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凌专栏】优雅的自然——赵卫山水之新读

张晓凌  来源:中国美术报 发表时间:2019-05-31

meishubao/2019053111025515796.jpg

张晓凌

1956年10月生于安徽。1979年毕业于安徽阜阳师范学院艺术系。1988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硕士学位,1991年获博士学位,导师为著名学者王朝闻、刘纲纪。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艺术研究生院院长、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报》社长兼总编;现任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


任何有兴趣观察中国当代美术的人,都不得不对现状感到某种忧虑:平庸、矫饰、乏味正以虫噬般的节奏侵蚀掉这里已所剩无几的想象力与激情。一如我们看到的那样,大多数艺术家对此已习以为常。不过,对平庸的恐惧以及由此激发出的反抗依然存在——有人作猛士之态,有人取超越的方式。前者上承现代知识分子的批判性传统,后者则与传统文人的态度近似:既然无力对抗平庸,不如超越世事,在作品中守护自己的理想。我以为,在时下的语境中,这个姿态是高贵而优雅的。如果让我举一个这方面的例子,我首先想到了赵卫。在我所熟知的艺术家中,没有人比他及他的作品更适宜诠释这个问题。

赵卫 豫北田园 125cm×250cm 2011年 纸本

陈师曾曾提出文人画的四要素:人品、学问、才情、思想。并认为:“具此四者,乃能完善。”以我对赵卫的了解,我坚信,即便以挑剔的眼光看,他也称得上四者兼备。在赵卫身上,既内蕴着知识分子所特有的“斯文自任”“道济天下”的人文情怀,又洋溢着庄骚并运的人格精神,细而察之,恢恢乎,竟有魏晋士人般的超旷通脱之气象。作为艺术家所特有的不蹈故常的态度,与作为中国国家画院行政领导所养成的智圆行方、脱略蹄筌的处事方式,在赵卫身上圆融无碍地合一。人格筑基深厚,其作品亦雍容且弥高——这是中国画内在的秘诀之一,也是我阅读赵卫山水作品的起点。

微信图片_20190531110148.jpg

赵卫 燕山长城 纸本设色 138cmx69cm 2015

赵卫早年痴迷于王蒙、沈周、石涛、髡残、程邃、黄宾虹诸大家,对于髡残的深邃苍莽尤为倾心,通过髡残“繁密而雍容的构图”,赵卫领略到了动人心魄的“苍浑凝重的意境”。从根基上讲,赵卫之画脉文心,皆以髡残山水为津逮,由此棣通古典文人写意山水之脉络,可谓继芳躅于前贤,寻真赏于荒径。概而言之,赵卫从髡残那里所获有二:其一,悠然会心于山水写意之原理,将繁颐多变、佹形僪状的山水万象转化、提升为抽象性的笔墨形式,换句话讲,即来自于物理世界的视觉感知,被有效地升华为笔墨语言的心法奥窔;其二,在髡残“长线短出、笔断气连、繁复重叠、苍老生辣”的笔墨体系之中,赵卫寻绎到了“以书入画”的旨趣与写意性。对于初窥山水领域的赵卫而言,这两项感悟与启迪无疑具有奠基性的价值,它初步确立了赵卫以笔墨本体意识带动山水写生,进而突破传统藩篱的山水画变革新路径。赵卫从髡残那里所获得的另一项遗产是品格的传承。髡残“蛰居山野,道行高洁”的人格,在赵卫的精神世界中植入了一颗超越性的种子。假如我所估不错的话,赵卫一以贯之的沉凝苍莽、郁勃奋迅的笔墨格调,与其说是一种风格,不如说是髡残人格精神的在场与象征。

