达瓷器,要玩瓷器艺术。2013 年我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瓷器作品,被国博收藏了。我现在要发展,画了 40只大缸,是前无古人的,在同代画瓷器的艺术家中也没有这么做过的。这样雄心壮志的探索,也是一个激励,画了 40 只大缸都是追求窑变的效果,窑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会使创作变得更丰富,难度也更大。40 只大缸现在看起来差不多只有 15 只好的,很奢侈。我经常讲,什么是创新?正面是创新,负面是失败,创新是从失败当中走出来的。什么叫绝品?绝品的反面就是废品,绝品是从废品堆里面捡出来的。什么叫创新?创新背面是浪费,创新承担着失败、浪费、废品。创新体现了艺术家成长、探索和发展,体现了艺术家的魄力、创造力。另外一方面,还体现了厂家与时代同步的发展,我们要歌颂支持艺术发展的企业家。做大缸要有大厂,包括厂领导的魄力、支持力,如企业家不支持,我也搞不出来,企业家要能够有承担浪费的能力和心理承受力,支持我的企业不简单,他与时代同步。我要感恩时代,要感恩大力支持我创作的厂家望龙陶瓷。


钱晓鸣:所以技术创新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是生命线。

陈家泠:中小企业要转型、要创新,就要承担这个风险,我跟企业家是同呼吸共命运,所以宣传我的时候,我们也要宣传他们,他们也是中国故事的精彩篇章。

 ————————————————————

精美生活”抒发“美起来”理想

陈家泠先生常说,新中国成立让中华民族“站起来”了,改革开放让老百姓“富起来”了,而今天怀揣“中国梦”的中国人民要“强起来”“美起来”了。中国自古就有“日用即道”的生活审美理想,陈家泠先生的作品包括家具、丝绸等日用生活领域。2016年,我们推荐陈家泠父子创作的家具作品《远山》入选 2016“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中国工艺美术馆副馆长王辉向前来视察的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介绍道:陈家泠先生的家具作品,是全场唯一一套创新家具。

meishubao/2017091717352337561.jpg

陈家泠父子设计的家具作品

钱晓鸣:您和您的儿子陈亮创作的家具作品,被誉为融汇东西方艺术元素的新经典家具,本次展览您推出的第四单元“精美生活”展区有什么新意?

陈家泠:这次展览的第四个展区就是叫“精美生活”。有我设计的家具、服装、丝织品作品,这些都是精美生活的重要题材,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当中的坐标,如丝织品,长沙西汉马王堆出土过极为精美的丝织品。中央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就是丝绸之路,实际上应该叫“丝瓷之路”,还有一个瓷器。从2013 年到 2017 年,我的创作、画展和时代是同步、吻合的,我是时代的幸运儿。好多我们的前辈,他们都很优秀,因为没有遇到好时代,他们就没有像我这么幸运,比方说我们的前辈潘天寿,他就没有像我这么幸运。我的老师陆俨少也没有我幸运。像对中国画进行改革的先驱林风眠,没有我幸运;像吴冠中,画这么有创意,这么富有创造性,没有我幸运。正好所有的艺术行动,艺术的空间,艺术的气场,艺术的空气,我碰到了,艺术的大浪我乘到了,艺术的风吹到我了,艺术空气的营养我吸收到了。而正好这个时代需要我,而我的成果也正好是时代所需要的。

meishubao/2017091717364414397.jpg

陈家泠父子设计的家居作品

————————————————————

乘着电影的翅膀

2014 年上海电影集团发挥该厂 20 世纪 50年代为任伯年、徐悲鸿、潘天寿、刘海粟等艺术大师拍摄电影纪录片的优良传统,历时三年拍摄了彩色宽银幕纪录片《陈家泠》,该片由贾樟柯监制,曾应邀在罗马电影节上荣誉放映,2015 年在洛杉矶举办的第 11 届中美电影节上,荣获年度最佳中国纪录片奖;同年,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第二届中澳电影节上,荣获最佳纪录片奖;2016 年,在夏威夷举办的第 35 届夏威夷国际电影节上该片荣获纪录片成就奖,夏威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还特别授予陈家泠先生该电影节“文化大使”的荣誉称号,以表彰他积极支持、参与以电影的方式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中国美术的贡献。

