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瑀:薄松年与图书馆二三事

王瑀,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图书馆副馆长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发表时间:2019-05-08

摘要:薄松年先生离开我们了。对我来说,与薄先生的接触是有限的,但他给我和我们人文学院图书馆所带来的精神财富是无穷的。

meishubao/2019050810345574408.jpg

薄松年

薄松年先生离开我们了。对我来说,与薄先生的接触是有限的,但他给我和我们人文学院图书馆所带来的精神财富是无穷的。

在我的印象中,薄先生是一个爱书人。他不仅喜爱读书,更执着于著书,尤其对图书馆情有独钟。2006年底,人文学院学生会采访薄先生的录制,就是趁他看书的间隙选在学校图书馆二层的书库进行。从这次采访开始,我认识了薄先生。

从那以后,时常会遇到薄先生来学校图书馆和人文学院资料室看书、查资料。有一次,我送他到校门,正想帮他叫车,他爽快地说:“不用,我坐420,很方便!”

如今,420路公交汽车早已撤销,先生也不在了。

2012年底,薄先生赠送给人文学院图书馆一册《中国年画史》。作为他系统研究中国民间年画艺术的代表性著作,此书至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尽管我们早有收藏,但始终没有他的签名本。后来,我请鲁立稼老师从中再三劝说,这才请薄先生在赠书上落下了亲笔,先生的谦逊低调可见一斑。

2015年5月,我在图书采访工作中意外发现1942年7月出版的《云南大学学报·国立云南大学廿周年纪念特刊》中收录有王逊先生撰写的《六朝画论与人物识鉴之关系》一文,于是立即购藏。经比对,是为首次发现的王逊佚文,具有重要价值。彼时的王逊先生,正在云南大学文史系担任讲师,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坚持教学、研究和写作。在这篇论文中,王逊先生重点围绕魏晋人物画论与相同历史时期人物品藻风气的关系展开讨论,运用翔实的史料,揭示二者之间的关系,还原画论产生的可能语境,展现出作者宽阔的研究视野和卓越的文献功底,以及谨严的逻辑思维。

meishubao/201905081028573766.jpg

刊载有王逊先生专文的《云南大学学报》

2015年10月19日,我在学校图书馆前遇到薄先生并向他报告了这个发现,他立刻和我来到人文学院图书馆。当我从库房中取出这本泛黄而脆弱的期刊放到他面前时,薄先生如同小学生一般虔诚、恭敬而仔细地阅读了起来。他不仅是在阅读老师尘封七十三年后重见天日的文字,更好似是透过纸背与英年早逝的先师重逢际会。那时的画面,至今刻在我的脑海。后来,这篇论文经薄先生亲校,被收入新版的王逊《中国美术史》和《王逊文集》中,丰富了王逊先生的遗著总量和学术面貌。

meishubao/2019050810292090035.jpg

薄先生在阅读先师的文字

2017年9月的一天,我忽然接到薄先生电话,他说:“这两天有空来我这儿一趟吧,我收拾出两套书,捐给人文学院,对大家有用。”挂电话前,他还不忘嘱咐一句:“最好带个小推车。”

9月20日,我如约来到王府井68号院的薄宅。这个老房子里最多的,就是书。此时的薄先生,刚经历脑出血的病痛,身体尚在恢复。他从屋内搬出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目录》(全四册)和《韩国设色画全集》(全三册)给我。这些书实在太沉,薄先生进进出出搬了好几趟,累的不行。即便如此,他也不让我插手,“这点距离我还能搬,一会儿就靠你搬下楼了。”此情此景,我无言以对。我对先生说:“请您再给这些书签个名吧!”他想了想,说:“那我就盖个章吧,留个纪念。以后你们看到它,也好知道这是我的书。”随后,屋子里一片寂静,我帮着他,只听到印章捶打印泥的声音。盖完印章,薄先生又颤巍巍地撕下纸条作为垫纸,生怕印泥弄脏了书页。

临走前,薄先生还指着书房里好几套书问我人文学院有没有,最后说道:“等我身体好一些,再挑些有用的书,捐给你们。回头我再联系你。”“好,您保重身体!”

meishubao/2019050810301250002.jpg

薄先生捐赠的《“国立”历史博物馆典藏目录》

meishubao/2019050810294928799.jpg

扉页

meishubao/2019050810313125065.jpg

《韩国设色画全集》扉页

今年二月底,我接到校图书馆胡译文老师的电话,说薄先生有书要捐给人文学院图书馆,已经一并寄到校图书馆,让我去取。当我取来,正是新出版的《中国美术史(纪念王逊先生百年诞辰导读校注本)》。翻开崭新的书册,这是薄先生为之奔走操劳大半生的心血,浓浓的师生情谊充斥在字里行间。我随即拨通了先生的电话,告诉他书收到了并表示感谢。电话那头传来熟悉而迟缓的声音:“我身体不成了,去不了美院了,只好拜托出版社一块儿寄到图书馆,辛苦你。”“您放心,好好保重身体,回头有时间我去看您。”“好,你们工作忙,不用专门跑一趟。”……竟成永别。

按照传统的说法,今天是薄先生的“五七”。过去的一个多月里,每当我行走在人文学院图书馆的阅览室或是书库,看到薄先生捐赠的一本本书籍和他曾经翻阅过的刊物,以及他曾经坐过的位置,心中对他的敬仰与怀念就难以自抑。我不知道,薄先生的魂灵是否会在五七之时回到人间,但人文学院图书馆一定是永远保存他魂灵的天堂。

谨以此文深切缅怀薄松年先生,感谢他为人文学院图书馆建设事业做出的不朽贡献。

相关文章