微信图片_20190531110152.jpg

赵卫豫北农家135cm×68cm 2011年 纸本

如果说对于传统诸贤的迷恋,奠定并拓殖了赵卫自省觅真、茹古涵今的山水画创作理念与笔墨方位的话,那么,对当代山水大家的师法,则直接构成了赵卫山水画创作“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的意识。这两种取法的差异在于,前者是一种理性的历时性范型,后者则是充满感性意趣的共时性融通。从师从龙瑞到入张仃之门,再到游学于姜宝林、王镛,赵卫的从学经历称得上“转益多师”。其中,张仃的焦墨山水对赵卫的影响尤为深刻。历史地看,张仃焦墨山水苍润相生、力韵合一的笔墨样态,既是其特殊人生与新艺术理念的写照,又是美学上与髡残山水笔墨意趣的隔空相通,这也是赵卫长久徘徊于此的原因。不仅如此,张仃在实践层面上的独到之处,更是让赵卫领略到了新时代山水营造方法的魅力。比如,张仃善于在对景写生中,以虚实刚柔的笔墨变化去实现“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的写意性;再如,张仃悉心于以“变起伏于锋杪,殊衄挫于毫芒”的笔墨节律,来营构画面元气氤氲的浑厚气象,如此等等。虽然赵卫在前辈诸师那里所获甚多,但我坚持以为,比起技术层面上的博采众长来,赵卫得到的最珍贵的启迪是创新的理念与方法。

写生中的赵卫

赵卫 蒲洼写生 45.5cm×53cm2017年

的确,在赵卫的作品上,很少寻觅到前辈诸师的痕迹。我们从他的作品上所能领略到的最为动人之处,是作品所拥有的原创性品质,以及其美学形式上所发散出的个性魅力——一个被重新诠释并以个性化的笔墨体系所呈现出的自然,是艺术家征服观者的最好方式。在描述赵卫山水变革的成就之前,弄懂其变革的方位与途径是必要的。在这方面,我以为,如果我们对赵卫的山水创作实践有足够了解的话,那么会发现,从其创作的源头开始,就隐伏着一颗开创山水新体格的美学雄心。但与那些心怀叵测的颠覆者所不同的是,赵卫的变革是温和的、渐进的,既是对古典山水程式的突破,又是构筑于古典山水精神之上的开新;既是传统笔墨图式的疏离与否弃,又是以传统山水资源当代性转换为核心的新形态的建构。显而易见,在赵卫那里,传统与现代是相互依存、相互激活的辩证关系,赵卫以此巧妙地避开了“破坏即创造”这一极端的、流行一时的革命逻辑,以想象力唤醒了自己的山水图式与笔墨体系:其造型与结构,多纷披大笔,如风行雨散,润色开花,皆法无定相,气概成章;而其章法布局,则基本规避了古典全景式山水那种“山有基,水有源,树有根,路有径”的繁复造境方式,而往往采取截取式空间——与“一角”“半边”之景的南宋山水不同的是,其空间虽截取自然局部之景,但画面则多呈繁密复沓之相,而绝不以虚代实、计白当黑,故其视觉特征与趣味,大致从“远观之以取其势”转向“近观之以取其质”。通过图式、结构、造型、章法诸点之变,赵卫从容地以视觉重构的方式完成了山水图式的当代性转换,在视觉上拉近了人与山水的心理距离。这一过程,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加以观察:自其变者而观之,赵卫山水无疑建构了新形态、新境界;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赵卫山水形变而意在,笔墨写意精神却依然是画面的主宰。细审其画面,可以感受到,赵卫总是在“达画之变”的同时,又十分审慎地回复到传统笔墨精神与逻辑中去,慭慭然以求写意精神之恒在。因而,其山水在沉凝苍郁的整体性现代视觉趣味中,又隐约地发散出文人艺术所特有的雍容雅逸。

微信图片_20190531110201.jpg

赵卫 西山仲春 178cm×96cm 2015年

从笔墨形态看,赵卫的山水大致可以分为焦墨与水墨两种类型。其焦墨山水画法主要脱胎于张仃,与乃师相比,赵卫的出新处在于,运用焦墨而又极尽墨色变化之能事,在“裁成一相”的焦墨体系中实现了“墨分五色”的极诣。在《岁岁红粱》(1988)、《雁翅田家》(1998)、《龙潭之秋风》(2004)、《贺兰山道》(2004)、《陕北秋风》(2009)等作品中,画家通过笔墨的辗转腾挪、纵横争折、虚实刚柔之变,将焦墨的色调、层次、韵味与节奏变化推向了尽态极妍之境地。其笔势随态运奇,犹如天马骇足,奔蛇走虺,又似孤蓬自振,惊沙坐飞,迥脱廉纤。其笔墨法象,则莫不应物宛转,俯仰中节,与夫山川脉络、云迹水文相辐辏。就画面整体结构而言,赵卫的经营不以高山大水、崒嵂巉岩出奇制胜,而是在貌似平凡祥和的景物中,或以其勾皴点厾的石骨铮铮、肌理苍苍而凸显出气势雄浑、骨相清奇的阳刚大美;或以笔墨的深婉幽远而呈现出土质浑厚、林木葳蕤的阴柔之美。读赵卫的焦墨山水,我忽而想到明人周履靖所言:“广大悉备,以天地为骨法,以造物为笔墨,以日月为神彩,以雨露为染绚,以四时为生意,以海岳为运用,以宇宙为襟度。斯画家不传之秘也。”我以为,这段话用来诠释赵卫的焦墨山水,甚为得当。