meishubao/2017091717374316504.jpg

钱晓鸣:在 9 月 16 日举行的展览开幕式前,还将放映彩色宽银幕纪录片《陈家泠》,该片被誉为“具有人文精神和艺术创意”的纪录片。据悉,该电影在国际上放映以后,许多外国观众看懂了艺术家,也了解了中国画。您能介绍有关情况吗?

陈家泠:这部电影纪录片在中外文化交流上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的纪录片第一站在罗马荣誉放映,就已经引起了轰动,罗马电影节主席说,你们这部片子给意大利人放他们都看得懂,起了介绍中国文化启蒙作用。我听了他的话感觉很振奋。当我这个电影在罗马电影节荣誉放映之后一落幕,全场掌声 5 分钟,持续不断,这说明什么问题?他们喜欢,他们看懂了,宣传效果出来了。我的艺术通过电影和西方人进行了交流,对于西方人做了中国绘画的启蒙教育,这就是有效的文化交流。

从某种角度来看,跟时代同步,因为我们这个时代提倡我们的文化要走出去,首先不是绘画先走出去,而是我的电影先走出去,让外国人了解中国的艺术家是怎么创作和生活的,他们的经历是什么,他们的成长过程是什么,他们的文化底蕴是什么。他们通过这个电影,了解中国艺术家的活动,了解中国艺术家的文化底蕴和生活经历、创作、师承。通过这个电影反映出中国时代的变迁,电影介绍了我的成长过程,我出生在日本人侵华的动荡岁月,成长在红旗下。到现在我们的国家发展了,城市建设好了,山川美丽了。我的电影不仅是介绍了我的成长过程及时代变迁的背景,也介绍了新中国从苦难走到兴盛,从贫穷落后走到繁荣发达的过程,看起来是我个人,实际上是一个时代。同时又介绍了中华民族风土、风光的美丽,中国的城市建设多彩、现代。比如我在丽江的写生,在黄山的写生,那儿多漂亮,我又在上海大楼里写生,一看这个城市多么的漂亮。我又到喜马拉雅山,风光多么的壮丽,我认为这也介绍了中国的美丽。介绍了中国时代发展的快速和富有的活力、创造力。这部电影,不光是反映了艺术家,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发展,还反映了这个时代天翻地覆的变化。这部电影为什么得到国际的好评,因为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部反映艺术家的纪录片,这样的片子以前还没有过。中澳电影节、中美电影节、夏威夷国际电影节都得了奖。

夏威夷国际电影节时,我又开了小型画展来配合,他们觉得这也是一个创举,电影节还有艺术家同时开一个画展作为辅助,相得益彰,电影节组委会就给我了一个“文化大使”荣誉称号,我认为这也是蛮别致的。中国艺术通过电影的形式走向世界。电影是现代化艺术,中国画是代表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现代化艺术和传统艺术两条腿同时走向世界,这是蛮有意思的。过去上影厂拍过几个大师的作品,如潘天寿、徐悲鸿、任伯年、刘海粟,但是他们的电影有好多是资料的汇总剪辑编辑的,因为好多前辈已经去世了,刘海粟是拍了真人去写生的,但是由于当时时代的环境,不能够使他们的电影走向世界。另外由于科技还没到这个程度,几位前辈艺术家的电影都不是高清的,也不是宽银幕的,所以我很幸运,时代能够促使我的电影走向世界,这个是划时代新开端。

我的画展是要表达“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和平,热爱生活”,这就是我们时代所需要的精神风貌。画画就是要美,要以艺术家的美来陈述,来讲祖国的壮丽山河,要以艺术家的美来感恩时代、热爱家乡,对时代的珍惜,对和平的渴望,反映当代生活的美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