微信图片_20190531110208.jpg

赵卫 水正山清 250cm×125cm 2010年 纸本

在精研焦墨画法的同时,赵卫对水墨画法也进行了苦心孤诣的探索。他曾夫子自道:“我喜爱焦墨线条的阳刚之气,也尊重水墨皴擦的阴柔之美。一旦线条的阳刚之气与阴柔之美融合,皴擦的阴柔之美为阳刚折服,焦墨山水才焕发出生命的光彩。焦墨和水墨的结合是我长期以来不断摸索的课题。焦墨老辣苍茫,水墨含蓄润泽。一个为骨,一个为肉。”如果说,赵卫在焦墨画法上旨在发挥骨法用笔的表现力,那么,水墨画法则体现了他对“善行无辙迹”的水晕墨章感染力的追求。赵卫的水墨作品,多在水墨浓淡相宜、虚实相生、阴阳开阖之样相中,呈现出晦暝变幻、幽玄阒远之奇。更为令人击节处在于,其水墨彰施往往与焦墨挥写和色彩敷染相结合,达到了妙合无垠、水乳交融的境界。其《云蒙山居》(2010)、《绿荫清正》(2011)、《太行横秀气清幽》(2011)、《正道秋水》(2012)等作品,焦墨皴擦与水墨渲染并举,同时辅以清淡色彩的烘染。焦墨之涵魂苍茫、水墨之含烟蕴藉、色彩之淡雅清新,不分彼此地糅合成一种具有生命韵律的节奏感,它在激活了画面的同时,赋予了画面以美学形式上的统一性。

微信图片_20190531110217.jpg

赵卫 熙日秋宁 纸本设色245×125cm 2017

与前辈诸师一样,赵卫探索的目标亦为新体之构建。对于正值创作盛期的赵卫而言,现在谈这个问题似乎有些过早,但多年探索、实验之后,赵卫的图式、笔墨、造型、章法是如此的鲜明、如此的不同凡响,以至于我们不得不以“新体”的方式来加以命名。在上述分析之余,对赵卫山水的新体格,不妨再做一个简单的补充性描述。赵卫的画面,多以点线面元素的交集而形成了急管繁弦式的繁密之象,构图上可谓“密不透风”。但其图像并未因抽象而走向符号化,而是在自然与符号、物象与笔墨、原型与造型之间徘徊周游,以心象为旨归而加以取舍,其长短交织、笔致参差、苍润相生、堆叠积染的点线,最终结构为肌理苍然、墨韵焕彩的山水意象。

微信图片_20190531110226.jpg

赵卫 蒲洼深秋 180cm×96cm 2015年 纸本

唐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有“自然”一品。依我看,赵卫的山水新体,正是那种“与道俱往,著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的“自然”之作。其山水结构,“以临见妙裁,寻其置陈布势”,化视觉感知为心源洪炉;其笔墨,脱略蹊径,在目击道存中归向写意真源;而其图像,无不在心融神会、意超鸿蒙中,抟成优雅的、超越的、自然悠远而绵邈无尽的山水意境。

优雅的自然,既是赵卫山水的文化属性,又是其山水的品格与境界;同时,它也是赵卫的人生态度以及他在这个欲望与混乱世界面前所持有的唯一姿态。我的问题是,在时下的艺术界,能保持这种姿态的艺术家,还有几人呢?■

2019.元.

文章来源:@中国美术报

投稿邮箱:1305379709@qq.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